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33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包括有一控制盘体、一定位体、一同受控制盘体连动的转动体及一与定位体组接的基体,借由基体上设有已印刷回路连接的第一、二导通部,于转动体与基体的相接面上相对应第二导通部处设有以形成不同回路讯号的压制部,施力于控制盘体连动转动体旋转,使各组压制部逐一压制第二导通部而形成不同回路讯号,且按压元件位移压制第一导通部以形成通路输出回路讯号,如此构成一可产生多组回路讯号并具二段控制的旋转开关。(*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借由转动体上辐射状分布多组压制部配合基体的第二导通部而可产生多组回路讯号指令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由于目前电脑制造业者为了让使用者可更轻松容易使用键盘,业者便将滑鼠或多个多功能键(传统键盘上的功能键为24个键数)设计于键盘上,如此一来,让使用者在输入资料或绘图时,就更加轻松容易,尤其因应网路上的众多网站分类,使用者只要按下其中一个功能键,即可让使用者轻松上网,再按下另外一个功能键时,让使用者可在网站上轻松查所需资料。功能键如何增加数目则成为现有键盘的设计重点。但是,目前键盘上的功能键是以单一群组模式设计,举例而言,功能键多设计为上网所需的「我的最爱」或开启档案的「档案总管」,当使用者触控功能键后,尚需进入视窗中寻找并执行其中预设指令,对使用者而言,尚需搭配滑鼠或键盘进行,在使用上相当不便。然而,由于键盘上的空间已相当有限,若均以单一键模式摆设,其所能增设功能键的数目将无法应付所求,于是,在多个功能键设计在键盘上时,多将键盘的面积要加宽,导致键盘体积过大,亦占去使用者的使用空间,且在制作组装上也较费工序,费工时,相对的制造成本也随之增高。因此,目前业界为节省上述制造成本及增加使用者便利性,让键盘上的功能键得以群组模式设计且不大幅度变更键盘体积为前提,而逐朝向将功能键以旋转开关模式设计,但由于目前工业用旋转开关的设计,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因现有旋转开关设计仅具有单段转向时却发出回路讯号输出,将造成使用者在操作时产生指令重复、错误或不必要指令输出的困扰,仍具有相当不便利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是将键盘上的多个功能键设计为一两段操控模式的旋转开关,其利用转动体上辐射状分布多组压制部配合基体的第二导通部而可产生多组回路讯号,且借由按压元件位移压制基体的第一导通部以形成通路输出前述回路讯号,于是构成一可产生多组回路讯号指令的旋转开关,让使用者在任一预设功能键的操作上,可先行操作旋转开关至预执行指令位置,再借按压元件按下执行指令输出,而可避免产生指令发生重复、错误或不必要指令输出的困扰,而键盘的多个功能键以群组模式包含于旋转开关内,在不大幅度影响键盘体积下,让使用者操控更具有便利性及符合产业经济效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第二导通部是可为一铺设于基体上且其上相对应压制部处设有复数压接点的弹性片、一设于弹性片及基体间并于相对应压接点处开设穿孔的间隔片及复数设于基体上相对应压接点位置的导通点所构成,其在制作组装上较省工序,省工时,相对的制造成本也降低,在使用上相当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包括有一控制盘体,其上开设有一穿孔及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出一内部中空与前述穿孔相通的组接部,且于该组接部内配置有一穿设穿孔以外露于控制盘体顶面的按压元件;一定位体,其承接上述控制盘体,于定位体上相对应上述穿孔处开设有另一使组接部穿设的穿孔,且于定位体内配置有一与前述组接部组接的转动体,该转动体的一面设有依预定排列组合以产生不同回路讯号的复数组压制部;及一基体,其与上述定位体组接,且于基体上相对应上述按压元件位置设有一第一导通部及一相对应上述压制部位置处的第二导通部;借由控制盘体连动转动体旋转,使各组压制部逐一压制第二导通部而形成不同回路讯号,且按压元件位移压制第一导通部以形成通路输出前述回路讯号,于是构成一可产生多组回路讯号并具二段控制的旋转开关。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定位体与基体上各设有相互组配的接合部及接合槽,以及定位柱及定位孔。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控制盘体设有控制区及指向区。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压制部是呈辐射状排列分布于转动体上。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部可为一具有弹性且中央凸起以顶接按压元件端部的片体。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导通部包含有复数弹性片体,及一使第二导通部穿设固定其上并于一端组设于基体上的固定座。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导通部可为一铺设于基体上且其上相对应压制部处设有复数压接点的弹性片、一设于弹性片及基体间并于相对应压接点处开设穿孔的间隔片及复数设于基体上相对应压接点位置的导通点所构成。