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31492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微烧结溶液分别将纳米银颗粒表面的有机配体和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镓层去除,并可用于高均匀性液态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新型电子产品的集成度和使用量均显著提高。因而,在不降低电路电学性能的前提下,要求柔性电路的线宽可以大幅减小,这就对柔性电路的制备方式和导电材料的电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电子工业中,广泛采用的导电材料以纳米银、石墨烯、碳纳米管等高弹性模量高导电颗粒为主。以纳米银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导电银浆多是以球状纳米银颗粒为主要填料。相比于早期的微米级银粉,纳米银颗粒克服了微米级银粉可能存在的粒子沉降问题,对行业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由于纳米银颗粒表面有一定量的有机配体,且纳米银颗粒之间的接触几率偏低,导致纳米银电路的导电性能下降。近年来,以镓基液态金属为代表的导电材料在电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液态金属在常温下不仅自身具有流动性,电流也能在其中流动,是作为可拉伸器件和电路的理想材料。但是液态金属具有巨大的表面能,且其表面会自发形成绝缘氧化膜,这就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银粉浸泡于微烧结溶液中,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去除纳米银颗粒表面的有机配体,离心后获得表面净化的纳米银粉A;其中,搅拌转速为50

500rpm,搅拌时间为6

24h;净化后的纳米银粉A的银固含量大于99.5%;(2)将液态金属浸泡于微烧结溶液中,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去除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镓氧化物薄膜层,离心后获得表面净化的液态金属B;其中,搅拌转速为100

1000rpm,搅拌时间为12

48h;(3)将表面净化的纳米银粉A、表面净化的液态金属B和微烧结溶液按照质量比为(0.05

0.3):1:(5

20)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球磨混匀,获得液态金属

纳米银粉改性材料混合溶液C;其中,球磨转速为100

500rpm,球磨时间为30

360min;(4)将液态金属

纳米银粉改性材料混合溶液C在60

8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6

8h,获得液态金属

纳米银粉改性材料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纳米银粉的银固含量高于98%,颗粒尺寸小于2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导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烧结溶液包括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和NaOH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烧结溶液的pH值在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李双寿季林红杨建新汤彬王蓓蓓王群李睿马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