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以及饲料技术

技术编号:313100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以及饲料,所述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酸溶性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步骤S20,在60~78℃条件下,将棉籽粕、壳聚糖溶液和非水溶剂混合浸泡,经反应后得到混合物料;步骤S30,将混合物料固液分离,得到棉籽蛋白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酸溶性壳聚糖的酸性溶液浸泡棉籽粕,通过壳聚糖与游离棉酚反应形成壳聚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以及饲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以及饲料。

技术介绍

[0002]饲料蛋白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饲料行业乃至畜牧生产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饲料蛋白主要为鱼粉和豆粕。鱼粉由于产地分布以及国际市场垄断,价格居高不下;同时,近年来,豆粕的价格也一直飙升。因此,加强开发与利用我国现有的非粮型饲料蛋白资源作为饲用蛋白源的替代品已迫在眉睫。
[0003]棉籽蛋白是棉籽油料加工的副产物,棉籽蛋白中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植物蛋白源。然而,由于棉籽蛋白含有游离棉酚等抗营养因子,导致棉籽蛋白的饲用价值受限。
[0004]我国现行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

2001)给出了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最高安全限量:对于肉用仔鸡、生长鸡的配合饲料,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100mg/kg,对于产蛋鸡、生长肥育猪的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安全限量分别为20mg/kg和60mg/kg。目前,我国脱酚棉籽蛋白的行业标准(GH/T 1042

2007)给出了优级脱酚棉籽蛋白中的游离棉酚限量≤400mg/kg。该剂量与原料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无法满足肉用仔鸡、生长鸡等单胃动物直接进食棉籽蛋白的要求。因此,开发进一步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新工艺,使棉籽蛋白能以更大比例替代鱼粉与豆粕,直接满足肉用仔鸡、生长鸡的饲用蛋白源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以及饲料,旨在降低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所述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0,将酸溶性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
[0008]步骤S20,在60~78℃条件下,将棉籽粕、壳聚糖溶液和非水溶剂混合浸泡,经反应后得到混合物料;
[0009]步骤S30,将混合物料固液分离,得到棉籽蛋白产品。
[0010]可选地,步骤S10中,所述酸性溶液包括质量浓度为1%~4%的醋酸水溶液;和/或,
[0011]所述酸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不低于80%。
[0012]可选地,步骤S10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不低于20g/L。
[0013]可选地,步骤S20中,所述浸泡时间为4~20h;和/或,
[0014]所述棉籽粕的粒径为40~120目。
[0015]可选地,步骤S20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体积为所述非水溶剂的体积的3%~10%。
[0016]可选地,步骤S20中,所述非水溶剂包括无水乙醇或者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
[0017]可选地,步骤S20中,每克棉籽粕对应加入1.5~4mL的非水溶剂。
[0018]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0019]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物置于60~85℃下鼓风干燥至含水量等于或小于15%,得到棉籽蛋白产品。
[0020]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将固液分离后的液相回收,以用于步骤S20。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饲料,所述饲料包括由如上文所述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制得的棉籽蛋白产品。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利用酸溶性壳聚糖的酸性溶液浸泡棉籽粕,通过壳聚糖与游离棉酚反应形成壳聚糖

棉酚席夫碱,使得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转化为无毒的结合棉酚,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使加工出的棉籽蛋白产品能够以更大比例替代鱼粉和/或豆粕,充当单胃动物的饲用蛋白源。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6]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我国现行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

2001)给出了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最高安全限量:对于肉用仔鸡、生长鸡的配合饲料,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100mg/kg,对于产蛋鸡、生长肥育猪的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安全限量分别为20mg/kg和60mg/kg。目前,我国脱酚棉籽
蛋白的行业标准(GH/T 1042

2007)给出了优级脱酚棉籽蛋白中的游离棉酚限量≤400mg/kg。该剂量与原料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无法满足肉用仔鸡、生长鸡等单胃动物直接进食棉籽蛋白的要求。因此,开发进一步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新工艺,使棉籽蛋白能以更大比例替代鱼粉与豆粕,直接满足肉用仔鸡、生长鸡的饲用蛋白源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0029]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脱酚工艺对棉籽蛋白进行处理,例如物理脱毒法、化学钝化法、微生物脱毒法等。其中,物理脱毒法是通过高温高压蒸煮或者强电场作用等手段处理棉籽粕,以破坏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分子结构,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容易破坏棉籽粕中的其他营养成分,还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危险性较大;微生物脱毒法处理周期较长,能耗高,且对产品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化学钝化法需要采用高剂量的硫酸亚铁,容易造成过多的化学试剂残留,影响棉籽蛋白的饲用价值,环境友好性也较差。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高效、耗费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高且不会破坏和污染棉籽粕,有助于其开发为饲料组分。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酸溶性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中,得到壳聚糖溶液;步骤S20,在60~78℃条件下,将棉籽粕、壳聚糖溶液和非水溶剂混合浸泡,经反应后得到混合物料;步骤S30,将混合物料固液分离,得到棉籽蛋白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酸性溶液包括质量浓度为1%~4%的醋酸水溶液;和/或,所述酸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不低于8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不低于20g/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所述浸泡时间为4~20h;和/或,所述棉籽粕的粒径为40~120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宋光森何东平邓义梅运军刘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