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彬专利>正文

电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47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开关100,它包括:一具有一轴线并由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20和30形成的壳体,多个位于第二壳体部件30的内表面34上并大体围绕轴线的固定开关触片50和60,一支撑为可围绕该轴线作角运动的开关轴40,和一可由开关轴40转动的活动开关触片70,用于桥接固定开关触片中的一个50与另一个60导通。壳体部件20和30分别具有形成有相互接合槽28和肋片38的周壁26和36,其中一周壁26围绕另一周壁36把两壳体部件20和30扣合在一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开关,更具体地但并不是唯一地关于一种旋转选择器开关。已知有同种类型的电开关,例如中国专利申请No.93108513.6所公开的(公开号CN1097897A)。此先有技术的开关包括一具有一轴线和由第一与第二壳体部件形成的壳体,多个位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并大体围绕该轴线的固定开关触片,一支撑为可绕该轴线作角运动的开关元件,和一可由开关元件转动的活动开关触片,用于桥接固定触片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导通。这两个壳体部件由铆钉固定在一起,然而,这不仅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制造步骤,而且也容易对产品造成破坏。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开关,以消除或减弱这一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开关,它包括一具有一轴线并由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形成的壳体,多个位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上并大体围绕该轴线的固定开关触片,一支撑为可围绕该轴线作角运动的开关元件,和一可由开关元件转动的活动开关触片,用于桥接固定开关触片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导通,其特征在于,壳体部件分别具有形成有相互接合装置的周壁,该接合装置大体围绕相应的周壁,其中一周壁围绕另一周壁把两壳体部件扣合在一起。优选地,相互接合装置是细长的并沿周壁之间的配合面延伸。更优选地,相互接合装置分别为肋条和槽的形式。优选的是,壳体部件的周壁为大体圆柱形状。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件在内表面和周壁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条缝,用来定位一相应的通过它的固定触片。更优选地,所述固定触片有一弹性的侧面舌片,舌片指向后用于在条缝后自卡合,从而通过条缝自锁定固定触片到位。优选的是,第二壳体部件在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凹穴并与条缝对齐用以通过固定触片的内端来定位所述触片。在一具体的结构中,一些固定触片成一系列设置,并且在内表面上一系列触片中的每一相邻对之间形成有缝隙。更具体地,在一系列触片的第一中间触片的相对侧面上形成一对所述的缝隙。优选的是,余下的固定触片是一个公共固定触片用于通过所述的活动触片与其它固定触片中的任一个电联接。更优选地,公共触片具有两个端部并且通过它的端部挤压在两壳体部件之间而保持在位。一个优点是,固定触片定位于在内表面上形成的相应凹陷中,从而,触片的接触表面与其余的内表面大体位于一个表面内。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予以更具体地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开关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图2是图1的开关的底视图;图3是图1的开关的分解视图;图4是图3的开关的上部部件的底视图;图5是图3的开关的下部部件的顶视图;图6是图1的开关的横剖侧视图。参照附图,所示的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电(选择器)开关100,该开关100具有一由底座20和盖30形成的壳体10,盖30同轴地封闭底座20,并且该开关还具有一可绕壳体10的轴绕转动的中央开关轴40。底座20具有一圆的底壁22和一短的圆柱形周壁26,底壁22包括一平的内表面24,周壁26是连续的并且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环形槽28。盖30具有一圆的顶壁32和一短的圆柱形周壁36,顶壁32包括一平的内表面34,而周壁36在两小缝口G1和G2处是断开的并且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一环形的肋条38。底座20和盖30通过槽28和肋条38的相互配合以扣合作用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底座的周壁26围绕盖的周壁36并且槽28和肋条38沿配合面延伸。电开关100具有一系列共五个沿径向延伸的直固定触片50和一个单个的弧形固定触片60,所有这些触片都抵靠盖30的内表面34定位。固定触片50在内表面34的一侧以30°的角度间隔定位,每个触片通过一个相应的紧密配合的条缝37,条缝37形成在内表面34和周壁36之间。一外触片端部52留在周壁36的外部,而一内触片端部54向内伸。