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195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移动结构使对称设置的打磨轮对模具沟槽棱边进行移动式打磨,无需人手持的打磨装置。能够较为精准的控制打磨速度以及打磨程度,且能够对模具沟槽两侧的棱边进行同时打磨,保证产生同样的打磨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结构,箱体前侧壁开有翻转槽,上翻转盖板铰接置于箱体顶部,所述上翻转盖板和翻转槽相对应,上翻转盖板上开有观察窗,把手置于上翻转盖板上,箱体左侧壁开有左升降通槽,所述左升降通槽和箱体顶部所在平面相垂直,箱体右侧壁开有右升降通槽,所述右升降通槽和箱体顶部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左升降通槽和右升降通槽相对应,箱体右侧壁开有两个辅助升降通槽。两个辅助升降通槽。两个辅助升降通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涉及一种对机械加工模具的沟槽棱边进行打磨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移动结构使对称设置的打磨轮对模具沟槽棱边进行移动式打磨,无需人手持的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中,生产加工后的机械模具通常会具有沟槽结构,往往刚加工后的沟槽结构的表面或棱边处存在毛刺,在工人检验和搬运该模具的过程中,这些毛刺容易划伤工人,并且在装配工件时,这些毛刺也会影响装配效果,因此需要对模具沟槽结构的表面或者棱边进行打磨,而现有的打磨装置通常是通过手持的方式进行打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打磨产生的碎屑可能会使工人受到伤害,而且工人对打磨力度和打磨速度都无法进行精准的控制,利用手持设备对沟槽结构的表面或棱边进行打磨时,容易发生偏移,使磨刀划伤模具表面,或者有些地方打磨过轻,毛刺没有打磨掉,而有些地方打磨过重,使模具表面坑洼不平,影响模具后期的使用,另外,手持式的打磨设备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打磨产生的废屑以及冷却废水等直接排放在车间内,增加了后期的清理工作。
[0003]公开号CN213164534U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包括两组打磨装置平行放置,打磨装置由转轴、电机壳和倒角磨轮组成,电机壳内置有驱动电机,转轴一端穿过电机壳上的轴承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转轴另一端上套置有倒角磨轮,调距装置位于两组打磨装置之间,该装置通过手持的方式进行打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打磨产生的碎屑可能会使工人受到伤害,而且工人对打磨力度和打磨速度都无法进行精准的控制,另外手持式的打磨设备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打磨产生的废屑以及冷却废水等直接排放在车间内,增加了后期的清理工作。
[0004]公开号CN212420799U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角磨机,包括角磨机本体和设置于角磨机本体一端的打磨片,所述角磨机本体可拆卸连接有环绕打磨片部分周壁的防尘罩,所述角磨机本体背向打磨片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手柄,该装置通过手持的方式进行打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打磨产生的碎屑可能会使工人受到伤害,而且工人对打磨力度和打磨速度都无法进行精准的控制,影响模具后期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结构使对称设置的打磨轮对模具沟槽棱边进行移动式打磨,无需人手持的打磨装置。能够较为精准的控制打磨速度以及打磨程度,且能够对模具沟槽两侧的棱边进行同时打磨,保证产生同样的打磨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由主体装置、收集装置、打磨装置和支撑装置组成,主体装置由上翻
转盖板、观察窗、把手、箱体、左升降通槽、辅助升降通槽、右升降通槽和翻转槽组成,所述箱体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结构,箱体前侧壁开有翻转槽,上翻转盖板铰接置于箱体顶部,所述上翻转盖板和翻转槽相对应,上翻转盖板上开有观察窗,把手置于上翻转盖板上,箱体左侧壁开有左升降通槽,所述左升降通槽和箱体顶部所在平面相垂直,箱体右侧壁开有右升降通槽,所述右升降通槽和箱体顶部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左升降通槽和右升降通槽相对应,箱体右侧壁开有两个辅助升降通槽,所述两个辅助升降通槽关于右升降通槽对称,所述辅助升降通槽和右升降通槽相平行,收集装置由L型夹紧板、支撑滤板、滤液槽、滑动槽、废液腔和排液口组成,支撑滤板置于箱体内,所述支撑滤板的高度低于翻转槽槽底的高度,所述支撑滤板下方和箱体之间形成废液腔,废液腔右侧壁开有排液口,支撑滤板中部开有滑动槽,两个L型夹紧板分别可滑动的置于滑动槽内,所述L型夹紧板和滑动槽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支撑滤板上开有两组滤液槽,所述两组滤液槽关于滑动槽对称,所述同组内相邻两个滤液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滤液槽的深度从靠近滑动槽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滤液槽内等距开有多个滤液孔,支撑装置由螺杆、旋转电机、辅助支撑弹簧、右支撑弹簧、支撑压板、右自动伸缩杆、右固定套、左支撑弹簧、左固定套和左自动伸