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44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检测开关,可在施加在其致动器上的外力消失后使得该致动器可靠地恢复其原始位置。在罩子16面对开口16B的内部表面提供承受表面21,当一对接触件17、18的弯曲超过预定数值时,接触件17、18中的一个前端与该承受表面相接触,在绝缘基座13上提供一对用于以可转动方式来支持罩子16的支持轴22,在罩子16与其引导表面16A相对的一侧提供止动件24,用于当罩子16的转动角度超过预定数值时与绝缘基座13相接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检测开关,用于检测被装入物件的类型,或者用于检测物件的一个保护块是否出现在一个放置该物件的机构之中,所述物件可以是一个盒式磁带。如附图5、6所示的检测开关具有一对接触弹簧片2和3,它们由一个绝缘基座以平行的方式朝外伸出,在接触弹簧片2、3的前侧具有一对以面对面的方式予以设置的接触件2A和2B,它们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所述接触弹簧片的基部埋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中。一个致动器4固定在其中一个接触弹簧片2上,一个盖子6通过一个连接器5罩在另一个接触弹簧片3。在盖子6上形成了一个用于引导一个需要予以检测的被装入物件(图中未示)的引导表面,以及一个开口6B,用于使得致动器4能够由此穿出并具有为安装连接器5所需的柔性。当装入一个需要检测的物件,例如一个盒式磁带时,根据被检测物件的一个特定部位(例如一个安全凸块)是否通过由所述开口6B突出于引导表面6A之外的致动器4使得接触件2A和2B相互接触,换句话说,根据与致动器4相连接的位于可动侧的接触件2A是否与位于固定侧的接触件3A相接触,从而检测出位于被检测物件基部的该特定部位是否存在。附图5中的标记7、8分别表示由接触弹簧片2、3的基部引出的端子,附图5中的标记9、10分别表示固定在接触弹簧片2、3上的隔离件。通过接触弹簧片2、3和盖子6所允许的振动运动,具有上述结构的检测开关就能够适应盒式磁带和机构的尺寸公差。这样,即使不同厂家制造的盒式磁带在尺寸上有所不同,该开关在不需要增大开关机构的情况下就能够适应上述的尺寸变化,并能够实现稳定的检测,从而有利于使得开关机构更为紧凑。日本特许公开No.2—26330提供了上述已知技术的一个实例。上述已知开关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某种外力,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使得接触弹簧片2、3弯曲时,就会将致动器4过分地压入到盖子6之中,使得致动器4陷入到盖子6中,其结果是即使外力消失,盖子6也不能够恢复到如附图6所示的原始位置,从而使得开关不再能够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已知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开关,它借助于接触件的弹力,使得当施加在致动器上的外力消失之后使得该致动器能够可靠地回到其原始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检测开关来予以实现的。该开关包括一对具有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基部埋设在一个绝缘基座之中,所述接触件以大至平行的方式由上述基座伸出,其端部具有接触部分,让上述两个接触部分彼此面对面,从而使之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安装在其中一个接触件上的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由罩子的一个开口中突出,该罩子具有用于引导被检测物件的引导表面,根据被检测物件的一个特定部位是否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相互接触来判断该物件的所述特定部位是否出现,其特征在于在罩子的内部形成了一个面对所述开口的承受表面,当所述一对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就和该承受表面相接触,通过该承受表面来控制所述接触件的端部的运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也可以通过如下的检测开关来予以实现,该开关包括一对具有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基部埋设在一个绝缘基座之中,所述接触件以大至平行的方式由上述基座伸出,其端部具有接触部分,让两个接触部分彼此面对面,从而使之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安装在其中一个接触件上的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由罩子的一个开口中突出,该罩子具有用于引导被检测物件的引导表面,根据被检测物件的一个特定部位是否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相互接触来判断该物件的所述特定部位是否出现,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形成了一个啮合部分,当所述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该啮合部分就与面对所述开口的罩子内表面相接触,从而能够通过该啮合部分来所述接触件的端部的运动。在上述检测开关中,在罩子的面对所述开口的一个内部部位上提供了一个承受表面,所述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上述承受表面相接触,当对从罩子的开口伸出的致动器施加一个力时,检测开关的一对接触件被该致动器驱动,使得接触件朝着面对罩子开口的一侧弯曲。当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将与面对罩子开口的承受表面相接触,从而控制接触件前端的运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使致动器陷入罩子之中的现象。