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79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属于桥梁领域,包括:底座设置在桥墩顶部;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支撑环与立柱套接,其内壁通过多个第一缓冲连接组件与立柱外壁连接;多个摩擦组件均匀设置在支撑环顶部,每两个摩擦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纵向力导向组件;两组辅助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支撑组件两侧,每组辅助支撑结构均包括抗震墙和一组水平力导向组件,抗震墙设置在底座上,水平力导向组件包括支撑筒和第二缓冲连接件,支撑筒一端与抗震墙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缓冲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二缓冲连接件另一端与支撑环外壁连接。该支座能够缓冲桥梁与支座之间相对滑动,将横向力和纵向力进行分解,减小振幅,提高桥梁支座的抗震性能及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桥梁包括桥跨结构、支座、桥梁墩台、基础等组成部分,桥跨结构直接承受车辆及自身重力,桥墩的作用是承受桥跨结构的力并将其传至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的支撑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由于车辆及地震的动力作用,使桥梁发生振动,从而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在桥梁的设计中必须考虑结构抗震。
[0003]传统抗震设计是依靠结构、构件自身具有的强度、延性、耗能能力来抗震,通过在支座上设计缓冲结构来增加桥梁纵向的延性性能来实现,但是对横向力引起的危害考虑不足,而横向位移过大会直接导致支座失效,有可能造成落梁并引起桥梁的整体坍塌。
[0004]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相较于传统支座,该支座能够更好地缓冲由于振动所产生横向力,提高桥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桥墩(2)顶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包括:立柱(3),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支撑环(4),与所述立柱(3)套接,其内壁通过多个第一缓冲连接组件(5)与所述立柱(3)外壁连接;多个摩擦组件(6),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环(4)顶部,每两个所述摩擦组件(6)之间设置有一个纵向力导向组件(7);两组辅助支撑结构(8),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两侧,每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8)均包括抗震墙(81)和一组水平力导向组件,所述抗震墙(8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水平力导向组件包括支撑筒(82)和第二缓冲连接件(83),所述支撑筒(82)一端与所述抗震墙(8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连接件(8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连接件(83)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4)外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6)包括第一伸缩杆(6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杆(61)顶部的第一摩擦片(62),所述第一伸缩杆(61)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环(4)顶部,所述第一摩擦片(62)顶部高于所述立柱(3)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阻尼块(51)、第一限位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杆上的第一强力弹簧(52),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一强力弹簧(52)一端均与所述立柱(3)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块(51)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块(51)另一侧固定在所述支撑环(4)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力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聪聪陈帅王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