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48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及其制备工艺,其中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包括:依次设置的耐刮涂层、上基膜层、下基膜层、以及吸塑层;所述上基膜层和下基膜层之间通过胶层连接,所述耐刮涂层涂布于所述上基膜层远离胶层端,所述吸塑层涂布于所述下基膜层远离胶层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上基膜层和下基膜层之间通过胶层连接,提高了功能膜的强度,上基膜层远离胶层端涂布有耐刮涂层,提高了功能膜的耐刮性,下基层膜远离胶层端涂布有吸塑层,从而使功能膜具备可吸塑功能,吸塑效果牢靠。吸塑效果牢靠。吸塑效果牢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膜制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功能膜主要用于装饰材料表面的保护膜,并对装饰材料的表面进行保护,进而不会出现刮伤、划伤等问题。
[0003]本专利技术结合吸塑层,提出一种具有耐刮、可吸塑功能的功能膜,吸塑效果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包括:
[0005]依次设置的耐刮涂层、上基膜层、下基膜层、以及吸塑层;
[0006]所述上基膜层和下基膜层之间通过胶层连接,所述耐刮涂层涂布于所述上基膜层远离胶层端,所述吸塑层涂布于所述下基膜层远离胶层端。
[0007]优选的,所述胶层厚度为15

26μm。
[0008]优选的,所述上基膜层和下基膜层均为厚度为20

50μm的聚脂薄膜。
[000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1:耐刮涂层的制备,通过搅拌机将60份重量的去离子水、12~16份重量的丙烯酸乳液、7~12份重量的水性树脂、0.4~1.6份重量的耐刮触感剂、1.2~2.6份重量的爽滑触感剂混合在一起;
[0011]步骤2:上基膜层和下基膜层的复合,上基膜层通过胶层与下基膜层相涂布,烘干成型;
[0012]步骤3:耐刮涂层涂布于所述上基膜层远离胶层端,吸塑层涂布于所述下基膜层远离胶层端;
[0013]步骤4:收卷。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机包括:
[0015]立式壳体;
[0016]往复式加料单元,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靠近底部位置;
[0017]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靠近顶部位置。
[0018]优选的,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包括:
[0019]下转轴,所述下转轴横向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靠近底部位置;
[0020]往复辊,所述往复辊安装于所述下转轴上;
[0021]往复槽,所述往复槽首尾连接呈闭环状开设于所述往复辊上;
[0022]上转轴,所述上转轴横向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靠近底部位置,所述上转轴位于所述下转轴上方;
[0023]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侧端,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伸入所
述立式壳体内,并与所述上转轴连接;
[0024]啮合的一对直齿轮,所述直齿轮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其中一个所述直齿轮安装于所述上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直齿轮安装于所述下转轴上;
[0025]散料座,所述散料座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
[0026]动力室,所述动力室设于所述散料座内;
[0027]第一花键套,所述第一花键套转动安装于所述动力室内,所述第一花键套套设于所述上转轴上;
[0028]滑柱,所述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往复槽内,所述滑柱与所述散料座固定连接;
[0029]进料伸缩管,所述进料伸缩管穿设所述立式壳体,并连接于所述动力室内;
[0030]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自所述散料座远离滑柱端伸入所述动力室内;
[0031]涡轮叶片,所述涡轮叶片安装于所述出料管内;
[0032]啮合的一对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设于所述动力室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斜齿轮安装于所述出料管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花键套上。
[0033]优选的,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还包括:
[0034]空心蜗杆,所述空心蜗杆设于所述动力室内,所述空心蜗杆套设于所述第一花键套上;
[0035]蜗轮,所述蜗轮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动力室内,所述蜗轮与所述空心蜗杆啮合;
[0036]散料室,所述散料室设于所述散料座内,所述散料室位于所述动力室上方,所述出料管穿设所述散料室设置;
[0037]第一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散料室内;
[0038]带轮,所述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带轮与所述蜗轮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0039]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带轮上;
[0040]第二花键套,所述第二花键套套设于所述出料管设置,所述第二花键套伸出所述散料座顶端设置;
[0041]升降座,所述升降座设于所述散料室内,所述第二花键套通过轴承穿设于所述升降座设置;
[0042]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散料室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升降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散料室内顶部连接;
[0043]直齿条,所述直齿条安装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直齿条与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啮合;
[0044]出料座,所述出料座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
[0045]出料槽,所述出料槽开设于所述出料座上,所述第二花键套自所述出料座远离出料槽端伸入所述出料槽内;
[0046]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两端穿设所述出料槽内壁,并伸出所述出料座侧端设置;
[0047]转动叶片,两个所述转动叶片以所述出料座为中心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上;
[0048]啮合的一对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设于所述出料槽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花键套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上。
[0049]优选的,所述搅拌单元包括:
[0050]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竖直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所述第四转轴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顶部;
[0051]啮合的一对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斜齿轮安装于所述上转轴上;
[0052]主转轴安装座,所述主转轴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靠近顶部位置,所述主转轴安装座顶端与所述立式壳体内顶部之间留有预设距离;
[0053]主转轴安装槽,所述主转轴安装槽开设于所述主转轴安装座底端;
[0054]主转轴,所述主转轴顶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内顶部,所述主转轴底端自所述主转轴安装座顶端穿设所述主转轴安装槽设置;
[0055]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设于所述立式壳体内,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上;
[0056]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滑动连接于所述主转轴安装座顶端,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环形齿条内;
[0057]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主转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环形齿条啮合;
[0058]主搅拌杆,若干个所述主搅拌杆安装于所述主转轴上;
[0059]次转轴,两个所述次转轴以所述主转轴为中心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转轴安装槽内;
[0060]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横向设于所述主转轴安装槽内,所述升降板螺纹套接于所述主转轴上;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耐刮涂层(1)、上基膜层(2)、下基膜层(3)、以及吸塑层(4);所述上基膜层(2)和下基膜层(3)之间通过胶层(5)连接,所述耐刮涂层(1)涂布于所述上基膜层(2)远离胶层(5)端,所述吸塑层(4)涂布于所述下基膜层(3)远离胶层(5)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5)厚度为15

