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游离气体装置以及配备该装置的灭弧室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96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使所排出的游离气体其电离降低到令人满意水平、其结构紧凑的新颖消游离气体装置以及配备该消游离气体装置的灭弧室。该消游离气体装置包括一多孔屏,由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所构成,其中网孔孔径在1-3mm范围,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0%-50%,各层金属网板间其周边部位由绝缘框介于其中并保持一预定距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低压断路器灭弧用途的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消游离气体装置以及配备该装置的灭弧室
技术介绍
多极低压空气断路器在分断短路电流的过程中,为了可靠、迅速切断该电流,除了采用金属栅片来加速其断弧外,通常还需要在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采取诸如冷却、阻挡等办法使游离气体达到消除电离的作用。对于这种消游离气体装置来说,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报CN 1169581A中披露了一种气体消电离装置,其包括一布置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出口孔附近用以冷却断路器跳闸后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的多孔屏。具体来说,该多孔屏由至少一层其孔径为几百微米量级的金属丝编织物所组成。但该现有技术的消游离气体装置,其孔径很小的金属丝编织物不易制造,而且制造出的质量及其成本均难以控制。另外,其他设置金属网罩或斜置绝缘挡板等常规方法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消除电离的效果,即无法避免相间重新击穿这种后果。此外,有的常规方法使消游离气体装置尺寸加大,难以满足结构紧凑这一断路器总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所排出的游离气体其电离降低到令人满意水平、其结构紧凑的新颖消游离气体装置以及配备该消游离气体装置的灭弧室。本专利技术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制造,且制造质量及其成本容易控制的消游离气体装置以及配备该消游离气体装置的灭弧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消游离气体装置,包括一多孔屏,所述多孔屏设置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用以消除断路器跳闸后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屏由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所构成,其中网孔孔径在1-3mm范围,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0%-50%,各层金属网板间其周边部位由绝缘框介于其中并保持一预定距离。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为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平行设置的3层金属网板。其中所述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逐渐缩小。作为一具体实例,所述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依次为2.8mm、2.4mm和1.5mm。作为替代或另选方式,所述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其中的网孔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网孔孔径和网孔开通面积比例。同样,作为替代或另选方式,所述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中的相邻两层网板,其各自网孔互相交错。较理想的是,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5%-40%为宜。另外,所述绝缘框形成有可脱卸装配到所述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脱卸装配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低压断路器用灭弧室,每一极包括一对可分离的静触点、动触点;动触点的驱动机构;引导所述一对静触点和动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弧的引弧片;对所述一对静触点和动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弧进行分断的多个灭弧栅片;以及用于绝缘固定各个灭弧栅片的灭弧室壁,其特征在于,还配备如上所述的消游离气体装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优点、特征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将会更为清楚。下列附图仅作为较佳实施例给出示范,其中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断路器灭弧室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灭弧室沿A-A线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灭弧室沿A-A线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灭弧室所用的消游离气体装置中各层金属网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断路器灭弧室的立体图。所示的低压断路器用灭弧室,每一极包括一对可分离的静触点、动触点(未图示);动触点的驱动机构;引导所述一对静触点和动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弧的引弧片5;对所述一对静触点和动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弧进行分断的多个灭弧栅片6;以及用于绝缘固定各个灭弧栅片6的灭弧室壁7。除此以外,还包括一用于消除断路器跳闸后静触点、动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的消游离气体装置10。参照图2和图3,所示出的消游离气体装置10包括一多孔屏,该多孔屏设置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用以消除断路器跳闸后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多孔屏由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所构成,这里是例如3层金属网板(即第一层金属网板2、第二层金属网板3和第三层金属网板4)。其中,网孔孔径在1-3mm范围内选取。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各层金属网板面积的10%-50%。各层金属网板间其周边部位由绝缘框1介于其中并保持一预定距离。断路器分断电流时,动触点运动至引弧片5附近,所引发的电弧随即被吸入多个灭弧栅片6之间。随着电弧被灭弧栅片6分断熄弧,此时所产生的游离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从灭弧栅片6上沿逸出。由于在此处出口部位所安装的金属网板2-4对所进入的游离气体的迅速冷却及阻挡作用,使得仅可能极少量的游离气体从金属网板2-4当中逸出,但这样的逸出仍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消除电离的作用,而不至发生各相间的重新击穿。因此,通过采取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作为多孔屏来消除游离气体,不仅可使所排出的游离气体其电离降低到令人满意水平,而且,金属网板其中的孔径在1-3mm范围内,可采取对诸如钢板或不锈钢板等金属板材进行冲压的方式加以制造,因而还可达到结构紧凑、容易制造、制造质量及其成本容易控制等效果。图1-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为随距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平行设置的3层金属网板,依次为第一层金属网板2、第二层金属网板3和第三层金属网板4。其中所述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随距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逐渐缩小。作为一具体实例,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按第一层金属网板2、第二层金属网板3和第三层金属网板4顺序依次为2.8mm、2.4mm和1.5mm。作为替代或另选方式,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其中的网孔可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网孔孔径和网孔开通面积比例。具体的网孔孔径和网孔开通面积比例可根据游离气体逸出分布轮廓进行仿真,以求获得对电离能量的最大吸收来消除尽可能多的游离气体。如图4所示,作为替代或另选方式,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中的相邻两层网板,例如第一层金属网板2和第二层金属网板3、第二层金属网板3和第三层金属网板4,其各自网孔互相交错。这样,也有助于加强对所产生电离能量的吸收,使游离气体得到更为充分的冷却。考虑到对电离能量吸收的最大化,较理想的是,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5%-40%为宜。另外,如图1-图3所示,绝缘框1还一体形成有可脱卸装配到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脱卸装配部9。这样,该绝缘框1及其脱卸装配部9不仅有助于加强灭弧室强度,而且可方便值班人员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例行的更换。应理解,上述说明只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消游离气体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意识到,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情况下对其作出其他进一步的变化和修改,故在所附的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要求保护所有这种变化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游离气体装置,包括一多孔屏,所述多孔屏设置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用以消除断路器跳闸后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屏由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所构成,其中网孔孔径在1-3mm范围,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0%-50%,各层金属网板间其周边部位由绝缘框介于其中并保持一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游离气体装置,包括一多孔屏,所述多孔屏设置在低压断路器灭弧室出口部位用以消除断路器跳闸后触点分离所产生的电离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屏由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所构成,其中网孔孔径在1-3mm范围,各层金属网板中网孔开通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0%-50%,各层金属网板间其周边部位由绝缘框介于其中并保持一预定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游离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以上金属网板为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平行设置的3层金属网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游离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逐渐缩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游离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层金属网板其孔径随距所述灭弧室出口部位的距离由近往远依次为2.8mm、2.4mm和1.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游离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国周密牟坚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