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68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包括支架一,支架一上固定有反应桶,反应桶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组件,加料组件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液氮输送管,液氮输送管穿过反应桶,反应桶的侧面穿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接头,连通接头的每个输出端均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阀门一,支架一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支架二,支架二上固定有过滤筒,进料管的一端分别穿过相对应的过滤筒,过滤筒顶部设置有抽料组件,抽料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若干过滤袋,过滤筒的一侧侧面穿设有出风管,出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机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解决镍粉在使用时存在聚集现象,保证镍粉的分散性,有利于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中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一致性和均匀性。一致性和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
‑‑‑
简称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是由印好电极(内电极)的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起来,经过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陶瓷芯片,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层(外电极),从而形成一个类似独石的结构体,故也叫独石电容器,MLCC是最重要的被动电子元器件之一,在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以及5G产业链产品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镍粉和铜粉是MLCC核心的电极材料。
[0003]陶瓷电容器在制作工序中,对电介质印刷电路基板印刷浆料并且在进行层叠和压接之后使用加热处理蒸发除去有机成分的加热处理在通常大气中以250℃

400℃进行,在进行氧化处理时,金属镍粉被氧化且出现膨胀,与此同时也会因为烧结而出现体积的收缩,进而导致电介质层和电极层发生变形,严重时会发生破裂或剥离等现象,不仅如此,随着陶瓷电容器的小型化、大容量化,现在的叠层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也薄层化、低电阻等,通常叠层电容器在制造烧成之际,容易产生电极层和电介质层之间的剥离或电极层出现裂纹,而且如果镍粉中存在粗大粒子或者团聚时,电极层的表面会出现凹凸增大,造成电极层间短路或耐电压下降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镍粉的烧结温度进行提升且需要保持镍粉在进行使用时不会出现体积变化或团聚的现象,有待于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解决镍粉在使用时存在团聚的现象,保证镍粉的分散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包括支架一,所述支架一上固定有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组件,所述加料组件的输出端穿过反应桶的顶部,所述加料组件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液氮输送管,所述液氮输送管穿过反应桶的顶部,且所述液氮输送管与加料组件之间均呈锐角夹角,所述反应桶的侧面穿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接头,所述连通接头的每个输出端均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阀门一,所述支架一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支架二,所述支架二和进料管一一对应,所述支架二上固定有过滤筒,所述进料管的一端分别穿过相对应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顶部设置有抽料组件,所述抽料组件的输入端设置有若干过滤袋,且若干所述过滤袋之间呈平行布置,所述过滤筒远离进料管的一侧侧面穿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机一。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将镍粉倒入到加料组件内部,加料组件启动,加料组件将内部的镍粉输送到反应桶内部,通过加料组件来控制镍粉加入到反应桶的速度,同时液氮输送管与外部的液氮进行连接,外部的液氮会通过液氮输送管进入到反应桶内部,由于液氮输送管环绕在加料组件的四周,且液氮输送管和加料组件的呈锐角布置,使
得液氮可以与镍粉充分接触,当镍粉和液氮在反应桶内部接触时,液氮会对镍粉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使得在镍粉表面形成一层完整而致密的氧化层,氧化层可以有效减少粉体之间的团聚,增加分散性,从而使得镍粉中的其他粉尘与镍粉相互分离,打开对应的进料管上的阀门一以及该进料管对应的吸风机一,吸风机一工作,吸风机一在对应的过滤筒内部进行抽真空,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反应物会依次通过出料管与相对应的进料管进入到过滤筒内部,此时混合物会穿过过滤袋,由于镍粉的直径较大,过滤袋会对镍粉进行阻挡,气体会携带其他粉尘颗粒穿过过滤袋,从而实现镍粉和其他粉尘之间的分离,采用多层过滤袋的设计保证充分过滤,穿过过滤袋的气体和其他粉尘通过吸风机一排出过滤桶,镍粉会附着在过滤袋上,当需要对镍粉进行收集时,使用者关闭需要的收集镍粉过滤筒对应的阀门一,打开其他阀门一,保证在收集镍粉时,其他的过滤筒依然可以工作,保证工作效率,此时抽料组件启动,抽料组件会将附着在过滤袋上的镍粉进行吸收,从而使得镍粉进入到抽料组件内部,在通过抽料组件排出到过滤筒的外部,从而对镍粉进行收集,经过处理后的镍粉中,其他粉尘含量会减少,避免其他粉尘在镍粉表面进行聚集,保证镍粉的清洁。