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52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钮(2)的行程长容易使用、成本低、按钮(2)定位精度高的小型开关。设置在按钮(2)的两侧面上的圆形的第二凸部(19)上形成的第一凸部即扇形的轴(17)嵌合在主体(1)上设置的半圆形孔(16)内,所述第二凸部(19)嵌合在设置于主体(1)内面上的凹部(20)和半圆形孔(16)内。在轴(17)的壁面(17a)与半圆形孔(16)的端缘接触之前,按钮(2)以轴(17)的中心(13)为支点轴转动,因为可使用靠近主体(1)的开口端缘的部分支持按钮(2)的支点,所以无需固定件,但是,使按钮(2)的轴(17)嵌合在半圆形的孔(16)中作为支持轴,缩小该轴(17)的张角,就能够加长按钮(2)的行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电触点开闭的小型开关。在使用这种小型开关的情况下,同样尺寸的开关,按钮行程(从触点连通到断开的行程)长的最容易使用。因此,按钮的支点设置在主体的最端部,而按钮的操作部(压下部)设置在与支点的相反侧。按钮组装在主体内,把其支点定位,该定位的一个方法是把按钮的支点部分定位在主体的开口端缘处设置的凹部上,在主体开口上固定固定件,防止按钮拔脱(第一种方法)。作为其他方法,是把按钮的支点部分嵌合在主体侧面上设置的孔中(第二种方法)。参照附图说明图15(a)(b)(c),说明适合于所述第一种方法的小型开关的结构。该开关的组成包括形成外壳的主体1、从主体的开口8装入到内部空间即容纳室3内的按钮2、螺旋弹簧4以及与端子5a、5b成整体的第一及第二导电部10a、10b。按钮2的支点轴26转动自如地支持在设置于主体1开口端缘上的轴承25a上,固定用盖21盖住开口8,盖21嵌入在主体1的外壁上形成的凹部21a上,而被定位住。第一导电部10a及第二导电部10b分别设置在容纳室3相向的侧壁面上,分别与主体1的外部上突出的端子5a、5b整体成形,导电部10a、10b的容纳室3内的一端向下弯曲,第一导电部10a的根部用绝缘部12复盖。螺旋弹簧4由卷绕部4c和使卷绕部4c的弹簧绕线两端延长并在卷绕部4c的轴向分别弯曲的第一可动接触部4a及第二可动接触部4b构成。在按钮2不按下的自然状态下,第一可动接触部4a不与第一导电部10a接触,搭置在绝缘部12上,第二可动接触部4b始终与第二导电部10b接触。按照这样的构成,在自然状态下,端子5a、5b之间不导通,开关成关闭状态。在这样的构成中,一旦按压压下部2a,按钮2就以轴26的中心为枢轴支承点转动,并接触螺旋弹簧4的卷绕部4c,把卷绕部4c向容纳室3的下方按压。随之,螺旋弹簧4一边旋拧,一边使卷绕部4c向容纳室3的下方移动。一旦旋转到用虚线表示的按钮2′状态,螺旋弹簧4的第一可动接触部4a就超越绝缘部12,并且螺旋弹簧4的回拧力将其压在第一导电部10a弯曲的倾斜片上,螺旋弹簧4的回拧力也把第二可动接触部4b压在第二导电部10b弯曲的倾斜片上。这样,通过压下按钮2,端子5a、5b之间经螺旋弹簧4导通,开关成为导通状态。一旦解除向按钮2的压下力,螺旋弹簧4的回拧力就把按钮钮2向上按压,使压下部2a向主体1的外部突出。螺旋弹簧4的第一可动接触部4a搭置在绝缘部12上,再次与绝缘部12接触。第二可动接触部4b返回导电部10b上的原来位置(平坦部)。接着参照图16(a)(b)(c),说明适用所述第二方法的小型开关的结构。该开关把按钮2的轴26嵌合在主体1侧面上设置的轴孔25中,形成在轴26附近的按钮侧挡块6与主体侧挡块7接触来定位按钮2的自由位置。其他构成、动作与图15(a)(b)(c)所示的相同,在同样的构成中注以相同符号,说明从略。但是,如图15(a)(b)(c)所示,在把按钮2装进去之后,在用固定用盖21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可在主体1的最端部形成成为支点的轴承25a,所以按钮2可以加长从该轴承25a到主体1的底面的长度h1。其结果,如图17所示,若设轴承25a和主体1的底面间的长度为h1,则在压下按钮2时,可使按钮2的行程s1加长。然而问题是,固定用盖21是必要的,所以使成本及装配工序数增加。并且,如图16(a)(b)(c)所示,在使成为按钮2的支点的轴26嵌合装入在主体1的侧面轴孔25中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把轴孔25设置在从主体1开口端面向下的位置上,所以,与前者构成比较,按钮2的轴26就更靠下,从轴26到主体1的底面的长度h2短。其结果,如图17所示,若设该情况的轴26(这里标为26′)和主体1的底面间的长度为h2,则当压下按钮2(这里标为2′)时,按钮2′的行程s2短,难于使用。而且,如图16所示,按照把主体侧挡块7设置在主体1的轴孔25附近的构成,为了尽可能地使按钮2的可动行程取长,因轴孔25设置在主体1的端面附近,因而轴孔25和主体侧挡块7的距离短。因此,按钮2的自由状态的定位精度差。而且,如果螺旋弹簧4的弹簧反力的扭矩变大,那么对于因此而引起的与按钮2的操作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来说,主体侧挡块7及按钮侧挡块6的强度太弱。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按钮的行程长、容易使用、成本低的小型开关。并且,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的定位精度高、挡块具有充分强度的小型开关。这样,用形成在主体上的大致半圆形的孔也可以使用开口端缘侧部分来保持住按钮的支点,不象从前那样必需固定件,可降低成本。而且,使在按钮上形成的扇形的第一凸部嵌合在大致半圆形孔中作为支撑轴,该扇形的第一凸部的张角小,就可加长按钮的行程。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按钮还具有与所述主体的大致半圆形孔同轴形成的圆形第二凸部,而且,所述扇形第一凸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上,所述主体在与该主体上形成的大致半圆形孔连续的内面上具有嵌合所述第二凸部的凹部。这样,把按钮第二凸部嵌合在主体的凹部上,凹部就成为防止按钮偏离与其支撑轴正交方向的挡块,而且,由于圆形第二凸部与大致半圆形孔的圆周面接触,所以按钮的转动动作稳定。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作为所述按钮的支点轴的第一凸部在其端面上具有斜面,以便在该凸部被嵌合在所述主体的大致成半圆形的孔中时,随着嵌合动作使该主体开口扩展。这样,将按钮插入主体的开口操作变得容易。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按钮设有从其支点轴延伸设置的第一挡块,以便在离开其支点轴的位置实施该按钮的定位,所述主体具有形成在该主体上的第二挡块,所述螺旋弹簧的预弹力使向断开方向转动的所述按钮的第一挡块顶接该第二挡块,从而进行该按钮在自由状态下的定位。