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74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分离取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包括:壳体,磁针湿抛机构,其顶部设有容器,容器的内部设有过滤桶,且容器的顶部设有封盖,至少有一个电动推杆,设置在磁针湿抛机构的上方,所有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磁针湿抛机构之间设有减震机构,至少有一个第一直线滑台,其移动块上均设有竖直地第二直线滑台,机械爪机构,其顶部设有第一震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桶与第一震动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快速自动分离工件和研磨介质的问题,通过电动推杆和机械爪机构的配合,实现了效率高,操作方便,降低工人工作强度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取件
,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零件在传统加工过程中,如车、镗、钻、铣、刨、磨、拉、螺纹加工、焊接、冲压和电火花加工以及滚齿加工等几乎所有的机加工方法,都会使零件产生不同大小及高度的加工毛刺。这些毛刺的存在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性能。目前常用的去毛刺的方法有人工去毛刺、喷砂去毛刺、热能去毛刺、电解去毛刺等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磁力研磨去毛刺技术因为去毛刺效率高、加工质量好、易于操作、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0003]但一般磁力研磨抛光设备在工件抛光结束后,需要手动将工件和抛光介质全部取出,然后再分离,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自动分离工件和研磨介质,效率高,操作方便,降低工人工作强度,可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造,降低成本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包括:
[0007]壳体,其底部设有工作面板;
[0008]磁针湿抛机构,其顶部设有容器,所述容器的内部设有过滤桶,且容器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开设有两个缺口,所述两个缺口位于封盖上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磁针湿抛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
[0009]至少有一个电动推杆,通过第一龙门架设置在所述磁针湿抛机构的上方,所有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封盖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第一龙门架的一侧设有第二龙门架,所述第二龙门架远离第一龙门架的一侧设有第三龙门架;
[0010]至少有一个第一直线滑台,其一端设置在第二龙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直线滑台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龙门架的顶部,且每个第一直线滑台的移动块上均设有竖直地第二直线滑台;
[0011]机械爪机构,其顶部设有第一震动机构,所述第一震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设置在所有所述第二直线滑台的移动块上。
[0012]优选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震动机构,所述第二震动机构包括:
[0013]动力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面板的顶部;
[0014]安装台,其顶部的中心处具有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四周具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筒体,所述安装台的顶部向下延伸具有至少一个支撑板,且安装台设置在
所述动力机构的上方;
[0015]第一震动板,其底部的中心处具有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插设在第一筒体中,所述第一震动板的底部与所有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插设在第二筒体中,每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震动板相抵;
[0016]驱动杆,其一端插设在第一筒体中,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三筒体中;
[0017]第二弹簧,通过第一螺栓设置在驱动杆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相抵,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驱动杆相抵,且第二弹簧与驱动杆之间共轴线,第一螺栓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穿过驱动杆并固定设置在第一震动板上;
[0018]连接臂,其一端与驱动杆远离第三筒体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机构铰接。
[0019]优选的,动力机构包括:
[0020]第一电机,其输出轴设置在第一震动板的一侧;
[0021]至少有一个连接杆,其一端均穿设在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在一个轴座上,其中一个连接杆穿过轴座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每个连接杆穿过支撑板均具有一个腰形块,每个所述腰形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均与连接臂远离驱动杆的一端铰接。
[0022]优选的,磁针湿抛机构包括:
[0023]震动箱,其顶部设有箱盖,所述箱盖顶部的中心处具有用于放置容器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外缘设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永磁块;
[0024]第二电机,通过第一安装板竖直地固定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震动箱底部的中心处;
[0025]磁极盘,其顶部设有八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永磁块,所述磁极盘设置在圆形凹槽的下方,磁极盘的中心处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26]传震机构,设置在震动箱与第一震动板之间,所述传震机构的顶部与震动箱之间固定连接,且传震机构的底部与第一震动板之间固定连接。
[0027]优选的,传震机构包括:
[0028]第二震动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震动板与第一震动板之间固定连接;
[0029]至少有六个第三弹簧,均竖直地设置在第二震动板与震动箱之间,每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震动板相抵,每个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震动箱相抵,且所有第三弹簧均穿过壳体的顶部;