缩杆组成,左支撑弹簧置于左升降通槽内,左固定套置于左升降通槽内,所述左支撑弹簧一端和左升降通槽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和左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左自动伸缩杆一端和左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和左升降通槽另一端相连接,右支撑弹簧置于右升降通槽内,右固定套置于右升降通槽内,所述右支撑弹簧一端和右升降通槽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和右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右自动伸缩杆一端和右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和右升降通槽另一端相连接,两个辅助升降通槽内分别置有辅助支撑弹簧,辅助升降弹簧上置有支撑压板,所述两个支撑压板之间置有旋转电机,螺杆置于箱体内,且位于支撑滤板上方,所述螺杆一端穿过右固定套和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置于左固定套内,所述螺纹杆一端和右固定套之间置有轴承,打磨装置由螺纹套、打磨轮、驱动电机、竖支撑杆、调节伸缩杆和连接杆组成,螺纹套套置于螺杆上,且和螺杆相螺接,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通过铰接耳和螺纹套外壁相铰接,所述两个连接杆关于螺纹套中心线对称,连接杆另一端和竖支撑杆相铰接,两个竖支撑杆之间置有调节伸缩杆,所述调节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竖支撑杆侧壁相连接,竖支撑杆另一端侧壁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轴穿过竖支撑杆和打磨轮相连接,所述打磨轮和竖支撑杆之间有空隙,所述L型夹紧板上置有橡胶垫,所述右支撑弹簧、辅助支撑弹簧以及左支撑弹簧分别为刚性弹簧;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指的“上”、“下”、“左”、“右”均以附图1中的“上”、“下”、“左”、“右”为准。
[0007]有益效果。
[0008]一、无需人手持进行打磨,省时省力。
[0009]二、能够较为精准的控制打磨速度以及打磨程度。
[0010]三、能够较为精确控制磨轮打磨位置。
[0011]四、能够对模具沟槽两侧的棱边同时打磨,保证产生同样的打磨效果。
[0012]五、设置在箱体底部的废液腔,用来收集打磨时冷却降尘的液体,该废液中混有铁屑、铁粉,干燥后会形成粉尘,通过废液腔收集后能够减少对车间环境和工人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打磨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展示了打磨装置的侧面视角;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升降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仅仅展示了打磨装置的内部结构。
[0014]附图中其中为:上翻转盖板(1),观察窗(2),把手(3),螺纹套(4),螺杆(5),L型夹紧板(6),支撑滤板(7),滤液槽(8),箱体(9),左升降通槽(10),打磨轮(11),滑动槽(12),驱动电机(13),竖支撑杆(14),调节伸缩杆(1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模具沟槽棱边打磨装置,其特征是:箱体为顶部开口的矩形结构,箱体前侧壁开有翻转槽,上翻转盖板铰接置于箱体顶部,所述上翻转盖板和翻转槽相对应,上翻转盖板上开有观察窗,把手置于上翻转盖板上,箱体左侧壁开有左升降通槽,箱体右侧壁开有右升降通槽,所述左升降通槽和右升降通槽相对应,箱体右侧壁开有两个辅助升降通槽,支撑滤板置于箱体内,所述支撑滤板下方和箱体之间形成废液腔,废液腔右侧壁开有排液口,支撑滤板中部开有滑动槽,两个L型夹紧板分别可滑动的置于滑动槽内,支撑装置由螺杆、旋转电机、辅助支撑弹簧、右支撑弹簧、支撑压板、右自动伸缩杆、右固定套、左支撑弹簧、左固定套和左自动伸缩杆组成,左支撑弹簧置于左升降通槽内,左固定套置于左升降通槽内,所述左支撑弹簧一端和左升降通槽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和左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左自动伸缩杆一端和左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和左升降通槽另一端相连接,右支撑弹簧置于右升降通槽内,右固定套置于右升降通槽内,所述右支撑弹簧一端和右升降通槽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和右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右自动伸缩杆一端和右固定套外壁相连接,另一端和右升降通槽另一端相连接,两个辅助升降通槽内分别置有辅助支撑弹簧,辅助升降弹簧上置有支撑压板,所述两个支撑压板之间置有旋转电机,螺杆置于箱体内,且位于支撑滤板上方,所述螺杆一端穿过右固定套和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置于左固定套内,所述螺纹杆一端和右固定套之间置有轴承,螺纹套套置于螺杆上,且和螺杆相螺接,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通过铰接耳和螺纹套外壁相铰接,所述两个连接杆关于螺纹套中心线对称,连接杆另一端和竖支撑杆相铰接,两个竖支撑杆之间置有调节伸缩杆,所述调节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竖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