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30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池体、隔板和过滤板;所述池体左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下方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内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池体右侧上方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前后方对称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池体连通处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插板;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计,能够保证布水均匀,防止卷起已沉淀的泥土,同时通道布置于池体和第一挡板的中间区域,可以将漂浮物进行排出,减轻人工作业。减轻人工作业。减轻人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但是目前的沉淀池无法对较轻的漂浮物进行过滤去除,只能由工作人员进行打捞,同时在泥土沉淀过程中,由于布水不均,造成水流卷起已沉淀的泥土,影响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计,能够保证布水均匀,防止卷起已沉淀的泥土,同时通道布置于池体和第一挡板的中间区域,可以将漂浮物进行排出,减轻人工作业。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池体、隔板和过滤板;所述池体左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池体下方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内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池体右侧上方设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前后方对称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池体连通处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插板;所述隔板上对称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池体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隔板右侧与出水口面接触,所述隔板上均匀设有缺口;所述过滤板与池体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板布置于出水口后方。
[0005]优选的,所述池体前后方对称设有多个辅助管路。
[0006]优选的,所述通道的底部为倾斜平面。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均匀设有条形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进水口下方,所述第二通孔位于进水口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面积与第一通孔的面积比为1:5。
[0010]优选的,所述池体下方两侧的内壁为倾斜布置,所述池体与通道连通处设有滑槽,所述插板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辅助管路可以在需要对池体进行清理时,辅助排出已经沉淀的上方污水,而后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2、通道底部采用倾斜平面,便于对漂浮物进行清理,防止出现残留,而池体下方两侧采用倾斜布置,可以便于沉淀的泥土向中部聚集,方便清理;3、过滤板可以对漂浮物进行再次过滤,保证流出的水中没有漂浮物存在,提升水质的情况;4、第一通孔的位置可以避免水流直接冲向第二挡板,同时增加水流通过的时间,提高过滤效率,而第二通孔设计在上方,则可以便于已经沉淀的水流顺利通过,避免对底部水流的干扰;5、第三通孔面积为第一通孔面积的5倍,可以提升布水效果,避免进入的水流沿着第一挡板向下冲击池体底部,造成沉淀的泥土翻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整体俯视图;
[0014]图3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池体全剖示意图;
[0016]图5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池体;2、隔板;3、过滤板;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101、进水口;102、出泥口;103、出水口;104、通道;105、插板;106、辅助管路;107、滑槽;201、螺纹杆;202、缺口;301、条形孔;401、第一通孔;402、第三通孔;50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5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隔板2和过滤板3;所述池体1左侧设有进水口101,所述池体1下方设有出泥口102,所述池体1内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所述第一挡板4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01,所述第二挡板5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01,所述池体1右侧上方设有出水口103,所述池体1前后方对称设有通道104,所述通道104与池体1连通处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插板105;所述隔板2上对称设有螺纹杆201,所述螺纹杆201与池体1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隔板2右侧与出水口103面接触,所述隔板2上均匀设有缺口202;所述过滤板3与池体1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板3布置于出水口103后方;所述池体1前后方对称设有多个辅助管路106;所述通道104的底部为倾斜平面;所述过滤板3上均匀设有条形孔301;所述第一通孔401位于进水口101下方,所述第二通孔501位于进水口101上方;所述第一通孔401下方设有第三通孔402,所述第三通孔402的面积与第一通孔401的面积比为1:5;所述池体1下方两侧的内壁为倾斜布置,所述池体1与通道104连通处设有滑槽107,所述插板105与滑槽107滑动连接。
[0020]使用时,结合土1至图5所示,污水由进水口101进入冲向第一挡板4,随着将水将池体1填满后,后续水流由进水口101进入后,通过第一通孔401和第三通孔402流入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的中间区域内,同时跟随进入的漂浮物浮力较大,会聚集在第一挡板4和池体1左壁处,水流中夹杂的泥土在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间进行沉淀,同时第二挡板5的下边相对于第一挡板4的下边位置更靠下,可以减轻底部水流的流动,保持底部水流稳定,提升沉淀效果,沉淀的泥土沿着池体1底部的倾斜内壁向中部的出泥口102聚集,方便进行清理,经过沉淀后,上方水流通过第二通孔501,进入到第二挡板5和池体1右壁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向右流动过程中,通过中间设置的导向板使水流向下,通过改变水流方向,延长水流的通过时间,再次进行沉淀处理,随后上方的水流通过隔板2上的缺口202进入到出水口103内,水流在流动时通过过滤板3,过滤板3上的条形孔301再次对水中的漂浮物进行过滤,随后流出。
[0021]结合图1和图4所示,可以预先在出泥口102处安装螺旋叶片,配合出泥口底部的圆
弧形形状,通过螺旋叶片转动对出泥口102的泥料进行清理;在清理前,因为池体1内还存有较多的污水,此时可以通过辅助管路106对池体1内的污水进行排放,从而留下池体1底部的泥土。
[0022]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池体1左壁和第一挡板4之间存在较多的漂浮物时,向上拉动两侧的插板105,使插板105脱离与滑槽107接触,从而打开通道104与池体1的连接处,在水流的带动下,将漂浮在水面的杂物冲向通道104内排走,实现漂浮物的清理,无需人工进行打捞,清理完毕后,再次插入插板105即可;为了防止漏水,可以在滑槽107内添加密封条,提升整体的密封性。
[0023]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当过滤板3上存在较多的漂浮物时,影响水流流动,可以向上拉起过滤板3,过滤板3绕着池体1转动,从而对过滤板3上的漂浮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隔板(2)和过滤板(3);所述池体(1)左侧设有进水口(101),所述池体(1)下方设有出泥口(102),所述池体(1)内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所述第一挡板(4)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01),所述第二挡板(5)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01),所述池体(1)右侧上方设有出水口(103),所述池体(1)前后方对称设有通道(104),所述通道(104)与池体(1)连通处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插板(105);所述隔板(2)上对称设有螺纹杆(201),所述螺纹杆(201)与池体(1)采用螺纹连接,所述隔板(2)右侧与出水口(103)面接触,所述隔板(2)上均匀设有缺口(202);所述过滤板(3)与池体(1)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板(3)布置于出水口(103)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方伟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星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