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明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88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光照明型开关,以提升点击的速率并具有与单金属圆拱件相近极好的点击特性。其在基片7上提供以固定触点7a。在基片7的上侧安装有圆拱型的移动触点8,它在弹性变形时能与基片上的固定触点7a电连接。移动触点8的表面利用粘合剂9a和9b或其类似物经由绝缘件6在其周围部分上方与挠性的EL片E附着粘贴。EL片E在沿着圆拱型移动触点8的外周边缘位置上局部地形成有切口部分10。在以移动触点8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至少形成一对切口部分1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信息设备或其类似设备上的光照明型开关。现有技术按照例如先前由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67095/1999号,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常规的光照明型开关,图中表示了其结构,其中在基片B的上侧提供有固定触点A,还安排了一个圆拱形的可动触点C,其上侧利用粘结剂F附着粘贴在一挠性EL(电致发光)片E上,同时中间夹入绝缘件D。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常规的光照明型开关,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操作开关即按下和放松开关时开关操作的适度感觉的特性,就是说,按开关时的点击特性(a click characteristic)要比不是附着粘贴在绝缘件D和EL片上的单独一个金属圆拱的情况下的点击特性更差。也就是说,尽管在单独的金属圆拱件下点击速率(a click rate)可达到49%,而按照常规的附着粘贴在EL片或类似物上的构造情况下,它的点击速率为43%。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照明型开关以改进点击速率,它具有极好的接近于单金属圆拱件的特性。专利技术概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照明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一基片上提供一固定触点,其中在该基片的上侧安装有圆拱形的移动触点,通过弹性变形该触点可以适度地与固定触点相接触或与其分开;移动触点的一表面与一挠性的EL片附着粘贴,该EL片经由一个绝缘件沿着移动触点的周围部分的表面延伸;EL片在沿着圆拱型移动触点的外周边缘位置上局部地形成有切口部分。其点击特性通过形成这个切口部分而得到改进。优选在以移动触点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至少形成一对切口部分。另外,优选移动触点和绝缘件相互利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合片附着粘贴在一起。附图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将参照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X-X线所取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粘合双面胶片方式的平面图。图4为用于计算光照明型开关点击速率的图表。图5是表示具有EL片的常规开关的前视图。图6是图5沿Y-Y线所取的放大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E EL片(电致发光片)6 绝缘件7 基片7a 固定触点8 移动触点9a、9b 粘结剂(双面粘结片)10 切口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用的EL片由透明导电膜2、发光层3、绝缘层4和背面电极层5逐一地叠层在透明板1上构成。透明板1是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PET)做成,上面用蒸汽沉积氧化铟锡(ITO)以构成在上面的透明导电膜2。在此例中厚度为75μm。发光层3是将发光墨水印刷在透明导电膜2的上表面上。作为构成发光墨水的荧光物质,使用的是铜掺杂的硫化锌(ZnS)。作为发光墨水,使用了把亚乙烯氟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作为粘结剂并溶解在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中而形成的荧光物质和荧光素粘结剂,发光墨水就是把这些物质混合搅拌而制成的。发光墨水是用丝网印刷法或类似的方法印刷在透明导电膜2上,然后加热和干燥从而形成发光层3。绝缘层4是在发光层3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形成绝缘层4的墨水是将含有钛酸钡(BaTiO3)的高度绝缘的物质和上述的荧光素粘结剂混合和搅拌制成的。绝缘层4是使用该墨水通过类似于形成上述发光层3的方法而生成的。背面电极层5是在绝缘层4的上表面上印刷、加热和干燥碳素墨水而形成的。碳素墨水是将导电材料的碳粉和作为粘结剂的聚酯混合而成的。此外,背面电极层5也可以用碳粉、银粉和铜粉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聚酯构成。挠性的EL片就以这种方式形成。EL片通过定时来控制它的发光。例如,当本专利技术的光照明开关被移动电话机采用时,那么当一个任意开关被接通时EL片就被控制去发光。