[0030]至少有六个第二螺栓,与第三弹簧一一对应,设置在第三弹簧中,且每个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均与第二震动板相抵,每个第二螺栓的另一端均与震动箱固定连接。
[0031]优选的,所述过滤桶的顶部与容器的顶部齐平,过滤桶的底部具有过滤网,过滤桶的顶部具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把手,两个所述把手位于过滤桶顶部相互远离的一端,两个把手与两个缺口一一对应,且每个把手均穿设在一个缺口中。
[0032]优选的,减震机构包括:
[0033]减震连接板,设置在封盖的上方,且所述减震连接板的顶部均与所有电动推杆固定连接;
[0034]至少有四个第四弹簧,均竖直地设置在减震连接板与封盖之间,且每个所述第四
弹簧的一端均与减震连接板相抵,每个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封盖相抵;
[0035]至少有四个第三螺栓,与第四弹簧一一对应,套设在第四弹簧内,且每个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均与减震连接板相抵,每个第三螺栓的另一端均与封盖固定连接。
[0036]优选的,所述机械爪机构包括:
[0037]两个滑轨,均通过一个第二安装板对称分布设置在第一震动机构的底部;
[0038]两个滑块,分别插设在一个所述滑轨上;
[0039]两个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两个所述气缸均位于两个滑轨相互远离的一端,且每个气缸的输出轴均通过一个第三安装板与一个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0040]两个抓取臂,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部,且所述抓取臂远离抓取端的一端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
[0041]优选的,第一震动机构包括:
[0042]第三震动板,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板的顶部;
[0043]安装框,设置在所述第三震动板的上方,且所述安装框的顶部与第二直线滑台的移动块固定连接;
[0044]第三电机,通过第四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框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安装板固定设置在第三震动板的顶部;
[0045]偏心块,设置在安装框靠近中部的一处,且所述偏心块靠近外缘的一处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46]至少有四个第五弹簧,均竖直地设置在第三震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底部设有工作面板(11);磁针湿抛机构(2),其顶部设有容器(21),所述容器(21)的内部设有过滤桶(22),且容器(21)的顶部设有封盖(23),所述封盖(23)上开设有两个缺口(24),所述两个缺口(24)位于封盖(23)上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磁针湿抛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上方;至少有一个电动推杆(3),通过第一龙门架(31)设置在所述磁针湿抛机构(2)的上方,所有所述电动推杆(3)的输出轴与封盖(23)之间设有减震机构(32),所述第一龙门架(31)的一侧设有第二龙门架(33),所述第二龙门架(33)远离第一龙门架(31)的一侧设有第三龙门架(34);至少有一个第一直线滑台(35),其一端设置在第二龙门架(33)的顶部,所述第一直线滑台(35)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龙门架(34)的顶部,且每个第一直线滑台(35)的移动块上均设有竖直地第二直线滑台(36);机械爪机构(4),其顶部设有第一震动机构(5),所述第一震动机构(5)的顶部固定设置在所有所述第二直线滑台(36)的移动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二震动机构,所述第二震动机构包括:动力机构(12),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面板(11)的顶部;安装台(13),其顶部的中心处具有第一筒体(14),所述第一筒体(14)的四周具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筒体(15),所述安装台(13)的顶部向下延伸具有至少一个支撑板(16),且安装台(13)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12)的上方;第一震动板(17),其底部的中心处具有第三筒体(18),所述第三筒体(18)插设在第一筒体(14)中,所述第一震动板(17)的底部与所有所述第二筒体(15)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19),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9)的一端均插设在第二筒体(15)中,每个第一弹簧(19)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震动板(17)相抵;驱动杆(110),其一端插设在第一筒体(14)中,所述驱动杆(110)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三筒体(18)中;第二弹簧(111),通过第一螺栓(112)设置在驱动杆(110)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栓(112)的一端相抵,第二弹簧(111)的另一端与驱动杆(110)相抵,且第二弹簧(111)与驱动杆(110)之间共轴线,第一螺栓(112)远离第二弹簧(111)的一端穿过驱动杆(110)并固定设置在第一震动板(17)上;连接臂(113),其一端与驱动杆(110)远离第三筒体(18)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臂(113)的另一端与动力机构(1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12)包括:第一电机(114),其输出轴设置在第一震动板(17)的一侧;至少有一个连接杆(115),其一端均穿设在一个所述支撑板(16)上,每个所述连接杆(115)的另一端穿设在一个轴座(116)上,其中一个连接杆(115)穿过轴座(116)与所述第一电机(11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每个连接杆(115)穿过支撑板(16)均具有一个腰形块(117),每个所述腰形块(117)远离连接杆(115)的一端均与连接臂(113)远离驱动杆(110)的一端
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工件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磁针湿抛机构(2)包括:震动箱(25),其顶部设有箱盖(26),所述箱盖(26)顶部的中心处具有用于放置容器(21)的圆形凹槽(27),所述圆形凹槽(27)的外缘设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永磁块(28);第二电机(29),通过第一安装板(210)竖直地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29)的输出轴穿过震动箱(25)底部的中心处;磁极盘(211),其顶部设有八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永磁块(212),所述磁极盘(211)设置在圆形凹槽(27)的下方,磁极盘(211)的中心处与第二电机(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晓东楚殿军李大龙翟蕊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浩宇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