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9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包括一对骨盆内固定钉,两所述骨盆内固定钉之间连接有的支撑板,两所述骨盆内固定钉的上端安装有压紧帽,两所述骨盆内固定螺钉上均开有通道孔,骨盆内固定钉包括上连接杆、中连接杆以及下连接杆,中连接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上连接杆上固定有卡块,压紧帽卡于卡块处,压紧帽内设置有安装区,压紧帽底面开有与安装区相通且供卡块通过的通道,压紧帽上端设有圆筒杆,圆筒杆上开有与安装区连通的通孔,压紧帽上端与圆筒杆下端之间设有易折断的折断部,通道孔的顶端为内六角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采用该结构的骨盆内固定钉可在手术中建立工作通道,减小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值得推广应用。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骨盆前环骨折和耻骨分离的固定,属于骨科内固定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其中骨盆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随着工业的发展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高能量的骨盆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骨盆骨折创伤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其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救治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与难点,目前,骨盆外固定在骨盆损伤的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其适应症包括:用于生物力学及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创伤的急救以利于减小骨盆容积、自我填塞及复苏治疗等,可用于OTA

61B 型及OTA

61C 型骨折终极固定或加强内固定治疗。目前骨盆外固定架主要有经髂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AIIS)置入螺钉的外固定架和经髂嵴(iliac crest, IC)置入螺钉的外固定架,因为髂前下棘及髋臼顶部较为丰厚的骨质,使前者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较优。研究发现,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虽然方便、快捷,但患者看见外漏在腹部的螺钉及连接杆,总有恐惧及害怕感,不敢乱动、翻身及下床活动,常引起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行为,且存在感染、钉道松动、骨折移位等风险,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膨隆,增加了横杆与钉道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因此,更多的外科医生选择经皮髂前下棘置钉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技术(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相对而言,内固定支架避免了外固定架常见的感染、钉道松动等并发症,其最大的优点是护理方便,患者感觉较舒适,术后即刻可以在病床上坐及翻身,患者坐起、侧卧、俯卧、站立等生活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内固定在皮肤下面隐藏,平时基本感觉不到其存在,减少患者恐惧感,还可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压疮及尿路感染等。
[0003]目前,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技术(INFIX)是符合现代外科发展趋势外科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护骨块的血供、减少局部软组织疤痕,术后感染少、卧床时间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少等优点,并逐渐成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前环损伤首选微创内固定方法,上世纪80 年代出现应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各种脊柱疾病,通常由带U 型管套的固定螺钉、固定棒和紧固结构组成,并逐步形成整套的脊柱内固定系统,但鉴于脊柱与骨盆的结构和固定要求不同,现有脊柱内固定器的型号和结构并不适合用于骨盆的固定。
[0004]目前,经皮微创置钉技术的操作为单纯的徒手操作,并没有专属的器械工具用以内固定架螺钉的通道进行开口、定点、建立以及方向的维持,为此,本技术旨在设计出一款新型骨盆内支架固定系统,适用于骨盆前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经皮进入组织,创伤的横截面积小,加长型自带微创通道可通过手术工具配合折断,符合微创
手术要求。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包括一对骨盆内固定钉,两骨盆内固定钉之间连接有的支撑板,两骨盆内固定钉的上端安装有压紧帽,两骨盆内固定螺钉上均开有贯穿骨盆内固定螺钉上下端面的通道孔,骨盆内固定钉包括上连接杆、中连接杆以及下连接杆,中连接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上连接杆上固定有卡块,压紧帽卡于卡块处,压紧帽内设置有安装区,压紧帽底面开有与安装区相通且供卡块通过的通道,压紧帽上端设有圆筒杆,圆筒杆上开有与安装区连通的通孔,压紧帽上端与圆筒杆下端之间设有易折断的折断部,通道孔的顶端为内六角孔设置。这里骨盆内固定钉的作用是,能够固定骨盆的两段骨折区域,从而利用支撑板使得两骨折区域被固定;这里压紧帽的作用是,避免支撑板的松脱;这里通道孔的作用是,建立工作通道,减小手术创伤的作用;这里圆筒杆、折断部的作用是,在安装好骨盆内固定钉到骨折区域时,能够把圆筒杆通过折断部从压紧帽处折断下来,从而使得压紧帽塑形后置入下腹部皮下隧道,从而实现建立手术操作通道,减小手术创伤,同时在术后避免了外固定架常见的感染、钉道松动等并发症,其最大的优点是护理方便,患者感觉较舒适,术后即刻可以在病床上坐及翻身。患者坐起、侧卧、俯卧、站立等生活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内固定在皮肤下面隐藏,平时基本感觉不到其存在。减少患者恐惧感,还可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压疮及尿路感染等。
[0007]进一步完善,下连接杆的下端部分呈锥形设置。这里下连接杆的下端部分呈锥形设置的作用是,便于对中连接杆螺纹拧入到骨盆内进行引导。
[0008]进一步完善,卡块外轮廓呈弧形设置。这里卡块外轮廓呈弧形设置的作用是,便于安装,也避免划伤人体组织。
[0009]进一步完善,压紧帽的的外轮廓呈锥形设置。这里压紧帽的的外轮廓呈锥形设置的作用是,避免划伤人体组织。
[0010]进一步完善,安装区内设有一对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板,两限位板具有弹性,限位板呈弧形设置,两所述限位板固定在压紧帽处。这里限位板的作用是,使得压紧帽能够被压紧在支撑板处,避免压紧帽的松脱,防止压紧帽出现上、下移动。
[0011]进一步完善,折断部包括开于圆筒杆与压紧帽之间且前后设置的开口、圆筒杆与压紧帽之间设有呈圈形设置的V型槽。这里开口、V型槽的作用是,向前、后、左、右任一一个方向即可将圆筒杆折断,方便快捷,从而实现通道建立,便于在外实现手术操作。
[0012]进一步完善,中连接杆的长度为50mm

