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19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后墙的分层燃烧器,在分层燃烧器中,同一层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同一层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八角双切圆,其中,八角双切圆包括相互反向的两个切圆,同一层燃烧器连接至一台磨煤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布置结构能够形成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使得炉膛内热负荷沿炉膛宽度分配更加均匀、可减少炉膛出口的旋转残余偏差,降低炉膛出口左右侧烟气温度偏差,同时采用分层结构,将同一层燃烧器连接一台磨煤机,能够简化锅炉负荷调节。能够简化锅炉负荷调节。能够简化锅炉负荷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00

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燃烧
,尤其是涉及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700℃级别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指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达到700℃及以上的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蒸汽温度达到700℃以上水平,其主蒸汽压力也相应的会达到36MPa左右。随着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的提高,其热效率比国内现有机组平均水平提高近10%。700℃发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火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目前该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开发700℃发电技术,面临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其主要的技术难点之一是燃烧锅炉左右两侧热偏差较大,锅炉燃烧热均匀性较低,且难以调节锅炉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以实现提高锅炉燃烧热均匀性、易于调节锅炉负荷的目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后墙的分层燃烧器,所述分层燃烧器中,同一层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同一层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八角双切圆,所述八角双切圆包括相互反向的两个切圆,同一层燃烧器连接至一台磨煤机。
[0005]进一步地,所述同一层燃烧器中,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前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后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布置在锅炉前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与布置在锅炉后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之间形成第一切圆,布置在锅炉前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与布置在锅炉后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之间形成第二切圆,所述第一切圆与第二切圆相互反向。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燃烧器具体为沿炉膛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六层燃烧器,每一层燃烧器设置有两个喷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六层燃烧器包括燃烬风燃烧器、浓煤粉燃烧器、淡煤粉燃烧器、辅助风燃烧器、无油点火燃烧器和油枪燃烧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同一层燃烧器中,每一个燃烧器设置有两个喷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燃烧器中,第二层燃烧器对应于锅炉满负荷的40%。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燃烧器中,第二层燃烧器和第三层燃烧器共同对应于锅炉满负荷的60%。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燃烧器中,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燃烧器共同对应于锅炉满
负荷的80%。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燃烧器中,第一层至第六层燃烧器共同对应于锅炉满负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一、本技术通过在锅炉前后墙布置相互对称的单层八个燃烧器,沿炉膛高度方向布置六层燃烧器,每一层燃烧器中均形成一个包含两个反向切圆的八角双切圆,从而获得沿炉膛水平断面较为均匀的空气动力场,这种反向双切圆的燃烧方式能够使燃烧更加稳定、热负荷分配更加均匀,左右墙对称的切圆结构可减少炉膛出口的旋转残余偏差,有利于减小锅炉炉内燃烧左右侧烟气温度偏差,由于增加了燃烧器喷口层数,同时还可以减小前后墙烟气温度偏差。
[0016]二、本技术在每一层燃烧器向火侧设置浓煤粉喷口,便于邻角燃烧器加热稳燃;背火侧设置淡煤粉喷口有利于控制污染区生成,通过增加喷口数量使得炉膛内热负荷沿炉膛宽度分配更加均匀。
[0017]三、本技术将分层燃烧器中不同层燃烧器连接至不同磨煤机,并将不同层燃烧器的开启状态对应于不同锅炉负荷量,由于每一层燃烧器连接同一台磨煤机,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锅炉负荷的不同,方便地选择需要开启工作的燃烧器组及相应的磨煤机,大大简化了锅炉的负荷调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布置结构水平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布置结构垂直示意图;
[0020]图3a为实施例中采用传统四角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数值模拟示意;
[0021]图3b为实施例中采用八角双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数值模拟示意;
[0022]图4a为实施例中采用传统四角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炉膛出口区域温度场示意图;
[0023]图4b为实施例中采用传统四角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炉膛出口区域速度场示意图;
[0024]图4c为实施例中采用八角双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炉膛出口区域温度场示意图;
[0025]图4d为实施例中采用八角双切圆单层燃烧器布置结构对应的炉膛出口区域速度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后墙的分层燃烧器,分层燃烧器中,同一层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图1中的1号~4号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图1中5号~8号燃烧器),同一层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八角双切圆,八角双切圆包括相互反向的两个切圆,同一层燃烧器连接至一台磨煤机。
[0029]具体的,同一层燃烧器中,位于前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图1中3号和4号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前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图1中1号和2号燃烧器),位于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后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图1中7号和8号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图1中5号和6号燃烧器),其中,3号、4号、7号和8号燃烧器之间形成第一切圆,1号、2号、5号和6号燃烧器形成第二切圆,第一切圆与第二切圆相互反向,在锅炉内共同形成两个切圆,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时热均匀性。同一层燃烧器中,每一个燃烧器设置有两个喷口,因此,每一层燃烧器设有16个喷口。
[0030]如图2所示,分层燃烧器具体为沿炉膛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六层燃烧器(图2中A~F层),每一层燃烧器设置有两个喷口,整个布置结构共有12层喷口,六层燃烧器包括燃烬风燃烧器(OFA)、浓煤粉燃烧器、淡煤粉燃烧器、辅助风燃烧器、无油点火燃烧器和油枪燃烧器,图2中AA表示炉膛本体。
[0031]由于前后墙同一层燃烧器连接至同一台磨煤机,所以六层燃烧器对应连接六台磨煤机,根据锅炉所需负荷不同,调节燃烧器及其附带磨煤机开启数量,当锅炉负荷为满负荷百分之四十时,开启第2层燃烧器;锅炉负荷为满负荷百分之六十时,开启第2、3层燃烧器;锅炉负荷为满负荷百分之八十时,开启第2、3、4层燃烧器;锅炉满负荷运行时候,开启全部燃烧器;此种燃烧器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根据锅炉所需负荷调节燃烧器及磨煤机数量,使得锅炉负荷调节更为简单。
[0032]本实施例将传统四角切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后墙的分层燃烧器,所述分层燃烧器中,同一层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同一层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八角双切圆,所述八角双切圆包括相互反向的两个切圆,同一层燃烧器连接至一台磨煤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层燃烧器中,布置在锅炉前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前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前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布置在锅炉后墙的四个燃烧器包括布置在锅炉后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以及对称地布置在锅炉后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在锅炉前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与布置在锅炉后墙左侧的两个燃烧器之间形成第一切圆,布置在锅炉前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与布置在锅炉后墙右侧的两个燃烧器之间形成第二切圆,所述第一切圆与第二切圆相互反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00℃超超临界切圆燃烧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燃烧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全姚志鹏周长鑫仇中柱诸育枫潘卫国武振新吴乃新王文欢戴文泰胡伟晨苏统黄彬乘倪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