或者,在构成一个具有开和关性质的机构时,则当实行开操作时EL片就被控制而发光。此外,在EL片E的背面电极层5的上表面上还形成一绝缘件6。那里使用了电绝缘材料,诸如聚酯、聚氯乙烯、聚酰亚胺或其类似物作为绝缘件6以便由此实现对移动触点的绝缘,这将在下面说明。另外,上面所说明的在透明板1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2并不限于由蒸汽沉积ITO在PET上而构成,而是可以由导电聚合物构成。作为导电聚合物,聚噻吩类的导电聚合物是优选的,此外,在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中,聚乙烯二氧噻吩是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透明导电膜2可以在PET的膜1上涂与聚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并使其干燥而形成。在基片7上具有一对固定触点7a。在固定触点7a的上侧,安装有模压在圆拱型中的移动触点8。移动触点8是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它使用例如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移动触点8在受到人的手指按压向图中的下方时就产生弹性变形而凹进,而在手指离开时又恢复到原有形状。移动触点8采取这样的方式,即当移动触点被按下凹进以及当移动触点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到原有形状时都伴有适当的点击。移动触点8被带动到和基片7上的一对固定触点7a相接触的位置,从而使它在弹性变形而凹进的状态下引起电连接的状态。因此,它的材料并不限于金属材料而是可以使用可弹性变形的导电材料以及混有碳或类似材料的橡胶或类似物。在EL片E上形成的绝缘件是用粘合剂9a和9b形成的。粘合剂9a在围绕移动触点8的对面的部分提供,而粘合剂9b是在移动触点8的顶表面的对面部分提供,且粘合剂是用丝网印刷或类似的方法以适当的图案而生成。因此,首先,移动触点8是用粘合剂9b附着粘合在EL片E和绝缘件6上的,移动触点8和固定触点7a是相互面对而定位的,其次,基片7是用粘合剂9a附着粘合在EL片E和绝缘件6上的。EL片E和绝缘件6通过以这种方式附着固定在其上并沿着移动触点8的圆拱形状而变形。另外可以使用双面胶片来代替粘合剂9a和9b。当使用双面胶片时,虽然双面胶片可以用与上面所说的粘合剂9a和9b相似的方式提供,但为了改进将移动触点8和EL片E附着粘合到基片7上去的操作效率,作为例子,如图3所示,对于EL片E,可以准备好一片两面都有粘合剂的片19,它是为了提供一个通过相应的移动触点8的顶面部分的桥面部分19b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双面胶片19的放置移动触点8所需要的区域的那一部分要提供一个除去相应的移动触点8的一对半圆形的部分。移动触点8的实际使用的直径是约4到6mm,而双面胶片19的桥面部分19b的宽度则最好设定在约0.5到2mm。EL片E和绝缘件6在沿着移动触点8的圆拱形状的外周边缘的部位是部分地有切口10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最好是在以移动触点8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至少形成一对切口10,或者可以在均匀的间隔处形成三个或更多的缺口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切口部分10是通过选择构成EL片的透明电极层2和背面电极层5中没有切口的位置来形成。切口部分10可以在用粘合剂或双面胶片将移动触点8附着粘合之前形成,或者可以在附着粘接基片7之后来形成。当切口部分是在附着粘合基片7之后形成时,很自然需要有足够的小心以免切割在基片7上的布线。这样,光照明开关就形成了。在EL片的上面,安排了一个键操作小片11以便使移动触点8通/断。键操作小片11是用基本上透明的硅橡胶或类似物的材料制成的。按照键操作小片11,在用LED光源作为光照明型开关的情况下,必须将它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厚以达到开关的光照明的均匀性,而这将阻碍将开关本身做薄,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EL光源的情况下,开关光照明的均匀性相反都要使厚度减薄,而这时要让开关本身做薄是方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照明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一基片上提供一固定触点; 其中在该基片的上侧安装有圆拱型的移动触点,通过弹性变形该触点可以适度地与固定触点相接触或与其分开; 其中移动触点的一表面与一挠性的EL片附着粘贴,该EL片经由一绝缘件沿着移动触点的周边部分的表面延伸;以及 其中该EL片在沿着圆拱型移动触点的外周边缘位置上局部地形成有切口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8-8 239948/20001.一种光照明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一基片上提供一固定触点;其中在该基片的上侧安装有圆拱型的移动触点,通过弹性变形该触点可以适度地与固定触点相接触或与其分开;其中移动触点的一表面与一挠性的EL片附着粘贴,该EL片经由一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淳直井泰史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