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67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包括箱体、通道、隔蜂机构和控制组件,箱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通过隔板分隔,第一区域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位于第一开口上方的第二开口;通道连通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并且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开口固接;隔蜂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与框架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一隔片,第一隔片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第一隔片的顶部固接有驱动气缸;控制组件包括声音传感器和控制器,声音传感器的探测端设在第一区域的内壁上,控制器分别与声音传感器和驱动气缸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安全收捕飞逃蜂群,并控制完成分蜂,避免蜂病传播,保护蜜蜂种质资源。质资源。质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蜜蜂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养蜂是一门科学技术,在蜂群的饲养中受气候、蜂种、病敌害及管理不当等因素,会造成蜂群飞逃严重。目前,因分蜂热引发蜂群飞逃的处理方法是:待分蜂团飞出蜂箱后,在蜂场附近的建筑物或树木上结团后,再进行收捕。
[0003]但常因收捕或发现不及时,导致分蜂群直接飞走。尤其在养蜂生产季节,更容易发生分蜂热造成蜂群飞逃,给养蜂生产忙中添乱;其它原因造成的飞逃蜂群,蜂群飞出箱外便直接飞走,使养蜂者无收捕机会,不仅使养蜂者的生产利益受损失,更严重的是蜂群的飞逃导致蜂种混杂,无法科学的保护好蜜蜂种质资源,同时造成蜂病传播迅速,严重阻碍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0004]但在蜂群饲养中,国内外尚无科学有效的装置控制飞逃蜂群。因此亟需一种蜂群防飞逃的装置,用来科学的处理蜂群的飞逃并进行控制完成分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通过隔板(25)分隔,所述第一区域(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上方的第二开口(12);通道(4),所述通道(4)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1)和所述第二区域(2)之间,并且所述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2)固接;隔蜂机构,所述隔蜂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与所述框架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一隔片(5),所述第一隔片(5)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和所述第二开口(12)之间,所述第一隔片(5)的顶部固接有驱动气缸(6)的活塞端;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声音传感器(7)和控制器(8),所述声音传感器(7)的探测端设在所述第一区域(1)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所述声音传感器(7)和所述驱动气缸(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开口(13)和第四开口(14),所述第三开口(13)与所述第四开口(14)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口(14)内固设有巢门隔王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且并排设置的滑杆(9)、固定在所述滑杆(9)底部的底座(10)以及固定在所述滑杆(9)和所述底座(10)之间的加强片(15),所述底座(10)和所述加强片(15)均与所述第一开口(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隔片(5)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滑杆(9)之间。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銮常志光刘楠楠何金明孙志禹王振伟牛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