这样,通过从按钮支点轴延伸设置的第一挡块与形成在主体上的第二挡块顶接,可获得充分的挡块强度,然而,由于求得防止按钮拔脱的同时进行按钮的定位,所以定位精度好。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块是从所述按钮的支点轴延伸设置的臂,所述第二挡块向所述容纳室内伸出,顶接所述臂。这样,从支点轴到臂前端的距离与已往的相比加长,提高了按钮自由状态时的定位精度;由于构成具有充分强度的挡块,所以,开关可作得薄,而且小型化。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4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块是从所述按钮枢轴支点的相反侧端面突出的突起,所述第二挡块突出设置在所述主体端部内壁面上,顶接所述突起。这样,从枢轴支点到第一挡块的距离可加长,自由状态时的定位精度更高。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4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的任一个具有弹性。这样,可以速配方式装入。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4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块是在该按钮两侧面大致中央,向所述主体开口敞开地形成的凹部,所述第二挡块是向该主体两侧内壁面突出设置并嵌入所述凹部的凸部。这样,由于可以不在按钮上形成挡块用凸部,所以部件形状简单,价格便宜。权利要求9的专利技术,根据权利要求4的小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块由在该按钮两侧面大致中央,向所述主体两侧内壁形成的凸部构成,所述第二挡块是形成在该主体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开关,设置有:外壳主体、螺旋弹簧、按钮和端子; 外壳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室; 螺旋弹簧贯通地配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容纳室的相对的侧壁之间,具有卷绕部和设置在该卷绕部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可动接触部; 按钮以其支点被转动自由地支持在所述主体上,位于所述容纳室内的一端与所述卷绕部接触,在自由状态下受该卷绕部的弹性力向上顶压,这样,其另一端通过所述主体的开口向所述主体外突出,该另一端构成开关动作时的操作部; 端子具有从所述容纳室相对的侧壁面突出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在自由状态下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可动接触部非接触,在开关动作时压下所述按钮的操作部,使所述螺旋弹簧移动并与其第一可动接触部接触,该第二导电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始终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孔,由把所述按钮的支点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其两侧面上的圆弧缘和直线缘,在该主体开口端缘近傍上,该孔的所述直线缘接近该端缘,所述圆弧缘形成在离开该端缘方向上,所述按钮的支点轴形成在该按钮的两侧面上并与所述大致半圆形孔同轴,具有张角小于所述大致半圆形的孔的扇形的第一凸部,使该扇形的凸部嵌合在所述大致半圆形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0-31 334009/00;JP 2000-10-31 334010/001.一种小型开关,设置有外壳主体、螺旋弹簧、按钮和端子;外壳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室;螺旋弹簧贯通地配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容纳室的相对的侧壁之间,具有卷绕部和设置在该卷绕部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可动接触部;按钮以其支点被转动自由地支持在所述主体上,位于所述容纳室内的一端与所述卷绕部接触,在自由状态下受该卷绕部的弹性力向上顶压,这样,其另一端通过所述主体的开口向所述主体外突出,该另一端构成开关动作时的操作部;端子具有从所述容纳室相对的侧壁面突出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在自由状态下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可动接触部非接触,在开关动作时压下所述按钮的操作部,使所述螺旋弹簧移动并与其第一可动接触部接触,该第二导电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始终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孔,由把所述按钮的支点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其两侧面上的圆弧缘和直线缘,在该主体开口端缘近傍上,该孔的所述直线缘接近该端缘,所述圆弧缘形成在离开该端缘方向上,所述按钮的支点轴形成在该按钮的两侧面上并与所述大致半圆形孔同轴,具有张角小于所述大致半圆形的孔的扇形的第一凸部,使该扇形的凸部嵌合在所述大致半圆形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还具有与所述主体的大致半圆形孔同轴形成的圆形第二凸部,而且,所述扇形第一凸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上,所述主体在与该主体上形成的大致半圆形孔连续的内面上具有嵌合所述第二凸部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按钮的支点轴的第一凸部在其端面上具有斜面,以便在该凸部被嵌合在所述主体的大致成半圆形的孔中时,随着嵌合动作使该主体开口扩展。4.根据权利要求1的小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设有从其支点轴延伸设置的第一挡块,以便在离开其支点轴的位置实施该按钮的定位,所述主体具有形成在该主体上的第二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富康成迫田秀昭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