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43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砂悬浮治疗床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包括下床体和上床体以及红光发射装置,所述下床体的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整体装置结构简单,通过空气动力使床体内微颗粒产生自下而上的单一方向气泡流动的效果,达到悬浮、按摩病人的作用,其独有的悬浮力可大大降低病人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降低接触压强95%以上,防治褥疮,床体温度可调节,保温干燥创面,加速愈合,内置臭氧消毒装置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产生特定波长的高光功率光子作用于人体,将最光子能量有效渗透到皮下3~5cm,从而显著促进细胞快速新陈代谢、肉芽组织生长,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砂悬浮治疗床
,具体为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

技术介绍

[0002]砂悬浮床是固体流态化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目前市场上的砂悬浮床通过空气动力使床体内微颗粒产生自下而上的单一方向气泡流动的效果实现悬浮按摩病人的作用,没有红光治疗的效果,不能对患者起到消炎和缓解疼痛的作用,使用方式、治疗效果单一,因此需要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包括下床体和上床体以及红光发射装置,所述下床体的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所述下床体的基面左侧设有进风窗,所述下床体的基面位于进风窗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嵌入安装控制器面板与电源接口,所述下床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两侧嵌入安装有风机,所述下床体的内部位于风机的上侧安装有空气加热管,所述下床体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下床体的顶部四角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下床体的顶部安装有上床体,所述上床体的内部设有悬浮治疗仓,所述悬浮治疗仓的底端贯通下床体的内部安装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的顶部中心处连接臭氧发生器的顶端安装有臭氧投加管,所述悬浮治疗仓的内部设有微颗粒,所述悬浮治疗仓的内壁右侧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悬浮治疗仓的内部四周安装有卡槽座,所述卡槽座的顶部通过固定压条安装有滤单,所述悬浮治疗仓的内壁上沿四周安装有红光发射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进风窗的内壁安装有防尘通风网。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且所述控制器面板与电源接口、风机、空气加热管、臭氧发生器、称重传感器、温度感应器、红光射装置之间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臭氧投加管的外围设有出风网。
[0009]优选的,所述微颗粒的具体净重为:550

570Kg,且所述微颗粒的具体尺寸直径为:50

154μm。
[0010]优选的,所述滤单的孔径尺寸小于29μ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下床体设有风机、空气加热管、臭氧发生器、控制器面板,由控制器面板控制机器运转包括风机、空气加热管、臭氧发生器的开启与关闭、消毒功能的操控、红光发射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以及下床体四角设有称重感应器与控制器面板连
接实现的称重功能,利用风机提供动力,风通过透气板使悬浮治疗仓内微颗粒产生自下而上的单一方向气泡流动的效果,从而产生很大的悬浮力,并通过空气加热管与风机连接,可迅速升高空气温度,将热风吹入悬浮治疗仓内,达到升温目的,通过采用温度感应器与风机连接,待空气加热管关闭后,启动风机单独运行将悬浮治疗仓内温度降低,同时通过上床体内设有悬浮治疗仓底部安装有透气板隔开下床体内部空间,通过悬浮治疗仓内部透气板上放置560Kg左右微颗粒,微颗粒直径50

154μm,经防水、防潮、防静电处理,悬浮治疗仓内壁的卡槽座顶部通过采用硅胶等易于安装成型材质的固定压条将孔径小于29μm的外置滤单卡在槽中来固定滤单,病人直接躺卧在滤单上,从而与微颗粒隔开,上床体周围安装红光发射装置,使病人获得红光治疗效果,透气板上设有臭氧投加管连接于臭氧发生器,使臭氧气体进入悬浮治疗仓内消毒,同时悬浮治疗仓内安装温度感应器,以便于对温度监测、调节,结构简单且通过空气动力使床体内微颗粒产生自下而上的单一方向气泡流动的效果,从而产生很大的悬浮力,达到悬浮、按摩病人的作用,同时为病人提供柔软、舒适而有力的支撑,其独有的悬浮力可大大降低病人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降低接触压强95%以上,无需翻身,极大的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防治褥疮,床体温度可调节,保温干燥创面,控制感染,加速愈合,内置臭氧消毒装置,臭氧发生器开启后20min被消毒区域内内臭氧浓度≥33ppm,能够对沙子、管道及滤单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安装于沙悬浮床上的红光发射装置采用光子治疗仪用NASA高功率半导体光源技术,经过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专利光学系统设计,多芯片集成技术,大功率固态光源输出技术,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高光功率光子作用于人体,将最光子能量有效渗透到皮下3~5cm,从而显著促进细胞快速新陈代谢、肉芽组织生长,同时良好的自体消炎和缓解疼痛,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上床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下床体;101、进风窗;102、安装架;2、脚轮;3、控制器面板;4、电源接口;5、风机;6、空气加热管;7、臭氧发生器;701、臭氧投加管;8、上床体;801、悬浮治疗仓;802、透气板;9、称重传感器;10、温度感应器;11、微颗粒;12、卡槽座;13、滤单;14、固定压条;15、红光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9]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包括下床体1和上床体8以及红光发射装置15,下床体1的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2,下床体1的基面左侧设有进风窗101,进风窗101的内壁安装有防尘通风网,下床体1的基面位于进风窗101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嵌入安装控制器面板3与
电源接口4,控制器面板3上设有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且控制器面板3与电源接口4、风机5、空气加热管6、臭氧发生器7、称重传感器9、温度感应器10、红光射装置15之间电性连接,下床体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架102,安装架102的顶部两侧嵌入安装有风机5,下床体1的内部位于风机5的上侧安装有空气加热管6,下床体1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7,下床体1的顶部四角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下床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床体8,上床体8的内部设有悬浮治疗仓801,悬浮治疗仓801的底端贯通下床体1的内部安装有透气板802,透气板802的顶部中心处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顶端安装有臭氧投加管701,臭氧投加管701的外围设有出风网,悬浮治疗仓801的内部设有微颗粒11,微颗粒11的具体净重为:550

570Kg,且微颗粒11的具体尺寸直径为:50

154μm,悬浮治疗仓801的内壁右侧安装有温度感应器10,悬浮治疗仓801的内部四周安装有卡槽座12,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红光的砂悬浮治疗床,包括下床体(1)和上床体(8)以及红光发射装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体(1)的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2),所述下床体(1)的基面左侧设有进风窗(101),所述下床体(1)的基面位于进风窗(101)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嵌入安装控制器面板(3)与电源接口(4),所述下床体(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架(102),所述安装架(102)的顶部两侧嵌入安装有风机(5),所述下床体(1)的内部位于风机(5)的上侧安装有空气加热管(6),所述下床体(1)的内壁底部中心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7),所述下床体(1)的顶部四角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所述下床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床体(8),所述上床体(8)的内部设有悬浮治疗仓(801),所述悬浮治疗仓(801)的底端贯通下床体(1)的内部安装有透气板(802),所述透气板(802)的顶部中心处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顶端安装有臭氧投加管(701),所述悬浮治疗仓(801)的内部设有微颗粒(11),所述悬浮治疗仓(801)的内壁右侧安装有温度感应器(10),所述悬浮治疗仓(801)的内部四周安装有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连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华泰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