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孔珩磨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8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盲孔珩磨刀杆,其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皆为中空设计,在其内部设置有供液管并一直延伸至油缸内部,通过对活塞的供油实现活塞块对推进杆的挤压,推进杆延伸至珩磨压杆上通过珩磨压杆挤压锥芯轴实现珩磨头外侧珩磨块的扩张;本装置通过将切削液导入至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内部,通过油缸上的导孔实现与外部导管的连接,外部导管一直延伸至珩磨头位置处实现对珩磨头加工区域的清洗净化。工区域的清洗净化。工区域的清洗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孔珩磨刀杆


[0001]本技术涉及深孔珩磨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盲孔珩磨刀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通用的珩磨杆包括外杆和芯杆(内杆)。此类珩磨杆的外杆首端通过快换接头与珩磨头相连,尾端通过螺纹与法兰盘连接,再与减速箱主轴前端的法兰相连接。珩磨头的旋转运动是由减速箱上的主电机通过主轴来驱动的。其实现珩磨头的驱动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在减速箱尾部箱体上安装一油缸,该油缸中心与主轴同轴连接;活塞两端各有一个油口,通过液压泵站上的电磁换向阀来完成油路换向,从而推动活塞往复运动。活塞杆与珩磨杆的芯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推动芯杆往复运动,芯杆再推动珩磨头的锥芯轴,从而实现珩磨头的涨缩,以此实现对珩磨头的涨缩驱动;但是此种结构只能实现
[0003]珩磨头的涨缩,珩磨头的冷却是在工件两端的防油罩上各安装一个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向工件内孔喷油,以此实现冷却与孔径加工分开进行;但是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是:对于盲孔来说,工件的尾部是不通的,单靠珩磨头入口端的冷却液显然满足不了要求,这会加重珩磨油石的磨损,同时因为冷却液不能及时带走磨屑,而影响加工孔的粗糙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与现有技术上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把冷却液直接输送到珩磨头的装置,来减轻珩磨油石的磨损,同时提高加工孔的粗糙度。
[0005]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盲孔珩磨刀杆,其在减速箱主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的旋转接头与减速箱主轴连接;减速箱主轴通过连轴器与油缸连接,所述的油缸内部设置有供液管,所述的供液管延伸至珩磨杆内部,珩磨杆与快换接头连接,所述的快换接头与珩磨头连接至一体;
[0007]所述的珩磨杆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活塞腔,所述的活塞腔内部设置有活塞块,通过活塞块挤压推进杆,所述的推进杆的外围设置有活塞复位弹性部件,通过活塞复位弹性部件实现横移复位;
[0008]所述的珩磨头内设置有珩磨压杆,所述的珩磨压杆一端与推进杆连接,其另一端与锥芯轴连接,所述的锥芯轴和珩磨头外壁上的过渡锥杆连接,通过过渡锥杆实现珩磨块的扩张支撑;
[0009]所述的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皆为中空设计,在油缸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孔,通过导孔实现与外部导管的连接,所述的导管一直延伸至珩磨头位置处。
[0010]所述的珩磨压杆设置在横移腔内,横移腔内设置有珩磨压杆复位弹性部件,其实现在活塞泄压后珩磨压杆的自动回弹。
[0011]所述的活塞块通过锁紧螺栓与推进杆连接为整体。
[0012]所述的活塞块与活塞腔之间设置有YX形密封圈实现两者密封。
[0013]所述的导孔与外部导管之间通过密封螺母实现密封连接。
