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翻开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52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和第三吸附部;第一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一侧;第二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中部;第三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另一侧。印刷品的封面能够与支撑板的一侧面相贴合,通过转动支撑板以带动印刷品的封面转动,从而使封面被翻开。第一吸附部使得封面位于书口的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紧密贴合,第二吸附部使得封面的中部与支撑板的中部紧密贴合,第三吸附部使得封面位于书脊的一侧与支撑板的另一侧紧密贴合,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和第三吸附部相配合,使得封面和支撑板的一侧面贴合的更紧密。在翻页过程中,封面不易从支撑板上脱落,有效地提升了封面翻开的效率。有效地提升了封面翻开的效率。有效地提升了封面翻开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面翻开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品后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文件册、宣传册和书籍等印刷品,在其完成印制后,经常会对其进行后加工处理。在后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印刷品的封面打开,然后,补入一页样张,在样张上会喷涂条形码和/或二维码作为识别标志,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0003]然而,使用传统的封面翻开用装置翻开印刷品的封面时,印刷品的封面易从传统的封面翻开用装置上脱落,严重制约了翻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使用传统的封面翻开用装置翻开印刷品的封面时,封面易从传统的封面翻开用装置上脱落,严重制约了翻开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和第三吸附部;
[0006]第一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一侧;
[0007]第二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中部;
[0008]第三吸附部固定于支撑板的另一侧。
[0009]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吸附部中空,轴线与支撑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一端为吸入端,另一端为吸出端,能够与第一真空抽气装置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吸入端的口径大于吸出端的口径。
[0011]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吸附部的结构均与第一吸附部相同;第三吸附部的吸出端能够与第二真空抽气装置连通;
[0012]第二吸附部中空,轴线与支撑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一端为出气端,另一端为进气端;第二吸附部的进气端能够与压缩气源连通;
[0013]第一吸附部的吸入端、第二吸附部的出气端、第三吸附部的吸入端及支撑板一侧面共处同一平面。
[0014]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让位孔,中部开设有第二让位孔,另一侧开设有第三让位孔;
[0015]第一吸附部固定于第一让位孔内;
[0016]第二吸附部固定于第二让位孔内;
[0017]第三吸附部固定于第三让位孔内。
[0018]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为方形结构;
[0019]第一让位孔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支撑板的一侧的两脚处;第一吸附部为两个,与第一让位孔一一对应;
[0020]第二让位孔为一个,第二吸附部为一个;
[0021]第三让位孔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两脚处;第三吸附部为两个,与第三让位孔一一对应。
[0022]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固定有第三吸附部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与文件册打开装置的导向杆相适配;支撑板通过安装缺口能够滑动连接于导向杆上。
[0023]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转轴;
[0024]转轴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支撑板固定有第三吸附部的一侧的两脚处,轴线均与支撑板所在平面相平行。
[0025]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和转轴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封面翻开用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印刷品的封面能够与支撑板的一侧面相贴合,通过转动支撑板以带动印刷品的封面转动,从而使封面被翻开。其中,支撑板倾斜设置,降低了封面翻开的难度。第一吸附部使得封面位于书口的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紧密贴合,第二吸附部使得封面的中部与支撑板的中部部紧密贴合,第三吸附部使得封面位于书脊的一侧与支撑板的另一侧紧密贴合,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和第三吸附部相配合,使得封面和支撑板的一侧面贴合的更紧密。在封面被翻开的过程中,封面不易从支撑板上脱落,有效地提升了封面翻开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线”、“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参照图1,作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包括支撑板110、第一吸附部120、第二吸附部130和第三吸附部140。第一吸附部120固定于支撑板110的一侧,第二吸附部130固定于支撑板110的中部,第三吸附部140固定于支撑板110的另一侧。
[0034]在此实施例中,欲将印刷品的封面打开时,印刷品的书脊位于下方,书口位于上方,封面翻开用装置整体位于印刷品的封面侧。印刷品的封面能够与支撑板110的一侧面相贴合,通过转动支撑板110以带动印刷品的封面转动,从而使封面被翻开。其中,支撑板110倾斜设置,降低了封面翻开的难度。此时,第一吸附部120位于支撑板110的上部,第二吸附部130位于支撑板110的中部,第三吸附部140位于支撑板110的下部。第一吸附部120使得封面的上部与支撑板110的上部紧密贴合,第二吸附部130使得封面的中部与支撑板110的中部部紧密贴合,第三吸附部140使得封面的下部与支撑板110的下部紧密贴合,第一吸附部120、第二吸附部130和第三吸附部140相配合,使得封面和支撑板110的一侧面贴合的更紧密。在封面被翻开过程中,封面不易从支撑板110上脱落,使得封面翻开过程稳定高效地进行,有效地提升了封面翻开的效率。
[0035]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吸附部120为中空结构,一端为吸入端,另一端端为吸出端。即,第一吸附部120的朝上的一端为吸入端,朝下的一端为吸出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吸出端与第一真空抽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面翻开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第一吸附部、第二吸附部和第三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附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第三吸附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面翻开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部中空,轴线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一端为吸入端,另一端为吸出端,能够与第一真空抽气装置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翻开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端的口径大于所述吸出端的口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翻开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附部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同;所述第三吸附部的吸出端能够与第二真空抽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吸附部中空,轴线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一端为出气端,另一端为进气端;所述第二吸附部的进气端能够与压缩气源连通;所述第一吸附部的吸入端、所述第二吸附部的出气端、所述第三吸附部的吸入端及所述支撑板一侧面共处同一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封面翻开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让位孔,中部开设有第二让位孔,另一侧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驰野联创机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