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脱机入口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80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脱机入口防撞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和防撞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辅助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导向板、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固定杆、弹簧、第一连杆、第三销轴、第二连杆、第四销轴、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限位块、第三固定板、第五销轴、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和第二壳体;本装置在使用时,炭块或残极撞击导向板,导向板通过固定杆带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通过第一连杆拉动弹簧,弹簧收缩减少撞击对导向板产生的影响,防止炭块或残极直接撞击压脱机入口处导致压脱机留下伤痕,导向板将残极或炭块导向至孔槽处,使残极或炭块通过孔槽进入压脱机。孔槽进入压脱机。孔槽进入压脱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脱机入口防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脱机用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压脱机入口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残阳极,电解精炼过程中,阳极电解周期终了时的残余部分,一般说来,残阳极出槽后,剥除和洗净其上的阳极泥,即可熔化再铸成阳极,有的残阳极还可另作他用,例如铜残阳极可作为冷料加入转炉,也可用作制造硫酸铜的原料;镍残阳极可用于制造补充镍离子的电解液,残极通常通过压脱机进行处理,压脱机按压脱方式有顶压式、侧压式、剪式张压式等等,适用于铝业不同工场生产需要,最常用的为剪式张压式手动残极压脱机,当残极进入工位并进行预定位后,均由人工操作将压脱机剪刀送入残极钢爪孔内,启动压脱机对大块残极进行张压式压脱,第一种采用上张压式,第二种采用下张压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3]现有的压脱机在使用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一、现有的压脱机在使用时,容易因炭块撞击压脱机入口处导致留下伤痕,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下;
[0005]二、现有的压脱机在使用时,入口处因撞击产生的残渣洒落,不便于对其进行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脱机入口防撞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0)和防撞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和辅助组件(30);所述防撞组件(20)包括第一壳体(21)、导向板(22)、第一销轴(23)、第二销轴(24)、固定杆(25)、弹簧(26)、第一连杆(27)、第三销轴(28)、第二连杆(29)、第四销轴(201)、第一滑轨(202)、第一滑块(203)、第一限位块(204)、第三固定板(205)、第五销轴(206)、第四固定板(207)、第五固定板(208)和第二壳体(31);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内部开设有孔槽(1),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焊接有两个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12)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二壳体(31);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位于第一壳体(21)外部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23)铰接有导向板(22),所述导向板(22)的一侧通过第二销轴(24)与第一壳体(21)铰接;所述固定杆(25)位于第一壳体(21)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28)铰接有两个第二连杆(29),所述第二连杆(29)远离固定杆(25)的一端通过第四销轴(201)铰接有第一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27)远离第二连杆(29)的一端通过第五销轴(206)铰接有第四固定板(207),所述第四固定板(207)的一侧与第一壳体(21)焊接,所述第四固定板(207)靠近第一连杆(27)的一侧焊接有第五固定板(208),所述第五固定板(208)的一侧焊接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7)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脱机入口防撞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江郭庆峰路晓亮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市林丰铝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