一种单体-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93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微藻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球藻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卵囊藻科小球藻属(Chlorella),是一种球形或椭圆形的单细胞微藻,通常为单生生长,有时也会出现细胞聚集的现象。小球藻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环境、能源、水产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包括:
[0004]小球藻规模化应用过程中,培养设备往往高昂,这是小球藻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阻碍,探寻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处理高效的新型反应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构造简单和成本较低的敞开式大池培养是目前主流培养方式,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培养液易被杂菌和原生动物污染,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养殖产量低且难以稳定。密闭式生物反应器是针对于敞开式占地面积大、易染菌等缺点设计的密闭式可实现高密度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但因装置成本昂贵和移动不方便,不适合广泛推广。
[0005]因此,研发适合的光生物反应器,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培养容器,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小球藻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适合小球藻快速和规模化生产。
[0007]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br/>[0008]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容器、外部框架、循环装置,所述培养容器为单个或多个串联的透光柱状桶结构,培养容器置于外部框架内;所述培养容器为密封结构,用于小球藻的培养;所述外部框架用于固定培养容器,所述循环装置位于培养容器的外侧,用于物料内部循环、进料、排料及串联培养装置间的物料循环。
[0009]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包括桶体和桶盖,所述桶体为透明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桶盖为环状结构,桶体和桶盖通过卡口连接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所述桶盖上设有进水口和线孔;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桶体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恒温加热棒,加热装置的一端深入培养容器的下方,另一端穿过线孔与固定在外部框架上部外侧的温控器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进水管、循环泵和下循环管道。
[0012]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为三通的阀门结构,第一阀门与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进水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与其它培养装置的进水管相连,进水管固定在外部框架的外侧。
[0013]优选地,所述循环泵为外置自吸水泵,循环泵的入口与下循环管道相连,循环泵的出口与位于培养容器上侧的进水管通过管道相连,循环泵固定在外部框架的底层。
[0014]优选地,所述下循环管道为五通带阀门的管道结构,第四阀门通过管道与出料口相连,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通过管道与其它培养装置的下循环管道串联,第七阀门通过管道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第八阀门通过管道与放料口相连,下循环管道固定在外部框架的下方。
[0015]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的外周设有外照光源,所述外照光源用于给培养容器内的小球藻提供光照,外照光源固定在外部框架的内侧。
[0016]优选地,所述外照光源为LED日光灯管,沿培养容器的外周均匀布置。
[0017]优选地,所述外部框架为铝合金框架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采用外照光源,可自由拆装,当在室外培养不需要光源情况下可以不用安装外照光源;当在室内需要光照的情况下,可根据需求添加或删减日光灯的数量。
[0020](2)采用密闭性培养容器,有效地隔绝空气,避免杂藻的污染,提高了产品品质。
[0021](3)利用循环装置,可使藻体受光更加均匀,从而加快小球藻的生长繁殖,提高生产效率。循环装置兼有泵进浓缩培养液、小球藻母液和泵出小球藻成品的作用。循环装置还可实现串联培养装置间的物料循环。循环装置提高了进出料的自动化程度,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中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中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培养容器;2、外部框架;3、循环装置;4、进水管;5、循环泵;6下循环管道;7、外照光源;8、桶体;9、桶盖;10、进水口;11、线孔;12、出料口;13、加热装置;14、温控器;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19、第五阀门;20、第六阀门;21、第七阀门;22、第八阀门;23、放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容器1、外部框架2、循环装置3,所述培养容器1为单个或多个串联的透光柱状桶结构,培养容器1置于外部框架2内;所述培养容器1为密封结构,用于小球藻的培养;所述外部框架2用于固定培养容器1,所述循环装置3位于培养容器1的外侧,用于物料内部循环、进料、排料及串联培养装置间的物料循环。
[0028]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培养容器1包括桶体8和桶盖9,所述桶体8为透明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桶盖9为环状结构,桶体8和桶盖9通过卡口连接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所述桶盖9上设有进水口10和线孔11;所述桶体8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2,桶体8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13。
[0029]所述加热装置13为恒温加热棒,加热装置13的一端深入培养容器1的下方,另一端穿过线孔11与固定在外部框架2上部外侧的温控器14相连。
[0030]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循环装置3包括进水管4、循环泵5和下循环管道6。
[0031]所述进水管4为三通的阀门结构,第一阀门15与进水口10通过管道相连,进水管4通过第二阀门16和第三阀门17与其它培养装置的进水管相连,进水管4固定在外部框架2的外侧。
[0032]所述循环泵5为外置自吸水泵,循环泵5的入口与下循环管道6相连,循环泵5的出口与位于培养容器1上侧的进水管4通过管道相连,循环泵5固定在外部框架2的底层。
[0033]所述下循环管道6为五通带阀门的管道结构,第四阀门18通过管道与出料口12相连,第五阀门19和第六阀门20通过管道与其它培养装置的下循环管道串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容器(1)、外部框架(2)、循环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1)为单个或多个串联的透光柱状桶结构,培养容器(1)置于外部框架(2)内;所述培养容器(1)为密封结构,用于小球藻的培养;所述外部框架(2)用于固定培养容器(1),所述循环装置(3)位于培养容器(1)的外侧,用于物料内部循环、进料、排料及串联培养装置间的物料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1)包括桶体(8)和桶盖(9),所述桶体(8)为透明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桶盖(9)为环状结构,桶体(8)和桶盖(9)通过卡口连接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所述桶盖(9)上设有进水口(10)和线孔(11);所述桶体(8)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2),桶体(8)的内部设有加热装置(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3)为恒温加热棒,加热装置(13)的一端深入培养容器(1)的下方,另一端穿过线孔(11)与固定在外部框架(2)上部外侧的温控器(14)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3)包括进水管(4)、循环泵(5)和下循环管道(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体

联动式高密度小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为三通的阀门结构,第一阀门(15)与进水口(10)通过管道相连,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平张立强胡少迪张生元任艳罗杨志周裕和唐永国朱泽亮姚秀荣郑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