[0014]所述的导管为两根且一直延伸至珩磨头的最前端且围绕珩磨头均布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设置,其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皆为中空设计,在其内部设置有供液管并一直延伸至油缸内部,通过对活塞的供油实现活塞块对推进杆的挤压,推进杆延伸至珩磨压杆上通过珩磨压杆挤压锥芯轴实现珩磨头外侧珩磨块的扩张;再者,本装置通过将切削液导入至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内部,通过油缸上的导孔实现与外部导管的连接,外部导管一直延伸至珩磨头位置处实现对珩磨头加工区域的清洗净化。本装置结构设置新颖,其直接将切削液导入至加工部位,从而解决了加工盲孔时冷却液不能及时冷却珩磨头和带走磨屑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装置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装置珩磨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1、双通道旋转接头,2、连接套,3、油封,4、密封套,5、固定螺母,6、减速箱主轴,7、连轴器,8、密封垫,9、供液头,10、供液管,11、油缸、12导孔,13、锁紧螺母,14、YX形密封圈,15、活塞块,16、推进杆,17、活塞复位弹簧、18、导管固定座,19、珩磨杆,20、快换接头,21、珩磨压杆,22,珩磨压杆复位弹簧、23、横移腔,24、珩磨头,241、锥芯轴,242、过渡锥杆,243、渡锥杆,25、外部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产品的具体结构以及特性,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盲孔珩磨刀杆,其在减速箱主轴6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连接套2,连接套2和外围的密封套4连接至一体,连接套2和外围的密封套4之间设置有油封3,密封套4通过固定螺母5锁固在机台上。
[0022]连接套2的外侧设置有双通道旋转接头1,所述的双通道旋转接头1与减速箱主轴6连接实现了切削液以及液压油的同步供应;减速箱主轴6通过连轴器7与油缸11连接,连轴器7上设置有密封垫8可实现密封;所述的油缸11内部设置有供液头9,供液头9与供液管10连接至一体,所述的供液管10自双通道旋转接头1延伸至珩磨杆19内部,珩磨杆19与快换接头20连接,所述的快换接头20与珩磨头24连接至一体;
[0023]所述的珩磨杆19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活塞腔,所述的活塞腔内部设置有活塞块15,活塞块15通过锁紧螺母13与推进杆16连接为整体,实现活塞块15挤压推进杆16,推进杆16的外围设置有活塞复位弹簧17,通过活塞复位弹簧17实现横移复位;所述的活塞块15与活塞腔之间设置有YX形密封圈14实现两者密封。
[0024]结合图1和图2,所述的珩磨头24内设置有珩磨压杆21,所述的珩磨压杆21一端与
推进杆16连接,其另一端与锥芯轴241连接,所述的锥芯轴241和珩磨头外壁上的过渡锥杆242连接,通过过渡锥杆242实现珩磨块243的扩张支撑;所述的珩磨压杆21设置在横移腔23内,横移腔23内设置有珩磨压杆复位弹簧22,其实现在活塞块泄压后珩磨压杆21的自动回弹。
[0025]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所述的减速箱主轴6以及连轴器7和油缸11皆为中空设计,在油缸11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孔12,通过导孔12实现与外部导管25的连接,所述的导孔12实现与外部导管25之间通过密封螺母实现密封连接;所述的外部导管25一直延伸至珩磨头24位置处,所述的外部导管25为两根且一直延伸至珩磨头的最前端且围绕珩磨头均布设置,外部导管通过导管固定座18固定。
[0026]总结: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设置,其设计减速箱主轴6以及连轴器7和油缸11皆为中空设计,在其内部设置有供液管10并一直延伸至油缸11的内部,通过对活塞的供油实现活塞块15对推进杆16的挤压,推进杆16延伸至珩磨压杆21上通过珩磨压杆21挤压锥芯轴241实现珩磨头24外侧珩磨块243的扩张;再者,本装置通过将切削液导入至减速箱主轴6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孔珩磨刀杆,其在减速箱主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连接套,其特征在于:连接套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的旋转接头与减速箱主轴连接;减速箱主轴通过连轴器与油缸连接,所述的油缸内部设置有供液管,所述的供液管延伸至珩磨杆内部,珩磨杆与快换接头连接,所述的快换接头与珩磨头连接至一体;所述的珩磨杆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活塞腔,所述的活塞腔内部设置有活塞块,通过活塞块挤压推进杆,所述的推进杆的外围设置有活塞复位弹性部件,通过活塞复位弹性部件实现横移复位;所述的珩磨头内设置有珩磨压杆,所述的珩磨压杆一端与推进杆连接,其另一端与锥芯轴连接,所述的锥芯轴和珩磨头外壁上的过渡锥杆连接,通过过渡锥杆实现珩磨块的扩张支撑;所述的减速箱主轴以及连轴器和油缸皆为中空设计,在油缸的外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明霞刘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三嘉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