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开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18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开关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装置小型化。U相的真空容器10中的断路器18通过操作杆24、驱动杆78与操作器22连接;V相的真空容器12中的断路器18通过操作杆24、驱动杆78与操作器22连接;W相的断路器18通过操作杆24、驱动杆78与操作器22连接。通过各操作器22闭合操作时,由电磁铁74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于驱动杆78、操作杆24使各断路器18闭合;各操作器22断开操作时,跳开弹簧80螦蓄积的弹力作用于驱动杆78、操作杆24使各断路器18断开的同时,由各相的操作器22产生的操作力通过连杆机构26传递到其它两相,使三相的各相操作器22一起进行闭合或断开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开关机构,特别是涉及适于用作具有多个装于真空容器内的开关、及用来操作各开关的操作器的电力系统的配电设备的真空开关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中,开关机构作为配电设备的重要部件设置在配电系统中。过去,作为这种开关机构,虽多采用气体绝缘方式,但为了实现小型化,也有采用FS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气体绝缘方式。然而,若采用FS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由于有致使环境恶化的危险,因而,近年来,提出了采用真空绝缘作为绝缘介质的绝缘方式的方案。作为真空绝缘方式的开关机构,例如,具有如下的结构在真空容器内装有多个固定电极与活动电极相对配置的主电路开关部分,活动电极与母线侧导体连接,固定电极与负载侧导体连接,各主电路开关部分以灭弧罩覆盖,各母线导体通过可挠性导体连接(参考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8685号公报,第3页至第6页,图1~图3)。若采用这种真空开关机构,由于采用真空绝缘方式,与气体绝缘方式相比还可缩短绝缘距离,可使真空开关机构更紧凑。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各主回路开关部分以灭弧罩覆盖,因而,在发生短路等事故时,实施跳闸动作,在活动电极与固定电极分离时,即使从各电极产生金属蒸气,也可由灭弧罩将金属蒸气遮挡。但是,为了使装置小型化,对于简化连接各主回路开关部分的操作器的结构,或者致力于改进操作器与各主回路开关部分的位置关系方面重视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使装置小型化。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开关机构,通过各操作杆分别将真空容器中的多个开关及用于分别操作多个开关的多个操作器进行连接,当闭合各开关时,由各操作器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操作杆上,从而使各开关闭合;当断开各开关时,将与电磁力反方向的弹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操作杆上,从而使各开关断开;各操作器通过相互有关联的其它操作器和连杆机构相互连接。真空容器内的多个个开关以及操作各个开关的各个操作器通过各个操作杆连接起来,各个开关闭合作业时,操作器以电磁力作为操作力通过各个操作杆使开关闭合,各个开关断开作业时,与电磁力相反的弹性力作为操作力通过各个操作杆使开关断开,各个操作器与其他有关联的操作器由连杆机构相互连接。若采用上述装置,各开关闭合时,由于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从各操作器作用于各操作杆,因而,在各开关闭合时,与将弹性力(弹簧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各操作杆相比,可使操作器本身小型化,另外,由于通过连杆机构将相互有关联的多个操作器相互连接,因而,可抑制各开关闭合及断开动作的误差。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1图1所示的真空开关机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真空开关机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处于断开位置的操作器与连杆机构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闭合位置的操作器与连杆机构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开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1图1所示的真空开关机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真空开关机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面图。图1至图3中,作为配电系统中配电设备的一个重要部件,三相用真空开关机构具有不锈钢制的U相真空容器10、V相真空容器12、W相真空容器14,各相真空容器10、12、14内,接地用开关16、断路器(或称负载开关)18与#1线路~#3线路对应各装三台。与各相的接地用开关16、断路器18对应,在各相的真空容器10、12、14的上方,配置用于开关操作接地用开关16的操作器20、和用于开关操作断路器18的操作器22各三台。三相各相的操作器18和22相互错开配置,每一相以同一平面为基准交错配置。并且,各相的操作器20通过操作杆24与接地用开关16连接,各相的操作器22通过操作杆24与断路器18连接。就是说,各相的操作器20、22与接地用开关16、断路器18相对地配置于真空容器10、12、14的上方,而且沿操作杆24的轴线配置在与接地用开关16、断路器18同一轴线上。另外,各相的#1线路~#3线路的操作器20、22采用相互分离的结构使每条线路都能相互独立地动作。与之相对,#1线路的操作器20、22,#2线路的操作器20、22,#3线路的操作器20、22中,为了使同一线路的三相可以同时动作,相互有关联的同类之间通过连杆机构26将属于同一线路的各相操作器连接起来。例如,#1线路的U相操作器20、22通过连杆机构26分别与其他两相(V相、W相)的操作器20、22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在作为接地对象的真空容器10、12、14中,配置与各个断路器18对应的电缆头28。各电缆头28以其一部分从下部板件30的通孔32由真空容器10、12、14的下部一侧突出到外部的状态,固定于下部板件30上。电缆头28由以铜制成圆柱状的导体34,和覆盖导体34的周围的陶瓷制的绝缘套管36构成,在导体34的轴向端部形成螺纹38。在该螺纹38上固定有与配电系统连接的电缆。导体34的一端通过电缆与三相中各相的负载侧导体或母线侧导体连接。导体34的另一端与断路器18连接,同时通过平板状导体40与接地用开关16连接。