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56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包括反馈单元、电流放大单元、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以及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单节电池、所述反馈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电流放大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组成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只要电池电压超过阈值电压,全部电池之间的电压就开始逐步靠近,不需要统筹管理。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精准的控制电流和电压的比例关系,使得充电完成后的电池之间的最大压差保持在30mV以内。30mV以内。30mV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放电管理
,尤其涉及是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传统的燃料汽车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0003]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组会因为充电时产生的不均衡电流导致性能降低和使用寿命的减少。随之而出现的均衡放电装置有效的减小了因不均衡充电导致的电池组性能降低的问题。电池被动均衡一般采用充电末端均衡,让达到均衡阈值电压的电池开启放电,未达到的不开启放电,逐步让电压低的电池电压赶上电压高的电池,使用这种方法设法让所有电池在充电末端电压保持一致。
[0004]均衡开启电压阈值有两种设置方法:a)电压阈值非常接近满充电压,比如满充3.65V,电压阈值设定为3.6V。b)电压阈值距离满充还有一段距离,比如满充3.65V,电压阈值设置为3.5V。
[0005]方法a)的好处是,在特定充电方法下(比如小电流慢充)电池可以全部达到3.6V,充电完成后电池压差小(最差情况是3.6V,3.65V);缺点是对于快速充电效果很差,因为快充电池电压在快充满的时候,电池电压很快升高,短时间内就充满关闭充电,导致均衡开启时间很短。使用方法b)的好处是有比较长的开启均衡的时间段,但是缺点是均衡的结果是压差还比较大(电池可能有的3.5V,有的3.65V)。
[0006]然而,现有技术中均衡电路不管采用方法a)还是b),在电池电压超过一定阈值后开启均衡,但均衡电流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变化很少,参见图1。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利用电压比较,电流放大及反馈,来实现电池串超出阈值电压之后,随着电池电压升高,产生一个对应放电电流变化比较大的的单调曲线。
[0008]本技术保护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包括反馈单元、电流放大单元、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以及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单节电池、所述反馈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电流放大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组成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
[0009]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检测,当超出设定的阈值电压,控制电流放大单元开始工作;
[0010]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用于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放大和电能消耗;
[0011]所述反馈单元用于电池放电开启后的电能消耗和反馈。
[0012]其中,所述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还包括电流限流和功率分担单元。所述电池组单节电池、所述反馈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电池组单节电池、所述反馈单
元、所述电流放大单元、所述电流限流和功率分担单元串联,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组成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
[0013]所述电流限流和功率分担单元用于所述电流放大单元工作时均衡电路中的电流限流和对所述反馈单元功率的分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流限流和功率分担单元为电阻、二极管及组合结构中一种。所述电阻和二极管的数量可以动态调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反馈单元为第一电阻;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由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基准电压源和运放组成;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由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组成。具体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单节电池串联,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串联后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运放同向输入端连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运放反向输入端、基准电压源和电池负极串联连接,运放输出端连接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第二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阻值在千欧以上,对电路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当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对超出阈值电压的电池,随着电压进一步的升高,放电电流变大,拉开不同电压之间电流的差距,最终电压低的电池电压和电压高的电池电压会逐渐趋于一致。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反馈单元为第一电阻;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由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基准电压源和运放组成;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由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组成;所述电流限流和功率分担单元由第六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组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单节电池串联,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串联后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运放同向输入端连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运放反向输入端、基准电压源和电池负极串联连接,运放输出端连接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集电极、第六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与电池负极串联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阻值在千欧以上,对电路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当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对超出阈值电压的电池,随着电压进一步的升高,放电电流变大,拉开不同电压之间电流的差距。第六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限制均衡电路中电流被过大的放大,同时进行功率的分担。最终电压低的电池电压和电压高的电池电压会逐渐趋于一致。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只要电池电压超过阈值电压,全部电池之间的电压就开始逐步靠近,不需要统筹管理;2、本技术通过精准的控制电流和电压的比例关系,使得充电完成后的电池之间的最大压差保持在30mV以内;3,适用于各种电池类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两端的电压和均衡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结构图;
[0020]图3为实施例2所示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4为实施例3所示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5为实施例4所示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6为实施例5所示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结构图;
[0024]图7为实施例6所示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8为实施例7中电池两端的电压和均衡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如图2所示,包括反馈单元、电流放大单元、电压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用于电池组中每节电池的均衡放电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反馈单元、电流放大单元、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以及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单节电池、所述反馈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串联,所述电流放大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组成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检测,当超出设定的阈值电压,控制电流放大单元开始工作;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用于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放大和电能消耗;所述反馈单元用于电池放电开启后的部分电能消耗并将电流转换成电压反馈给其他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为第一电阻;所述电压检测和控制单元由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基准电压源和运放组成;所述电流放大单元由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组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单节电池串联,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三极管集电极串联后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运放同向输入端连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运放反向输入端、基准电压源和电池负极串联连接,运放输出端连接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第二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放电曲线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放大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六电阻串联后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基极与第六电阻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堂张硕张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品后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