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廷云专利>正文

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88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垫片本体上开设有液流腔室,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液流腔室;至少有两个对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上的所述进液口,能够对电极的夹持端进行冷却,降低电极的温度,降低耗材的使用。降低耗材的使用。降低耗材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点解用电极的使用,常采用夹持装置夹持,但在电解时,常由于调节电压过大,导致电流过大,击穿电压和电流随之增大,温度也随之升高,常出现夹持装置夹持端的烧蚀,或是在电解液面处出现严重的烧蚀,使得电极或是夹持端需更换。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能够对电极的夹持端进行冷却,降低电极的温度,降低耗材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能够对电极的夹持端进行冷却,降低电极的温度,降低耗材的使用。
[0005]本技术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垫片本体上开设有液流腔室,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液流腔室;至少有两个对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上的所述进液口。
[0006]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包括主进液口和分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一端,所述分进液口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的另一端。
[0007]进一步,所述分进液口为两个,两个分进液口沿纵向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垫片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0008]进一步,所述液流腔室内布置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将液流腔室沿纵向分隔成三个分流腔室。
[0009]进一步,三个分流腔室沿纵向分别为上分流腔室、中分流腔室和下分流腔室;
[0010]所述中分流腔室的两端分别连通主进液口和出液口;
[0011]所述上分流腔室的两端分别连通位于垫片本体顶部的分进液口和中分流腔室;
[0012]所述下分流腔室的两端分别连通位于垫片本体底部的分进液口和中分流腔室。
[0013]进一步,所述上分流腔室内设置有上扰流分隔板,所述下分流腔室内设置有下扰流分隔板。
[0014]进一步,所述上扰流分隔板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上扰流分隔板交错的布置在上分流腔室的内壁上;
[0015]所述下扰流分隔板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下扰流分隔板交错的布置在下分流腔室的内壁上。
[0016]进一步,所述中分流腔室内设置有扰流柱,所述扰流柱设置在中分流腔室、上分流腔室和下分流腔室的交汇处。
[0017]进一步,所述扰流柱为菱形,所述主进液口沿纵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一端的中部,所述主进液口的进液通道对应所述菱形的其中一个尖角开设。
[0018]进一步,所述扰流柱为若干个,相邻的扰流柱之间形成扰流通道。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所述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设置在电极和用于对电极夹持的夹持端之间,分设在液流腔室两端的两个进液口可实现对流散热的效果,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的对向即两个进液口形成对流,所述的进液口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形成对流散热,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进液口连通外界的进液管路,所述出液口连通液流腔室用于将冷却液体排出,所述出液口连通外界的排液管路,所述出液口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个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如图所示,本方案所述的横向为垫片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的纵向为垫片本体的宽度方向,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包括垫片本体、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2;所述垫片本体上开设有液流腔室,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2连通液流腔室;至少有两个对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上的所述进液口。本方案中所述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设置在电极和用于对电极夹持的夹持端之间,连接方式不唯一可以是粘接或是螺钉连接或是套接卡接等均可,分设在液流腔室两端的两个进液口可实现对流散热的效果,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的对向即两个进液口形成对流,所述的进液口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形成对流散热,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进液口连通外界的进液管路,所述出液口2连通液流腔室用于将冷却液体排出,所述出液口2连通外界的排液管路,所述出液口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个数,在此不再赘述。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包括主进液口1和分进液口3,所述主进液口1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一端,所述分进液口3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分进液口3为两个,两个分进液口3沿纵向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垫片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如图所示,所述主进液口1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一端的中部,并连通液流腔室;两个所述分进液口3沿横向成角度的设置在垫片本体的另一端,且分别沿纵向位于垫片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且两个所述分进液口3连通液流腔室;所述出液口2沿纵向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液口的之间,且所述出液口2连通液流腔室;形成连通液流腔室的三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2的冷却结构,主进液口1和分进液口3沿横向对向设置,并且主进液口1和出液口2也沿横向对向设置,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加大汇流的面积,使得液流腔室内的冷却用液体充分的实现冷却的作用,并从出液口2排出,两个所述分液口和出液口2分别采用外套连接的方式连通与之对应的连接管,进一步降低出现漏液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流腔室内布置有上分流板4和下分流板5,所述上分流板4和下分流板5将液流腔室沿纵向分隔成三个分流腔室;三个分流腔室沿纵向分别为上分流腔室001、中分流腔室002和下分流腔室003;所述中分流腔室002的两端分别连通主进液口1和出液口2,所述的两端为沿横向的两端;所述上分流腔室001的两端分别连通位于垫片本体顶
部的分进液口3和中分流腔室002,所述的两端为沿横向的两端;所述下分流腔室003的两端分别连通位于垫片本体底部的分进液口3和中分流腔室002,所述的两端为沿横向的两端。如图所示,所述上分流板4和所述液流腔室沿纵向的顶板形成上分流腔室001,所述上分流腔室001连通中分流腔室002和位于垫片本体顶部的分进液口3,以使得由位于垫片本体顶部的分进液口3涌入的用于冷却的液体先充盈或者说先流入上分流腔室001,之后再流入中分流腔室002,对上分流腔室001进行充分冷却;同理,所述下分流板5和所述液流腔室沿纵向的底板形成下分流腔室003,所述下分流腔室003连通中分流腔室002和位于垫片本体底部的分进液口3,以使得由位于垫片本体底部的分进液口3涌入的用于冷却的液体先充盈或者说先流入下分流腔室003,之后再流入中分流腔室002,对下分流腔室003进行充分冷却;本方案中的结构可充分的对三个分流腔室进行分别的进行冷却,对垫片本体可进行充分的冷却,进而使得电极的冷却效果优,当然出液口2也可对应的设置三个,加快冷却效率,但是无疑会增大冷却液体的浪费,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且冷却液体的冷却效果不能充分的利用好,仅是通过流速的改变解决降温的效果,且实用性不强,当然中分流腔室002与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垫片本体、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垫片本体上开设有液流腔室,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液流腔室;至少有两个对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上的所述进液口;所述液流腔室内布置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将液流腔室沿纵向分隔成三个分流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包括主进液口和分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一端,所述分进液口沿横向设置在垫片本体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进液口为两个,两个分进液口沿纵向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垫片本体的顶部和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极冷却的中间垫片,其特征在于:三个分流腔室沿纵向分别为上分流腔室、中分流腔室和下分流腔室;所述中分流腔室的两端分别连通主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上分流腔室的两端分别连通位于垫片本体顶部的分进液口和中分流腔室;所述下分流腔室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廷云
申请(专利权)人:周廷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