#1线路~#3线路的断路器18作为分别开关连接负载侧导体与母线侧导体的各相的通电线路的控制开关,具有活动电极42和固定电极44,活动电极42与固定电极44作相对配置。活动电极42的上部与操作杆24连接的同时,通过可挠性导体46与导体48连接。导体48做成平板状,并沿#1~#3线路的断路器18。该导体48在与各断路器18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形成通孔50,在各通孔50中插入可往复运动(上下运动)的各操作杆24。另外,操作杆24也插入上部板件52的通孔54中并可作往复运动(上下运动)。该操作杆24的上部以筒状的波纹管56、圆盘状的基座58覆盖,波纹管56固定在上部板件52的内壁面上,基座58固定在上部板件52的表面。各接地用开关16作为用于将各断路器18接地的开关,具有活动电极60和固定电极62,活动电极60与固定电极62作相对配置。固定电极62与导体40连接,导体40的固定电极62一侧由陶瓷制的支持部件64支持,支持部件64固定于下部板件30上。活动电极60与操作杆24连接的同时,通过可挠性导体66与导体68连接。导体68与导体48同样做成平板状,沿#1~#3线路的断路器16配置,其端部与接地端子70连接。就是说,接地用开关16的结构为活动电极60、固定电极62相互接触上时,各断路器18通过导体40、接地用开关16、可挠性导体66、导体68、接地端子70接地。另外,导体68上设有用于使操作杆24可作往复运动(上下运动)的通孔(未图示),。还有,与接地用开关16连接的操作杆24的周围也用波纹管56、基座58覆盖。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各相的操作器20、22固定在固定板72上,固定板72支持在配电盘(未图示)上。各相的操作器20、22,按#1~#3线路呈一列配置,由电磁铁74、永久磁铁76、驱动杆78等构成,用于在断路器18闭合时,使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在操作杆24上。另外,各操作器20、22的结构具有跳开弹簧80,用于断路器18在断开时,使与电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容纳在真空容器中的开关及多个操作器,这些操作器通过各操作杆分别与上述各开关连接,对上述各操作杆作用操作力并开闭上述各开关;当闭合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闭合;当断开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与上述电磁力反方向的弹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断开;上述各操作器与有关联的其它操作器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26 2003-4333761.一种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容纳在真空容器中的开关及多个操作器,这些操作器通过各操作杆分别与上述各开关连接,对上述各操作杆作用操作力并开闭上述各开关;当闭合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闭合;当断开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与上述电磁力反方向的弹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断开;上述各操作器与有关联的其它操作器相互连接。2.一种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容纳在真空容器中的开关和多个操作器;其中,这些开关以三相中的各相的负载侧导体或母线侧导体作为连接对象,这些操作器通过各操作杆分别与上述多个开关连接,对上述各操作杆作用操作力,从而开闭上述各开关;当闭合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闭合;当断开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与上述电磁力反方向的弹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断开;上述各相的操作器与有关联的其它两相操作器相互连接。3.一种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接地对象的真空容器、容纳在上述真空容器内的多个开关和多个操作器;其中,这些开关以三相中的各相的负载侧导体或母线侧导体作为连接对象,这些操作器通过各操作杆分别与上述多个开关连接,对上述各操作杆作用操作力,从而开闭上述各开关;当闭合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电磁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闭合;当断开上述各开关时,上述各操作器将与上述电磁力反方向的弹力引起的操作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杆上,从而使上述各开关断开;上述各相的操作器与有关联的其它两相操作器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开关和上述多个操作器,相互有关联者之间在上下分开配置的同时,沿着上述各操作杆的轴线作同轴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操作器与上述多个开关相对置地配置于上述真空容器的上方,而且,沿着上述各操作杆的轴线与上述多个开关作同轴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开关的结构为,在各相中具有多台控制用开关和接地用开关;其中,这些控制用开关分别用于开闭连接三相中各相的负载侧导体和母线侧导体的各相的通电电路;这些接地用开关分别与上述各相的控制用开关连接并将上述各相的控制用开关接地;上述各相的控制用开关和上述各相的接地用开关在每一相中以同一平面上作为基准呈锯齿状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开关具有与上述各操作杆连接的活动电极和与上述活动电极相对置地配置并与电缆头连接的固定电极;上述各开关的电缆头固定于上述真空容器上,并使电缆头的一部分突出于真空容器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关联的各操作器通过连杆机构相互连接;上述连杆机构具有沿与上述操作杆交叉的方向可往复运动地配置的连接杆,与上述操作杆连接接的驱动杆及可转动地分别与上述驱动杆和上述连接杆连接的连杆;上述连杆可以将沿上述驱动杆的轴向的垂直方向的力变换成用于使上述连接杆往复运动的水平方向的力。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操作器具有驱动杆,固定在上述驱动杆上的活动铁心,与上述活动铁心相对置地配置在比上述活动铁心更靠操作杆一侧的固定铁心,电磁铁以及跳开弹簧;其中,上述驱动杆可自由往复运动地与上述各操作杆同轴配置,其一端与上述各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芳树土屋贤治小林将人喜久川修一加藤公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