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84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其包括混合筒、加料组件和封闭结构;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这样就能够交替地完成对于纤维材料的接取工作,同时完成对于纤维材料撒入到混合筒内的工作。并且,当第一固定筒进行接料的时候,则第二固定筒正好在进行放料,由此进一步提升效率。并且,通过升降筒的升降作用而与固定筒的配合,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对于固定量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作用而改变需要接取的物料的量和加入到混合筒内的物料的量。另外,无需使用阀门,通过上旋转盘的顶面壁就可以自动对于存放箱的下口的封闭作用,而当固定筒移动至下口的位置的时候自动完成接料动作。动至下口的位置的时候自动完成接料动作。动至下口的位置的时候自动完成接料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粒混凝土墙板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以陶粒替换石子而用作为混凝土中的骨料,这样形成的混凝土被称为“陶粒混凝土”。这种墙板的特色相比于传统的普通类型的混凝土墙板,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0003]玄武岩纤维是一种具有非常优异特性的材料,其成型机理为以天然玄武岩拉制而成的连续的纤维。具体为玄武岩石料在1450℃~1500℃的条件下进行熔融,然后经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高速拉制,这样就形成了连续的纤维。
[0004]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种种优异的特性,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把这种纤维材料添加到陶粒混凝土材料之中以制成墙板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于陶粒混凝土的性质加以改良。
[0005]然而,在一些具体的施工场合,在进行陶粒混凝土的配料混合的时候,对于加入的玄武岩纤维经常需要进行人工称量和加入,这样对于连续配制陶粒混凝土并且加入纤维的过程而言无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具有搅拌结构,所述混合筒内用于陶粒和玄武岩纤维的加入和混合;加料组件,具有加料柱壳、上旋转盘、下旋转盘、旋转主杆、驱动结构、第一固定筒、第二固定筒、第一升降筒、第二升降筒、升降结构;其中,所述加料柱壳内用于存放玄武岩纤维,所述加料柱壳的底部具有出料孔,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旋转主杆的底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主杆转动,所述旋转主杆的上侧分别平行布置有所述上旋转盘和下旋转盘,所述上旋转盘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二进口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筒,所述下旋转盘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筒,所述第二开口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筒,所述下旋转盘的第一开口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外壁上,所述下旋转盘的第二开口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筒的外壁上,所述升降结构与所述下旋转盘连接,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带动所述下旋转盘进行竖直方向的调节移动;封闭结构,具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位于所述第一升降筒和第二升降筒的底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支撑架、驱动电机、驱动轮、从动轮,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混合筒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穿过所述支撑架后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套设在所述旋转主杆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从动轮和所述旋转主杆依次动力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安装板、升降电机、升降驱动齿轮、升降柱体、带动环体、支撑杆体,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带动环体的上端设置支撑杆体,支撑杆体的顶部贴合下旋转盘且不接触,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所述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杆与所述升降驱动齿轮连接,所述升降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柱体的升降齿部卡合连接,所述带动环体位于所述升降柱体的上侧位置,所述旋转主杆上套设有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升降环体,所述升降壳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旋转盘连接,所述旋转主杆穿过所述升降壳体、下旋转盘的中心孔而与所述上旋转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玄武岩纤维掺入陶粒混凝土墙板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包括封闭板、铰接支撑轴、卡位板体、环形凸起结构,环形凸起结构位于下旋转盘的下方,支撑杆体的顶部与下旋转盘贴合且用于带动下旋转盘进行升降运动,环形凸起结构则固定在支撑杆体的中部位置,所述环形凸起结构位于所述下旋转盘的下方,所述支撑杆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环形凸起结构,所述支撑杆体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升降柱体上,所述环形凸起结构具有相对高处、相对低处和过渡弧形板,所述铰接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升降筒或所述第二升降筒的底部边缘,所述卡位板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铰接支撑轴上,所述卡位板体的另一端贴合在所述相对高处或所述相对低处;所述封闭板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刘喆栾森王玉波王宝林周素文吴丽娟张文山王梓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