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与开关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44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关在一对接线板2、3的接线部2b、3b上设有顺板面方向突出的扣合部2d、3d,一对接线板2、3的接线部2b、3b,分别从外壳1的下面部1e向外壳1外突出,同时一对接线板2、3在扣合部2d、3d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上,所以可以提供比现有的开关小而且材料费便宜的开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用于音响器材等的开关以及开关安装结构的专利技术。首先参照附图说明图13~图15,对现有的开关以及开关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盒形外壳51是用绝缘材料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制品,在该外壳51上埋设有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如图15所示,是用宽度为B3的环形金属板材F2分别冲出触点部52a、53a以及接线部52b、53b而形成的,同时,还形成有设置于接线部52b、53b的端部附近的弯钩形挂扣部52c、53c。另外,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在触点部52a、53a露出于外壳51的凹部51a内,在接线部52b、53b突出于外壳51的两侧面部51b的状态下,埋设、装着于外壳51,这样,如图13、14所示,接线部52b、53b沿着侧面部51b形成弯曲,又如图15所示,接线部52b、53b呈从外壳51的下面部51c的宽度B4向外鼓出的状态。在外壳51的正面部51d上,通过安装板55可移动地装着操作部54。另外,虽然图中未表示出,在外壳51的凹部51a内,配置有圆盘形可动触点,该可动触点平时与第一接线板52的触点部52a接触,在按下操作部54时,操作部54按压可动触点的中心部,使可动触点的中心部翻转。这样,中心部便与第二接线板53的触点部53a接触,使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之间处于ON的状态,解除对操作部54的按压,可动触点自动复位,脱离触点部53a,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之间处于OFF状态。安装具有这种结构的开关时,如图13、图14所示,将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的接线部52b、53b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的孔56a,将外壳51的下面部51c装载在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上。然后,将弯钩形挂扣部52c、53c从孔56a中拔出,扣在孔56a的角部,开关便被扣紧在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上。这时,挂扣部52c、53c与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的板面成直角,因此,接线部52b、53b插入时的柔性虽好,但是在扣紧状态下的扣紧强度很弱。接着,在开关处于扣紧状态下,将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送至软钎焊装载,将开关的接线部52b、53b与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下面所设的导电线路(图中未表示出)焊住。进行软钎焊时,焊剂通过孔56a与接线部52b、53b一直冒到开关的外壳51上会造成操作部54的操作不灵,因此要预先在开关上涂敷焊剂上冒防止剂。特别是,进行软钎焊时产生的气体会助长焊剂的上冒,所以焊剂上冒防止剂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由于该气体的压力,靠挂扣部52c、53c扣住的部分处于稍稍上抬的状态,会使接线部52b、53b的焊接不好。由于现有的开关的第一与第二接线板52、53的接线部52b、53b突出于外壳51的两侧面部51b,所以造成了开关大型化的问题。此外,由于这样的构造,第一和第二接线板52、53的材料宽度B3就会增大,这就导致开关成本上升。另外,在接线板52、53上,设有弯钩形挂扣部52c、53c,因此存在着固定在印刷电路板的基板56上时,扣合强度不够的问题。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解决方案是该开关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具有触点部与接线部的一对接线板,以及埋设、装着该一对接线板的外壳,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上设有顺板面方向突出的扣合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分别从上述外壳的下面部向上述外壳外突出,上述的一对接线板在上述扣合部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上。第二解决方案是上述的一对接线部的设置使上述扣合部相互相对向。第三解决方案是与有上述接线部突出出来的上述下面部成直角的上述外壳的正面部上装着进行触点切换的操作部,同时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位于上述外壳的上述下面部的宽度尺寸以内。第四解决方案是具有上述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解决方案所述的开关,以及具有导电线路并设有孔的印刷电路板的基板,上述外壳装载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基板上,上述接线部压入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基板的上述孔中,上述接线部上所设的上述扣合部在上述孔内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基板扣合。第五解决方案是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其上述接线部的前端部相互在上述外壳的上述下面部宽度方向扩开,压入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基板的上述孔内。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关从后面看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外壳与接线板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制造方法的成形模具要部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安装结构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的安装结构的要部截面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现有的开关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14是表示现有的开关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开关的外壳与接线板的主视图。下面,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进行说明,由绝缘材料模制品构成的大致为长方体的外壳1具有正面部1a,与正面部1a相对向的后面部1b,位于正面部1a与后面部1b之间的两侧面部1c,位于两侧面部1c之间的上面部1d,以及与上面部1d相对向、与正面部1a处于直角位置的下面部1e。另外,外壳1还具有设置于该正面部1a的凹部1f,在两侧面部1c形成的上下方向、即从下面部1e到上面部1d的焊剂引导装置1g,以及处于该焊剂引导装置1g附近、使得后面部1b开放的、设于下面部1e的缺口部1h。上述焊剂引导装置1g由侧面部1c的后面部1b比正面部1a凹陷而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阶梯壁构成,该阶梯壁在本实施例中为L形,但也可以形成U形等的沟。由金属板构成的一对第一、第二接线板2、3具有触点部2a、3a,与触点部2a,3a连在一起的接线部2b、3b,在接线部2b、3b的端部具有前端部尖细的锥形部2c、3c,以及在板面方向突出的宽度较宽的扣合部2d、3d。该一对第一、第二接线板2、3在其扣合部2d、3d相对向地设置、且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埋设、装着于外壳1。在该一对第一、第二接线板2、3装在外壳1上时,触点部2a,3a从凹部1f的底面露出,接线部2b、3b在下面部1e的宽度尺寸B1内分别从下面部1e的缺口部1h突出于外壳1外,同时在缺口部1h内,接线部2b、3b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露出状态。作为焊剂引导装置1g的阶梯部与第一、第二接线板2、3的后面形成一个面。下面,对这样的外壳1与第一、第二接线板2、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所示,对一枚宽度尺寸为B2的环形金属板材F进行冲压加工,在第一与第二接线板2、3连在一起的状态下,形成触点部2a、3a,接线部2b、3b,锥形部2c、3c以及扣合部2d、3d。接着,如图7所示,在第一成形模具4与第二成形模具5的接合缝(分界线)6夹持环形金属板材F的状态下,将熔融的绝缘材料合成树脂注入第一、第二成形模具4、5的中空部分7,如图6的虚线所示,形成外壳1。其结果是,环形金属板材F的的宽度尺寸B2位于外壳1的下面部1e的宽度尺寸B1内,一对第一、第二接线板2、3位于宽度尺寸B1内。在形成该外壳1时,第二成形模具5在接合缝6处有一个向中空部分7突出一些的阶梯部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是,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且有触点部与接线部的一对接线板,以及埋设、装着该一对接线板的外壳,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上设有顺板面方向突出的扣合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分别从上述外壳的下面部向上述外壳外突出,上述的一对接线板在上述扣合部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2-1 024335/19991.一种开关,其特征是,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且有触点部与接线部的一对接线板,以及埋设、装着该一对接线板的外壳,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上设有顺板面方向突出的扣合部,上述的一对接线板的上述接线部,分别从上述外壳的下面部向上述外壳外突出,上述的一对接线板在上述扣合部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上述的一对接线部是在使上述扣合部相互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在与使上述接线部突出出来的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原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