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2155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效药配方如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病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有效药方和施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托竹荪是贵州省重要特色珍稀食用菌,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织金竹荪”,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鬼笔菌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Phallus。因具有漂亮的外表,经常被美其名曰:“菌中皇后”,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称。
[0003]红托竹荪在我国贵州、四川等地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很高。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和20%的蛋白质,2.6%的粗脂肪,60.4%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B1、B12、C、D等,常食可增强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改善神经功能,对恶性肿瘤、乙肝、糖尿病等具多种药用功能和广阔研究及利用前景。
[0004]红托竹荪属覆土型栽培,周期达4

10个月,易受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发生病害,出现菌蛋外皮开裂,水肿,枯萎,霉菌滋生,腐烂现象,尤以黄水病最重,成为红托竹荪致灾性病害,部分地区黄水病发生率达60

80%,部分地区甚至绝收。
[0005]近30余年来,因尚未确定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原因以及未有针对性的高效防治措施,该病害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制约了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本研究组在首次明确了红托竹荪黄水病是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病原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的基础上,进行该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和高效的防治措施建立,为红托竹荪高效栽培和提质增效提供病害预警和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支撑,助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真菌性病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提供一种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有效药,所述有效药的配方如下:名称有效成分含量用量

中生菌素12%1.30~1.70g

甲基硫菌灵500克/升0.40~0.60mL

氨基寡糖素5%0.40~0.60mL

丙环唑250克/升0.08~0.12mL

咪鲜胺锰盐50%0.40~0.60g

甲氰菊酯20%0.80~1.20mL水 0.80~1.20L
[0008]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有效药的配方如下: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用量

中生菌素12%可湿性粉剂1.30~1.70g

甲基硫菌灵500克/升悬浮剂0.40~0.60mL

氨基寡糖素5%水剂0.40~0.60mL

丙环唑250克/升乳油0.08~0.12mL

咪鲜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0.40~0.60g

甲氰菊酯20%乳油0.80~1.20mL水
ꢀꢀ
0.80~1.20L
[0009]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的施药方法,施药步骤主要包括:(1)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2)药剂配制:按照配比,依次向水中加入相应配比的

中生菌素、

甲基硫菌灵、

氨基寡糖素、

丙环唑、

咪鲜胺锰盐、

甲氰菊酯,并搅拌或震荡混匀;(3)喷施药液:将所配制药剂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
[0010]上述方法中,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

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在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0011]进一步的,在施药后闭棚1

2小时,施药后24

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0012]更进一步的,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

23℃、空气湿度70

80%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随时携带防治药剂喷壶,及时查看病害发生情况,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竹蛋,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再次定点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0013]专利技术人指出:本专利技术的黄水病初期症状为子实体菌皮表面有淡红色小液滴分泌,多发生在竹蛋交界处和竹蛋近土侧(需仔细观察),进而液滴逐渐加大,颜色加深,竹蛋渗出物液滴处开始变红,整体呈黄水状,并由发病中心向外蔓延并溃烂。随着病害的发生,液滴表面聚集大量的跳虫,跳虫吸食竹蛋分泌的液体物质,携带病原至邻近的竹蛋上,引发再侵染,并迅速传播至整个菇床;在此过程中常伴随各种细菌、真菌、黏菌、线虫、昆虫类(主要有跳虫、菇蚊、菇蝇、蛞蝓)、螨虫等的滋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后期二次腐生性病害的发生,发病部位表面呈现绿霉病症状,迅速蔓延整个菇棚,导致菌蛋不能正常生长撒裙。表现为以上症状和病害现象的,即可确定为黄水病。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第一专利技术人同为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原鉴定第一人前提下,根据其病原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生理学特性,筛选出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有效防治药剂,根据施药步骤,能有效控制红托竹荪黄水病的继续侵染和扩大侵染,还可以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本专利技术的防治药剂中的配方药剂均可在市面上直接购买获得,药剂配制过程简单,上手容易,适合个体农户、大中小企业等几乎所有单位的实际
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防止病害的发生。

阻止了病原对红托竹荪的继续侵染,竹蛋发病部位由水渍状转为“干疤”状,竹蛋恢复生理健康,继续生长发育。

阻止了病原对红托竹荪的扩大侵染,在对病原进行喷施的同时,虫类包括跳虫、菇蚊、菇蝇、蛞蝓、螨虫等也得到了杀灭效果,大大降低了虫害对病原的携带传播,阻止了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扩大化。

本专利技术所供药剂配方的施用,即使是在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药的配方如下:名称有效成分含量用量

中生菌素12%1.30~1.70g

甲基硫菌灵500克/升0.40~0.60mL

氨基寡糖素5%0.40~0.60mL

丙环唑250克/升0.08~0.12mL

咪鲜胺锰盐50%0.40~0.60g

甲氰菊酯20%0.80~1.20mL水0.80~1.20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药的配方如下: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用量

中生菌素12%可湿性粉剂1.30~1.70g

甲基硫菌灵500克/升悬浮剂0.40~0.60mL

氨基寡糖素5%水剂0.40~0.60mL

丙环唑250克/升乳油0.08~0.12mL

咪鲜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0.40~0.60g

甲氰菊酯20%乳油0.80~1.20mL水0.80~1.20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药的配方如下: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用量

中生菌素12%可湿性粉剂1.40~1.60g

甲基硫菌灵500克/升悬浮剂0.45~0.55mL

氨基寡糖素5%水剂0.45~0.55mL

丙环唑250克/升乳油0.09~0.11mL

咪鲜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0.45~0.55g

甲氰菊酯20%乳油0.90~1.10mL水0.90~1.10L。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药在配制时的加药顺序是:依次向水中加入中生菌素、甲基硫菌灵、氨基寡糖素、丙环唑、咪鲜胺锰盐、甲氰菊酯。5.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药步骤主要包括:(1)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风华张军袁潇潇方晔彭科琴谭廷俊王勇赵志博徐彦军巩玉辉陈翠翠覃再丽谢江涛潘寅涛林美伶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