介于相反的端部52和54之间,每一固定触片50包括一弹性的侧面舌片56,该舌片向后指以自卡合在相应的条缝37后面,从而通过条缝37把触片50自锁定到位。盖30的顶壁32形成有一中央孔31、在内表面34上一围绕孔31的凸缘33和部分围绕凸缘33的弧形凸脊35。凸脊35延伸大约120°角以上并具有一系列共五个径向面向外的侧面凹穴39。每一凹穴39与一相应的条缝37角对齐用以接纳并从而紧配合地定位相应固定触片50的内端的终端。因而,每一固定的触片50在中间位置(通过相应的条缝37)和内端终端位置(通过相应的凹穴39)牢固地保持住。在一系列触片一端的一固定触片50′要比其它的固定触片50长。这个固定触片50′的外端52由一在开关壳体10的外侧上提供的两部件端头匣封装。一弹性触片59装在端头匣58的内侧与封装的触片端部52配合以自抓紧一电缆的嵌入端头。弧形固定触片60与一系列直固定触片50正好相对地在内表面34上延伸超过大约120°。在两组触片之间的相对区域R1和R2是空的(如图4)。触片60的相对两端62和64沿径向弯向外并延伸进盖30的周壁36的相应缝口G1和G2中。底座20的周壁26在它的内表面上具有在相应缝口G1和G2的位置处形成的两牙块T1和T2。当底座20和盖30扣合在一起的时候,牙块T1和T2紧密地配合在相应的缝口G1和G2中并从而通过相应的端部62和64把固定触片60挤压到位。固定触片60的端部62要比另外的端部64长得多,它向外延伸但是被开关壳体10外侧上的两部件端头匣封装。一弹性触片69装在端头匣68内与封装的触片端部62配合以自卡紧电缆的嵌入端头。电开关100包括一具有一中央孔72的活动开关触片70和向上翘起的相对端部74和76。轴40具有一直的上端42(一旋钮或类似物装于其上)和一盘状的下端44,并通过触片70的孔72向上延伸而接着穿出盖30的孔31,触片70被夹在盖的凸缘33和轴的下端44之间。轴的下端44的上侧面形成有一对相对的肋条46用于在其间接合触片70从而使触片70能被轴40转动。轴下端44的下侧面一体形成有一具有12个齿的同轴齿轮件48。底座20的底壁22具有容纳轴下端44的一凹坑25并且提供一水平呈M形的弹簧49。弹簧49的中间弯部从一侧弹性接合在齿轮件48的相邻两齿间(如图5所示),为轴40确定六个或十二个(如果相对的方向也计算在内)稳定的角位置和由此为活动触片70确定六个相应的开关位置。凹坑25具有中央短柱27用于通过中央凹陷47来接合轴40的下端44。在操作中,活动触片70通过它的端头74和76有选择地跨接弧形固定触片60和五个直固定触片50中的一个,形成如图6所示的相应的连通位置,或跨接相对的空区域R1和R2,构成如图4所示的断开位置。为了减小电开关100的整体尺寸,一系列固定触片50集中在一起。如图4最清楚所示的,一对间隔G在盖30的顶壁32的内表面34和每一固定触片50的相对侧边形成。间隔G用来大大加长相邻触片50间的表面路径,以减少穿过触片50产生电弧的机会。间隔G还用来产生收集或消除由正常的开关动作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碳杂或类似物。固定触片50和60实际上分别位于在盖30的顶壁32的内表面34上相应形成的浅凹陷内,从而触片50或60的最外面或接触面位于与内表面34的其余部分相同的平面内。这种设置将减少活动触片70的端部74和76相对固定触片50和60产生不希望的跳动的可能性或程度。底座20和盖30的扣合在一起是简便迅速的。这种接合足够强,这主要是因为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开关,它包括:一具有一轴线和由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形成的壳体,多个位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上并大体围绕轴线的固定开关触片,一支撑为可围绕轴线作角运动的开关元件,和一可由开关元件转动的活动开关触片,用于桥接固定开关触片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导通,其特征在于:壳体部件分别具有形成有相互接合装置的周壁,所述使其中一周壁围绕另一周壁而把两壳体部件扣合在一起的接合装置大体围绕相应的周壁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开关,它包括一具有一轴线和由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形成的壳体,多个位于第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上并大体围绕轴线的固定开关触片,一支撑为可围绕轴线作角运动的开关元件,和一可由开关元件转动的活动开关触片,用于桥接固定开关触片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导通,其特征在于壳体部件分别具有形成有相互接合装置的周壁,所述使其中一周壁围绕另一周壁而把两壳体部件扣合在一起的接合装置大体围绕相应的周壁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接合装置是细长的并沿周壁之间的配合面而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接合装置分别是肋条和槽的形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部件的周壁呈大体圆柱形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在内表面和周壁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穿过其的一相应固定触片的条缝。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片具有一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彬
申请(专利权)人:黄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