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250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LTC68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电、清洁无污染以及可快速充放电的优点。锂电池不可过充过放,过充会导致正极材料结构变化,造成容量损失,而其分解放氧与电解液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破坏,严重影响锂电池容量。
[0003]锂电池的充电温度范围在0~45摄氏度,而锂电池的放电温度范围在0~60摄氏度,如果运行温度过高锂离子电池会加速老化,而且温度升高必然会导致内部压力增大,有爆炸的风险,而且电压不稳会对电容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电池的活性降低,充电的时间延长,缩短电池的寿命,电压不稳也会导致开关电源的振荡频率不稳,不仅如此未知的电池剩余电量会加剧过充过放现象的产生,实时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可以有效地减少过充过放等现象的产生。
[0004]如专利号为CN201921854599.X、专利名称为一种锂电池组均衡保护装置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均衡保护装置,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各电池单体的电压,控制模块根据电压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各电池单体的电压值控制各均衡模块均衡各电池单体的电压,使各电池单体内的电量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保障电池组安全可靠的运行。
[0005]均衡电压可稳定电路电压,但是控制电路较为复杂,均衡电压速度较慢。
[0006]生活中,对于电池的剩余电量未知,难免会出现电已经充满了,充电器却还在上面插着导致过度充电,亦或是电量所剩无几仍大肆使用电池,导致电池过度放电。
[0007]剩余电量会加剧过充过放现象的产生,实时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可以有效地减少过充过放等现象的产生,避免因为电压不稳导致电池产生一系列问题,导致电池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以解决电路充放电和温度变化时,电路电压不平衡,以及电池剩余电量的显示问题,实现均衡电路电压,达到电路电压的稳定和剩余电池电量的实时显示。
[000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LTC6803

2;
[0011]所述芯片U1的1脚连接有电容C37一端和电阻R63一端,电容C37另一端接地,电阻R63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2一端、二极管D21一端、二极管D20一端和铁氧体磁珠L2一端,铁氧体磁珠L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转换模块的保险丝F1和电源管理模块的电阻R55,二极管D22另一端、二极管D21另一端和二极管D20另一端接地。
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6另一端、二极管D23

7一端、电容C25

6一端和芯片U1的14脚,电阻R38

7连接有场效应管Q7的漏极和二极管D56一端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7一端,电阻R37

7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13脚。
[0017]进一步的,所述接插件J12的8脚连接有保险丝F2

7一端,保险丝F2

7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8一端、电阻R39

8一端、电阻R39

7另一端、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6另一端和电阻R36

7一端,电阻R36

7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7另一端、二极管D23

8一端、电容C25

7一端和芯片U1的12脚,电阻R38

8连接有场效应管Q8的漏极和二极管D57一端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8一端,电阻R37

8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11脚;接插件J12的9脚连接有保险丝F2

8一端,保险丝F2

8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9一端、电阻R39

9一端、电阻R39

8另一端、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7另一端和电阻R36

8一端,电阻R36

8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8另一端、二极管D23

9一端、电容C25

8一端和芯片U1的10脚,电阻R38

9连接有场效应管Q9的漏极和二极管D58一端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9一端,电阻R37

9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9脚。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接插件J12的10脚连接有保险丝F2

9一端,保险丝F2

9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10一端、电阻R39

10一端、电阻R39

9另一端、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8另一端和电阻R36

9一端,电阻R36

9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9另一端、二极管D23

10一端、电容C25

9一端和芯片U1的8脚,电阻R38

10连接有场效应管Q10的漏极和二极管D59一端场效应管Q10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10一端,电阻R37

10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7脚;接插件J12的11脚连接有保险丝F2

10一端,保险丝F2

10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11一端、电阻R39

11一端、电阻R39

10另一端、场效应管Q10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9另一端和电阻R36

10一端,电阻R36

10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10另一端、二极管D23

11一端、电容C25

10一端和芯片U1的6脚,电阻R38

11连接有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和二极管D60一端场效应管Q11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11一端,电阻R37

11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5脚。
[0019]进一步的,所述接插件J12的12脚连接有保险丝F2

11一端,保险丝F2

1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12一端、电阻R3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LTC6803

2;所述芯片U1的1脚连接有电容C37一端和电阻R63一端,电容C37另一端接地,电阻R63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2一端、二极管D21一端、二极管D20一端和铁氧体磁珠L2一端,铁氧体磁珠L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转换模块的保险丝F1和电源管理模块的电阻R55,二极管D22另一端、二极管D21另一端和二极管D20另一端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30脚连接有电阻R50一端、电阻R51一端和电容C39一端,电容C39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31脚连接有电阻R57一端、电阻R58一端、电阻R59一端、电阻R60一端、电阻R61一端、电阻R62一端和电容C38一端,电容C38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28脚连接有电阻R50另一端、电容C40一端和接插件J12的16脚,芯片U1的29脚连接有电阻R51另一端、电容C41一端和接插件J12的14脚,电容C40另一端和电容C4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65一端,电阻R65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J12的15脚,芯片U1的41脚连接有电阻R60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42脚连接有电阻R61的另一端,芯片U1的44脚连接有电阻R62另一端,芯片U1的34脚连接电阻R57另一端,芯片U1的35脚连接电阻R58另一端,芯片U1的36脚连接有电阻R59另一端,芯片U1的32脚、40脚、39脚、38脚和37脚接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J12的1脚连接有电阻R38

1一端和电阻R39

1一端,电阻R38

1另一端连接有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1一端,电阻R37

1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25脚,接插件J12的2脚连接有保险丝F2

1一端,保险丝F2

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2一端、电阻R39

2一端、电阻R39

1另一端、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电阻R36

1一端,电阻R36

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1一端、二极管D23

2一端、电容C25

1一端和芯片U1的24脚,二极管D23

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56一端,电阻R56另一端接地,电阻R38

2另一端连接有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二极管D51一端,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2一端,电阻R37

2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23脚;接插件J12的3脚连接有保险丝F2

2一端,保险丝F2

2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3一端、电阻R39

3一端、电阻R39

2另一端、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1另一端和电阻R36

2一端,电阻R36

2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2另一端、二极管D23

3一端、电容C25

2一端和芯片U1的22脚,电阻R38

3连接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二极管D52一端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3一端,电阻R37

3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21脚。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J12的4脚连接有保险丝F2

3一端,保险丝F2

3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4一端、电阻R39

4一端、电阻R39

3另一端、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2另一端和电阻R36

3一端,电阻R36

3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3另一端、二极管D23

4一端、电容C25

3一端和芯片U1的20脚,电阻R38

4连接有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二极管D53一端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4一端,电阻R37

4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19脚;接插件J12的5脚连接有保险丝F2

4一端,保险丝F2

4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5一端、电阻R39

5一端、电阻R39

4另一端、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3另一端和电阻R36

4一端,电阻R36

4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4另一端、二极管D23

5一端、电容C25

4一端和芯片U1的18脚,电阻R38

5连接有场效应管Q5
的漏极和二极管D54一端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37

5一端,电阻R37

5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17脚。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J12的6脚连接有保险丝F2

5一端,保险丝F2

5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8

6一端、电阻R39

6一端、电阻R39

5另一端、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一端、二极管D54另一端和电阻R36

5一端,电阻R36

5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3

5另一端、二极管D23

6一端、电容C25

5一端和芯片U1的16脚,电阻R38

6连接有场效应管Q6的漏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增梁栋李明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