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48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解决了目前大尺寸触摸屏的控制电路中缺乏针对瞬态干扰的保护电路的技术问题。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电路,其连接有电源电路;保护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其中,微控制器电路具有微控制器U1,保护电路包括连接器P1、二极管TVS1、二极管TVS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R6。R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触摸屏电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如今的触摸屏不仅仅出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类电子产品上,在商务会议交互、智能教育黑板及广告屏等智能终端上也随处可见。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对触摸屏的规格尺寸提出了更多差异化要求,理想的触摸屏应具备尺寸合适、响应迅捷、精确可控等特点。
[0003]电路的接通或断开、电源的变化、电路参数的变化、电路的改变等,都会极易导致瞬态干扰,特别是对于大尺寸触摸屏来说,由于屏幕尺寸较大,会更容易引起电压及电流的瞬态干扰,但目前大尺寸触摸屏的控制电路中缺乏针对瞬态干扰的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解决了目前大尺寸触摸屏的控制电路中缺乏针对瞬态干扰的保护电路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电路,其连接有电源电路;保护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具有微控制器 U1,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连接器P1、二极管TVS1、二极管TVS2、电阻R1、电阻 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连接器P1的10引脚均与所述二极管TVS1的1引脚和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连接器P1的8引脚均与所述二极管TVS2的1引脚和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二极管TVS1的2引脚和所述二极管TVS2的2引脚分别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5引脚和6引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1引脚和2引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3引脚和4 引脚相连接后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1均与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 R5和所述微控制器U1的3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均与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 R6和所述微控制器U1的25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 R5和所述电阻R6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
[0007]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7;所述微控制器U1的23引脚与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24引脚与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32引脚均与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45引脚与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 的50引脚与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51引脚与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分别接地。
[0008]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USB接口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USB接口电路包括USB母座J1、电阻R8和电阻R9,所述USB母座 J1的1引脚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2引脚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3引脚与所述电阻R9连
接,所述USB母座J1的6引脚、 7引脚、8引脚和9引脚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8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46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47引脚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4 引脚和5引脚相连接后接地。
[0009]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TVS3、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和电容C7,所述二极管TVS3的1引脚均与所述USB母座J1 的1引脚和所述电感L2连接,所述二极管TVS3的2引脚、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3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容C7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L1 接地,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感L2连接的端点为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
[0010]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还包括电容C8,所述电容 C8一端均与所述二极管TVS3的1引脚和所述电感L2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二极管TVS3的2引脚、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3连接。
[0011]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还包括电容C9,所述电容 C9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8、所述二极管TVS3的1引脚和所述电感L2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8、所述二极管TVS3的2引脚、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3连接。
[0012]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还包括电容C10,所述电容 C10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7和所述电感L2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7和所述电感L3连接。
[0013]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和电容C11,所述稳压芯片U2的1引脚和3引脚相连接的端点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4引脚与所述电容C11 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2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 U2的5引脚为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电容C12,所述电容 C12一端均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1引脚和3引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2引脚和所述电容C11连接。
[0015]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电容C13,所述电容 C13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5引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11、所述电容C12和所述稳压芯片U2的2引脚连接。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护电路,微控制器的UART的接收和发送引脚均设瞬态二极管,以及串并联多个电阻,使得使瞬态干扰得到了有效抑制,进而保护电路,防止电路损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微控制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USB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滤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稳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电路,其连接有电源电路;保护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具有微控制器U1,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连接器P1、二极管TVS1、二极管TVS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连接器P1的10引脚均与所述二极管TVS1的1引脚和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连接器P1的8引脚均与所述二极管TVS2的1引脚和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二极管TVS1的2引脚和所述二极管TVS2的2引脚分别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5引脚和6引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1引脚和2引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连接器P1的3引脚和4引脚相连接后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1均与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5和所述微控制器U1的3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均与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R6和所述微控制器U1的25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7;所述微控制器U1的23引脚与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24引脚与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32引脚均与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容C3连接,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45引脚与所述电容C4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50引脚与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51引脚与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容C3、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分别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触摸屏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USB接口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USB接口电路包括USB母座J1、电阻R8和电阻R9;所述USB母座J1的1引脚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2引脚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3引脚与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6引脚、7引脚、8引脚和9引脚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8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46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与所述微控制器U1的47引脚连接,所述USB母座J1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燕冯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