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43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包括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靠近心滩边缘区域,所述刚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混凝土结构,所述柔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土工沙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利用刚性部的特性保护心滩免受冲刷,固定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位置,使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自身稳定增强,同时,设置于靠近心滩边缘区域的柔性部使得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更适应于河床变形,为滩体周围的水生植物、水生小型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栖息、产卵、索饵的适宜空间,丰富滩体周围的水生生态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滩体与河岸的相互关系,可将滩体归纳为三种类型:边滩、心滩和洲头低滩。边滩为依附一岸、与水流基本同向或交角不大的滩体。边滩的基本特征为:滩体通常位于缓流区,分布在顺直放宽河道内。滩体与河岸连接有的紧密,有的半分离(留有串沟)。心滩为相对独立的水下淤积体。心滩的基本特征为:一般位于放宽河道内,有的比较稳定,有的不稳定。稳定心滩一般位于非主流区,低矮平缓,较完整;不稳定心滩一般位于洪枯水变化较大的主流线变动区。洲头低滩为江心洲洲头的水下延伸部分。洲头低滩的基本特征为:位于分流扩散区,头部坡度较缓,尾部较陡,呈前低后高状。滩体与洲体连接有的紧密,有的半分离(串沟),洲头低滩形态与两汊的演变相关,一般来讲,洲头低滩头部偏向哪一汊,哪一汊就趋衰退。造滩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滩体周围泥沙淤积,进而塑造良好的滩体形态。
[0003]心滩作为滩体与河岸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为相对独立的水下淤积体。自然河流中心滩水域是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重要栖息地、觅食场及育幼场所。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心滩水域的水生生境环境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如若适合水生生物生存的有效区域减小,将会导致自然底栖和浮游动植物减少,水生动植缩减,必然会导致各种鱼类资源衰退、捕食环境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0004]因此,采取生态友好型生态造滩工程结构,促进心滩区域生境修复,营造自然、和谐的水生生物休养生息场所,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来,针对心滩区域,主要采取生态型促淤防冲结构促使心滩水流自然减速、泥沙落淤,但未对心滩生境修复、改善动植物的生长环境等方面做系统考虑,且目前推广应用的生态造滩技术还是非常有限,如公开号为CN111996994A的一种生态心滩造滩工程中,仅仅涉及到心滩的加固,且对滩体周围的水生植物、水生小型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又如公开号为CN109837866A的一种水域过流通道生态构造方法的方法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来解决在加固心滩的过程中无法保护滩体周围生态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来达到在加固心滩的同时,保护滩体周围生态环境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包括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靠近心滩边缘区域,所述刚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混凝土结构,所述柔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土工沙袋。
[000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菱形块,所述菱形块的边角处开设贯通孔,相邻所述菱形块贴合并通过尼龙绳贯穿所述贯通孔连接。
[0009]优选的,若干所述菱形块的铺设面积为700至800平方米。
[0010]优选的,所述菱形块中部开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镂空部。
[0011]优选的,相邻所述土工沙袋通过尼龙绳连接,并按照阵列方式排布。
[0012]优选的,相邻所述土工沙袋之间的间距为0.2至0.3米。
[0013]优选的,若干所述土工沙袋的铺设面积为700

800平方米。
[0014]优选的,靠近所述菱形块的土工沙袋与所述菱形块通过尼龙绳连接。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利用刚性部的特性保护心滩免受冲刷,固定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位置,使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自身稳定增强,同时,设置于靠近心滩边缘区域的柔性部使得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更适应于河床变形,为滩体周围的水生植物、水生小型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栖息、产卵、索饵的适宜空间,丰富滩体周围的水生生态环境。
[0017]2.本技术中混凝土结构包括菱形块,菱形块的边角处开设贯通孔,相邻所述菱形块贴合并通过尼龙绳贯穿所述贯通孔连接,增强了菱形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菱形块的移动和拆卸。
[0018]3.本技术中若干菱形块的铺设面积为700至800平方米来满足绝大多数的心滩加固效果。
[0019]4.本技术中菱形块中部开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镂空部,利用植物扎根在心滩上,从而增加刚性部与心滩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心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附图1为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俯视图;
[0022]其中,1、菱形块;2、土工沙袋;3、尼龙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来达到在加固心滩的同时,保护滩体周围生态环境的目的。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参考图1,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包括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靠近心滩边缘区域,所述刚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混凝土结构,所述柔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土工沙袋2;本技术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利用刚性部的特性保护心滩免受冲刷,固定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位置,使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的自身稳定增强,同时,设置于靠近心滩边缘区域的柔性部使得整个生态心滩造滩工程更适应于河床变形,为滩体周围的水生植物、水生小型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栖息、产卵、索饵的适宜空间,丰富滩体周围的水生生态环境。
[0027]进一步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菱形块1,菱形块1的边角处开设贯通孔,相邻所述菱形块1贴合并通过尼龙绳3贯穿所述贯通孔连接,增强了菱形块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菱形块1的移动和拆卸。
[0028]进一步的,若干菱形块1的铺设面积为700至800平方米,满足绝大多数的心滩加固面积。
[0029]参考图1,菱形块1中部开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镂空部,利用植物扎根在心滩上,从而增加刚性部与心滩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心滩的稳定性。
[0030]参考图1,相邻土工沙袋2通过尼龙绳3连接,并按照阵列方式排布,一方面尼龙绳3的连接增强了土工沙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心滩滩面上顺次连接的刚性部和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靠近心滩边缘区域,所述刚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混凝土结构,所述柔性部包括呈铺设状布置的若干土工沙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菱形块,所述菱形块的边角处开设贯通孔,相邻所述菱形块贴合并通过尼龙绳贯穿所述贯通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菱形块的铺设面积为700至800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刚柔结合型生态心滩造滩工程,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彪郑佳王建军王鑫刘晓菲杨云平辛玮琰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