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85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32
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由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与限压型氧化锌避雷器串联组成。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采用环状绝缘介质材料表面放电的触发方式,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可以自动耦合过电压的能量,因而具有在不降低交流/直流正常耐受电压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的雷电冲击击穿电压、缩短对过电压的响应时间;限压型氧化锌避雷器单元由一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串联而成,且通过绝缘填充胶固定安装在绝缘伞裙外套中。由于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隔离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外串间隙避雷器中氧化锌避雷器单元的直流参考电压和冲击残余电压。考电压和冲击残余电压。考电压和冲击残余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高速信息化铁路输电等领域的高性能带外串过电压保护间隙的避雷器,特别涉及一种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组合防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外串间隙的避雷器是交直流输电、高速信息化铁路系统重要的、新型过电压防护器件,国内外外串间隙避雷器的放电间隙大多采用工作在大气环境中,由于大气环境的放电间隙的缺点是冲击击穿电压高、分散性大,且易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在空气湿度较大或雨水天气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雷击时不工作的状况,致使电力设备(诸如,绝缘子)发生击穿(或沿面闪络)而引发电力事故。随着电力、高速信息化铁路等的发展需求,对带外串间隙的避雷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要求:(1)外串间隙的直流耐受电压高、冲击击穿电压低。(2)外串间隙避雷器有足够强的后续工频或直流电弧抑制能力;(3)外串间隙避雷器有较高的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与保护对象具有良好的绝缘配合特性。目前,带外串间隙避雷器还不能满足外串间隙避雷器的上述要求,其性能指标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外串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智能组合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密闭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与氧化锌避雷器单元串联而成;所述的密闭触发型过电压保护间隙是一个具有环状触发电极的触发型表面放电过电压保护间隙,包括上绝缘壳体(1)、下绝缘壳体(2)、上端法兰(5)和下端法兰(6)构成的气压为100~103Pa或者104~5
×
105Pa的密闭腔体、或真空度为10
‑1~10
‑5Pa的密闭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有通过上、下导流杆(10、11)安装在上、下端法兰(5、6)上的上电极(3)和下电极(4),且下电极(4)的触头直径不大于上电极(3)的触头直径,上电极(3)和下电极(4)之间构成放电间隙,在上绝缘壳体(1)和下绝缘壳体(2)之间的下电极(4)周围安装有环状触发电极(7),环状触发电极(7)有一伸出的连接端子,用于连接雷电感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通过主动耦合触发电路耦合过来的雷电能量,环状触发电极(7)与下电极(4)之间安装有起绝缘隔离作用的环状表面放电绝缘介质材料(8),环状触发电极(7)、环状表面放电绝缘介质材料(8)与下电极(4)构成智能过电压保护间隙的表面放电触发器,环状触发电极(7)与环状表面放电绝缘介质材料(8)紧密接触,环状表面放电绝缘介质材料(8)及环状触发电极(7)的上表面均不高于下电极(4)的上表面,同时在上电极(3)、下电极(4)周围的上绝缘壳体(1)内安装有屏蔽罩(9);所述的氧化锌避雷器单元由多个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15)串联而成,通过绝缘填充胶(16)固定安装在绝缘套中,在串联的电阻片(15)上、下端均设置有通过避雷器上、下法兰(12、18)与串联的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晋茹姚学玲陈景亮焦梓家乐杨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