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抽料组件包括顶盖、吸风机二和连接板,所述顶盖与过滤筒可拆卸配合,所述吸风机二固定在顶盖的一侧,所述吸风机二的输入端穿过顶盖且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顶盖内部,所述顶盖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均匀开设有若干风口,所述风口内部滑动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倒棱台,且所述密封塞和风口相互适配,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输出端穿过顶盖顶部,所述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滑动设置有若干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风口相对应,所述相邻连接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和相对应的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内侧面对称开设有斜槽,所述连接环内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布置在两个斜槽内部,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和导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和过滤带可拆卸配合。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启动,油缸会带动横杆移动,横杆移动时会带动竖杆移动,竖杆的一端和密封塞进行连接,使得竖杆移动会拉动密封塞向上移动,使得密封塞与风口分离,且在密封塞进行移动时,密封塞会带动相对应的拉杆进行移动,拉杆移动会拉动相对应的导杆,使得导杆向上移动,由于导杆的两端位于斜槽内部,使得导杆移动会挤压到斜槽的侧面,从而使得斜槽在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斜槽移动会带动连接环移动,连接环带动过滤袋移动,从而使得过滤袋的外表面和过滤袋内表面均与风口相对应,启动吸风机二,吸风机二向着顶盖内部进抽真空,从而顶盖通过风口向过滤筒内部进行抽气,从而使得过滤袋外表面和过滤袋内表面所附着的镍粉在吸风机二的作用下向着顶盖内部的移动,从而镍粉在顶盖内部聚集最后通过吸风机二移出到顶盖外部,完成镍粉的收集。
[0009]作为优选,加料组件包括加料管、电机、机架和送料螺杆,所述加料管的一端穿过反应桶,所述加料管与反应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固定于加料管远离反应桶的一端,所述电机与机架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加料管内部,且所述电机输出轴和加料管同心,所述送料螺杆转动布置在加料管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送料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镍粉加入到加料管内部,镍粉会落在送料螺杆上,送料螺杆会对镍粉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镍粉直接落入到反应桶内部,当需要加料时,启动电
机,电机启动会带动送料螺杆进行转动,送料螺杆转动时,送料螺杆会带动镍粉进行移动,使得镍粉向着反应桶内部移动,且通过电机的速度控制送料螺杆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镍粉加入到反应桶内部的速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液氮输送管为拉瓦尔管。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瓦尔管是一种先收缩后扩张、用以产生超声速气流的管道,拉瓦尔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亚声速气流在收缩段加速至喉道,进入扩张段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一(1),所述支架一(1)上固定有反应桶(2),所述反应桶(2)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组件(3),所述加料组件(3)的输出端穿过反应桶(2)的顶部,所述加料组件(3)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液氮输送管(4),所述液氮输送管(4)穿过反应桶(2)的顶部,且所述液氮输送管(4)与加料组件(3)之间均呈锐角夹角,所述反应桶(2)的侧面穿设有出料管(5),所述出料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接头(6),所述连通接头(6)的每个输出端均连接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上设置有阀门一(8),所述支架一(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支架二(9),所述支架二(9)和进料管(7)一一对应,所述支架二(9)上固定有过滤筒(10),所述进料管(7)的一端分别穿过相对应的过滤筒(10),所述过滤筒(10)顶部设置有抽料组件(11),所述抽料组件(11)的输入端设置有若干过滤袋(12),且若干所述过滤袋(12)之间呈平行布置,所述过滤筒(10)远离进料管(7)的一侧侧面穿设有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风机一(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性镍粉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料组件(11)包括顶盖(15)、吸风机二(16)和连接板(17),所述顶盖(15)与过滤筒(10)可拆卸配合,所述吸风机二(16)固定在顶盖(15)的一侧,所述吸风机二(16)的输入端穿过顶盖(15)且与顶盖(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位于顶盖(15)内部,所述顶盖(15)和连接板(1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均匀开设有若干风口(18),所述风口(18)内部滑动设置有密封塞(19),所述密封塞(19)为倒棱台,且所述密封塞(19)和风口(18)相互适配,所述顶盖(15)顶部设置有油缸(20),所述油缸(20)的输出端穿过顶盖(15)顶部,所述油缸(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杆(21),所述密封塞(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22),所述竖杆(22)的一端与横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底部滑动设置有若干连接环(23),所述连接环(23)与风口(18)相对应,所述相邻连接环(2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和相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上川姚永平蒋泽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