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定位体与控制盘体间是可配置有一与控制盘体的组接部组接并受控制盘体连动的弹片体,于弹片体上设有一供组接部穿设的另一穿孔及至少一凸点,并于定位体上相对应前述凸点圆周行进区域处设有复数呈圆形排列分布的导滑槽。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中所述组接部上阶梯状形成有一与弹片体扣接的第一接合区、一承接定位体上的承接区及一与转动体扣接的第二接合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结构设计可让使用者在任一预设功能键的操作上,可先行操作旋转开关至预执行指令位置,再借按压元件按下执行指令输出,而可避免产生指令发生重复、错误或不必要指令输出的困扰,而键盘的多个功能键以群组模式包含于旋转开关内,在不大幅度影响键盘体积下,让使用者操控更具有便利性及符合产业经济效益。其在制作组装上较省工序,省工时,相对的制造成本也降低,在使用上相当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现有旋转开关的组装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3、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动作示意图;图7、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部分动作示意图;图9、图10是本技术的二进位编码示意图;图11、图12是本技术的另一使用例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是为一可为多个功能键或预设多组调整用讯号为一群组设计的旋转开关,其包括有一控制盘体6、一用以承接控制盘体6的定位体3、一配置于控制盘体6与定位体3间的弹片体4、一设于定位体3内并与控制盘体6组接且同受连动的转动体2及一与定位体3组接的基体1。上述控制盘体6上开设有穿孔64及一由控制盘体6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出一内部中空与前述穿孔64相通的组接部61,且于该组接部61内配置有一穿设穿孔64以部分区段外露于控制盘体6顶面的按压元件5,并借按压元件5上的凸出部51大于穿孔64外径使按压元件5不会脱出,并使按压元件5另端穿设过弹片体4、定位体3及转动体2上的穿孔43、34及接合孔21后顶接于基体1的第一导通部11,并利用该组接部61上阶梯状形成有一与弹片体4的扣接孔42扣接的第一接合区611、一承接定位体3上的承接区613及一与转动体2的接合孔21扣接的第二接合区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控制盘体(6),其上开设有一穿孔(64)及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出一内部中空与前述穿孔(64)相通的组接部(61),且于该组接部(61)内配置有一穿设穿孔(64)以外露于控制盘体(6)顶面的按压 元件(5);一定位体(3),其承接上述控制盘体(6),于定位体(3)上相对应上述穿孔(64)处开设有另一使组接部(61)穿设的穿孔(34),且于定位体(3)内配置有一与前述组接部(61)组接的转动体(2),该转动体(2)的一面设有依预定 排列组合以产生不同回路讯号的复数组压制部(22、22′);及一基体(1),其与上述定位体(3)组接,且于基体(1)上相对应上述按压元件(5)位置设有一第一导通部(11)及一相对应上述压制部(22、22′)位置处的第二导通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控制盘体(6),其上开设有一穿孔(64)及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出一内部中空与前述穿孔(64)相通的组接部(61),且于该组接部(61)内配置有一穿设穿孔(64)以外露于控制盘体(6)顶面的按压元件(5);一定位体(3),其承接上述控制盘体(6),于定位体(3)上相对应上述穿孔(64)处开设有另一使组接部(61)穿设的穿孔(34),且于定位体(3)内配置有一与前述组接部(61)组接的转动体(2),该转动体(2)的一面设有依预定排列组合以产生不同回路讯号的复数组压制部(22、22′);及一基体(1),其与上述定位体(3)组接,且于基体(1)上相对应上述按压元件(5)位置设有一第一导通部(11)及一相对应上述压制部(22、22′)位置处的第二导通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3)与基体(1)上各设有相互组配的接合部(32)及接合槽(14),以及定位柱(33)及定位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体(6)设有控制区(62)及指向区(6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部(22、22′)是呈辐射状排列分布于转动体(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旋转开关,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