26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膜层(2)和下基膜层(3)均为厚度为20

50μm的聚脂薄膜。4.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耐刮涂层(1)的制备,通过搅拌机(6)将60份重量的去离子水、12~16份重量的丙烯酸乳液、7~12份重量的水性树脂、0.4~1.6份重量的耐刮触感剂、1.2~2.6份重量的爽滑触感剂混合在一起;步骤2:上基膜层(2)和下基膜层(3)的复合,上基膜层(2)通过胶层(5)与下基膜层(3)相涂布,烘干成型;步骤3:耐刮涂层(1)涂布于所述上基膜层(2)远离胶层(5)端,吸塑层(4)涂布于所述下基膜层(3)远离胶层(5)端;步骤4:收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6)包括:立式壳体(61);往复式加料单元(62),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62)设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靠近底部位置;搅拌单元(63),所述搅拌单元(63)设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靠近顶部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62)包括:下转轴(64),所述下转轴(64)横向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靠近底部位置;往复辊(65),所述往复辊(65)安装于所述下转轴(64)上;往复槽(66),所述往复槽(66)首尾连接呈闭环状开设于所述往复辊(65)上;上转轴(67),所述上转轴(67)横向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靠近底部位置,所述上转轴(67)位于所述下转轴(64)上方;驱动电机(68),所述驱动电机(68)安装于所述立式壳体(61)侧端,所述驱动电机(68)输出端伸入所述立式壳体(61)内,并与所述上转轴(67)连接;啮合的一对直齿轮(69),所述直齿轮(69)设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其中一个所述直齿轮(69)安装于所述上转轴(67)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直齿轮(69)安装于所述下转轴(64)上;散料座(60),所述散料座(60)设于所述立式壳体(61)内;动力室(11),所述动力室(11)设于所述散料座(60)内;第一花键套,所述第一花键套转动安装于所述动力室(11)内,所述第一花键套套设于所述上转轴(67)上;
滑柱(13),所述滑柱(13)滑动连接于所述往复槽(66)内,所述滑柱(13)与所述散料座(60)固定连接;进料伸缩管,所述进料伸缩管穿设所述立式壳体(61),并连接于所述动力室(11)内;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自所述散料座(60)远离滑柱(13)端伸入所述动力室(11)内;涡轮叶片,所述涡轮叶片安装于所述出料管(14)内;啮合的一对第一斜齿轮(15),所述第一斜齿轮(15)设于所述动力室(11)内,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斜齿轮(15)安装于所述出料管(14)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斜齿轮(15)安装于所述第一花键套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刮、可吸塑功能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加料单元(62)还包括:空心蜗杆(12),所述空心蜗杆(12)设于所述动力室(11)内,所述空心蜗杆(12)套设于所述第一花键套上;蜗轮(16),所述蜗轮(16)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动力室(11)内,所述蜗轮(16)与所述空心蜗杆(12)啮合;散料室(17),所述散料室(17)设于所述散料座(60)内,所述散料室(17)位于所述动力室(11)上方,所述出料管(14)穿设所述散料室(17)设置;第一不完全齿轮(18),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8)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散料室(17)内;带轮(19),所述带轮(19)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带轮(19)与所述蜗轮(16)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正伟任龙周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正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