110mm、通道孔直径为2mm

3.5mm。这里中连接杆的长度为50mm

110mm、通道孔直径为2mm

3.5mm符合常规的应用场景。
[0013]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利用骨盆内固定钉能够固定骨盆的两段骨折区域,从而利用支撑板使得两骨折区域被固定,利用压紧帽的作用是,避免支撑板的松脱,利用通道孔的作用是,建立工作通道,减小手术创伤的作用,利用圆筒杆、折断部在安装好骨盆内固定钉到骨折区域时,能够把圆筒杆通过折断部从压紧帽处折断下来,从而使得压紧帽塑形后置入下腹部皮下隧道,从而实现建立手术操作通道,减小手术创伤,同时在术后避免了外固定架常见的感染、钉道松动等并发症,其最大的优点是护理方便,患者感觉较舒适,术后即刻可以在病床上坐及翻身,患者坐起、侧卧、俯卧、站立等生活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内固定在皮肤下面隐藏,平时基本感觉不到其存在。减少患者恐惧感,还可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压疮及尿路感染等,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骨盆内固定钉1,上连接杆1

1,中连接杆1

2,下连接杆1

3,通道孔1

4,内六角孔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盆内支架固定装置,包括一对骨盆内固定钉(1),其特征是:两所述骨盆内固定钉(1)之间连接有的支撑板(2),两所述骨盆内固定钉(1)的上端安装有压紧帽(3),两所述骨盆内固定钉(1)上均开有贯穿骨盆内固定钉(1)上下端面的通道孔(1

4),所述骨盆内固定钉(1)包括上连接杆(1

1)、中连接杆(1

2)以及下连接杆(1

3),所述中连接杆(1

2)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5),所述上连接杆(1

1)上固定有卡块(6),所述压紧帽(3)卡于卡块(6)处,所述压紧帽(3)内设置有安装区(3

1),所述压紧帽(3)底面开有与安装区(3

1)相通且供卡块(6)通过的通道(3

2),所述压紧帽(3)上端设有圆筒杆(7),所述圆筒杆(7)上开有与安装区(3

1)连通的通孔(7

1),所述压紧帽(3)上端与圆筒杆(7)下端之间设有易折断的折断部(8),所述通道孔(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旭峰兰树华黄淑明叶积飞王翀邢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