这样,当施加在致动器上的外力消失之后,致动器就能够在接触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其原始位置。此外,在上述检测开关中,也可以在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提供一个啮合部分,用于和罩子中面对所述开口的内表面相接触,当对从罩子的开口伸出的致动器施加一个力时,检测开关的一对接触件被该致动器驱动,使得接触件朝着面对罩子开口的一侧弯曲。当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在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所提供的啮合部分与罩子的面向开口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控制接触件的前端的运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使致动器陷入罩子之中的现象。这样,当施加在致动器上的外力消失之后,致动器就能够在接触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其原始位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部分剖视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检测开关;附图2是上述检测开关的透视图;附图3是上述检测开关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显示了该检测开关的工作方式;附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检测开关的主要部分的透视附图5是已知检测开关的正视图;附图6是附图5所示检测开关的剖视图。如附图1—3所示的检测开关包括一对弹性线11,12,它们采用磷青铜作为基本材料,在其端部先涂上一层锌,然后再涂上一层碳,再对之进行弯曲和压制处理;一个绝缘基座13,上述弹性线11、12的一部分被埋设在该基座之中;固定在弹性线11的适当位置上的致动器14;一个罩子16,它具有用于引导一个诸如盒式磁带15之类的被检测物件的引导表面16A,以及一个用于使上述致动器14能够伸出该引导表面16A之外的开口16B。如附图2所示,弹性线11、12的较长部分的基部埋设在所述绝缘基座13中,并由该基座朝上伸出,形成两个接触件17、18,可动侧上的接触部分17A和固定侧上的接触部分18A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在这两部分上涂有碳;弹性线11、12的较短部分由绝缘基部13朝下伸出,形成端子19、20。在罩子16的内部形成了一个面向开口16B的承受表面21,这样当一对接触件17、18的弯曲超过了预定值时,接触件17、18的前端就和该承受表面相接触。在绝缘基座13的上部13A设置了诸如一对支持轴22的支持件,用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来支持罩子16。上述一对支持轴22由基座13的上部13A伸出的方向垂直于接触件17、18的弯曲方向。此外,基座16的底部具有插入孔23,上述支持轴22插入到该插入孔23中。在与罩子16的引导表面16A相对的一侧上,亦即在附图1中所示罩子16的右侧外表面上形成了一个止动部分24,当罩子16产生预定角度的倾斜时,该止动部分24与绝缘基座13的上表面13B相接触。在弹性线制成的接触件17的适当部位上通过压制加工形成了一个平坦部分17B,该平坦部分面向罩子16的开口16B。这样,当按下致动器14,使之进入开口16B时,接触件17就能够很容易地在罩子16中产生弯曲。当罩子16的引导表面直接受压时,由于一对接触件17、18的弯曲就会使罩子16围绕支持轴22产生转动。另外,位于固定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开关,包括一对具有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基部埋设在一个绝缘基座之中,所述接触件以大至平行的方式由上述基座伸出,其端部具有接触部分,让两个接触部分彼此面对面,从而使之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安装在其中一个接触件上的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由罩子的一个开口中突出,该罩子具有用于引导被检测物件的引导表面,根据被检测物件的一个特定部位是否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相互接触来判断该物件的所述特定部位是否出现,其特征在于在罩子的内表面上形成了一个面对所述开口的承受表面,当所述一对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就和该承受表面相接触,通过该承受表面来控制所述接触件的端部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7-5 153821/941.一种检测开关,包括一对具有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基部埋设在一个绝缘基座之中,所述接触件以大至平行的方式由上述基座伸出,其端部具有接触部分,让两个接触部分彼此面对面,从而使之能够彼此接触或者彼此分开,安装在其中一个接触件上的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由罩子的一个开口中突出,该罩子具有用于引导被检测物件的引导表面,根据被检测物件的一个特定部位是否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相互接触来判断该物件的所述特定部位是否出现,其特征在于在罩子的内表面上形成了一个面对所述开口的承受表面,当所述一对接触件的弯曲超过预定值时,至少一个接触件的前端就和该承受表面相接触,通过该承受表面来控制所述接触件的端部的运动。2.一种检测开关,包括一对具有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基部埋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我妻正内田久雄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