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吉彬专利>正文

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57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包含有:一阀本体,前述阀本体一侧或二侧装设有逆止结构,前述逆止结构如在泄压状态时,加压侧则会有一导引压力推开逆止结构,以使泄压侧得以顺利的完成泄压动作,主要在于:逆止块能够设成一件或二件,一件时头端端面积小于0.5倍的逆止块最大断面面积,二件时内部组件突出头端端面积小于现有逆止块头端面积的一半以上,如此能够以较小压力即可先行推开一缝隙泄除部分高压力,使接续动作不用太大压力即可完成进给、退位及持压。退位及持压。退位及持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引式逆止阀的
,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逆止结构的逆止块受力头端端面面积,能够设成小于现有面积一半以上,以使其小推力即可推开逆止块一条缝隙,并可使后续推力可更轻松的推开逆止块,以利进给或退位。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至图2及图13、图14所示,导引式逆止阀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单侧导引式逆止阀(如图14所示),一种是两侧导引式逆止阀(如图13所示),图13 中显示有高压泵10抽送高压液体,途中设有一限压阀11,以维持管内压力不超过预设值,其后再经一方向控制阀12,能够以控制其液压缸14的缸杆动作是前进还是后退,而其方向控制阀12与液压缸14间的构件即是一个两侧导引式逆止阀131,其无论是那一侧推送液压,都会同时推送导引压另一侧的逆止阀开启端,进而能够以开启该逆止阀而可使退离液压缸14的液体可顺利退离者,其装设两个逆止阀目的在于无论液压缸14那一个方向都可持压,而图14的单侧导引式逆止阀132,则其只能在前进方向有持压,后退方向无持压。
[0003]而其图1、图2所显示的为一种现有的两侧导引式逆止阀,现有的两侧导引式逆止阀包含有一阀本体20,前述阀本体20中间孔内设一导引顶推杆21,导引顶推杆21右侧设右侧前室221及右侧后室222,其间设一右间隔环223,右侧前室221往外设一右前管路224,右侧后室222往外设一右后管路225,右间隔环223旁侧设一右逆止块226,前述右逆止块226以一右弹簧227顶推,使其右逆止块226前端封止于右间隔环223一侧,如此,右前管路224压力液体可顺利顶开右逆止块226而由右后管路225送出压力液体,反之,压力液体由右后管路225到达右逆止块226时,无论压力为何均无法推开右逆止块226,而达到逆止或持压的功效。导引顶推杆21左侧设左侧前室231及左侧后室232,其间设一左间隔环233,左侧前室231往外设一左前管路234,左侧后室232往外设一左后管路235,左间隔环233旁侧设一左逆止块236,前述左逆止块236以一左弹簧237顶推,使其左逆止块236前端封止于左间隔环233一侧,如此,左前管路234压力液体可顺利顶开左逆止块236而由左后管路235送出压力液体,反之,压力液体由左后管路235到达左逆止块236时,无论压力为何均无法推开左逆止块236,而达到逆止或持压的功效。然其如果在持压状态时,左、右逆止块226、236的内部是有压力在的,如果再加上现有的左、右逆止块226、 236前端面的面积都做的比较大,考虑到流速的问题,因此所需的推开压力也需要提升为大压力才能顺利顶开逆止阀,因此,实有改进的必要。
[0004]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逆止结构的逆止块受力头端端面面积,能够设成小于现有面积一半以上,以使其小推力即可推开逆止块一条缝隙,并可使后续推力可更轻松的推开逆止块,以利进给或退位。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包括:
[0008]一阀本体,前述阀本体中间孔内设一导引顶推杆,前述导引顶推杆至少一侧设一前室及一后室,前室与后室之间设至少一间隔环,前述前室往外设一前管路,前述后室往外设一后管路,每一前述间隔环旁侧设有一逆止结构;其特征在于:
[0009]前述逆止结构的一组逆止块前端端面面积小于0.5倍的逆止块最大断面面积,以使小压力即可推开前述逆止块产生一个缝隙,内部持压的阻力能够先释放部份,如此,接续的动作就不需用太大压力即可完全推开前述逆止块,以之组成一导引式逆止阀。
[0010]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导引式逆止阀为单侧导引式逆止阀,即前述阀本体设一个前述前室、一个前述后室、一个前述间隔环及一个前述逆止结构。
[0011]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阀本体一侧设有一封盖,前述封盖穿设数个螺丝,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数个螺孔,能够以前述螺丝锁接至前述螺孔形成固定。
[0012]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阀本体一侧设有一封盖,前述封盖制设一外螺纹,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一内螺孔,凭借前述外螺纹锁接至前述内螺孔,能够固定前述封盖。
[0013]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逆止结构包含一组前述逆止块及一弹簧,前述逆止块由一内逆止块及一外逆止块穿套而成,前述内逆止块内孔供前述弹簧穿组,或前述内逆止块缩颈供前述弹簧穿套组接,前述内逆止块、外逆止块分别设有内通孔、外通孔。
[0014]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导引式逆止阀为两侧导引式逆止阀,即前述阀本体设有二个前述前室、二个前述后室、二个前述间隔环及二个前述逆止结构。
[0015]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阀本体二侧设有二封盖,前述封盖穿设数个螺丝,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数个螺孔,能够以前述螺丝锁接至前述螺孔形成固定。
[0016]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阀本体二侧设有二封盖,前述封盖制设一外螺纹,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一内螺孔,凭借前述外螺纹锁接至前述内螺孔,能够固定前述封盖。
[0017]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中:前述逆止结构包含一组前述逆止块及一弹簧,前述逆止块由一内逆止块及一外逆止块穿套而成,前述内逆止块内孔供前述弹簧穿组,或前述内逆止块缩颈供前述弹簧穿套组接,前述内逆止块、外逆止块分别设有内通孔、外通孔。
[0018]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够以小压力即可先行推开一缝隙泄除部分高压力,使接续动作不用太大压力即可完成进给、退位及持压。
[0019]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两侧导引式逆止阀剖示图。
[0021]图2是现有两侧导引式逆止阀剖面动作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剖示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第一段动作剖示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第二段动作剖示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包括:一阀本体,前述阀本体中间孔内设一导引顶推杆,前述导引顶推杆至少一侧设一前室及一后室,前室与后室之间设至少一间隔环,前述前室往外设一前管路,前述后室往外设一后管路,每一前述间隔环旁侧设有一逆止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逆止结构的一组逆止块前端端面面积小于0.5倍的逆止块最大断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导引式逆止阀为单侧导引式逆止阀,即前述阀本体设一个前述前室、一个前述后室、一个前述间隔环及一个前述逆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阀本体一侧设有一封盖,前述封盖穿设数个螺丝,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数个螺孔,能够以前述螺丝锁接至前述螺孔形成固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阀本体一侧设有一封盖,前述封盖制设一外螺纹,前述阀本体对应设有一内螺孔,凭借前述外螺纹锁接至前述内螺孔,能够固定前述封盖。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式逆止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逆止结构包含一组前述逆止块及一弹簧,前述逆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吉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