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操作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96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向操作开关,包括:形成有具有底面的凹部的绝缘性壳体;设置在底面上的外侧固定接点;设置在底面上的多个内侧固定接点;覆盖壳体的凹部并具有孔的导电性盖板;收容在壳体凹部内的弹性导体板制的可动接点;操作体;与外侧固定接点和多个内侧固定接点分别电气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的多个端子;以及与盖板电气连接、且与外部连接的端子。多个内侧固定接点,以比凹部底面上的规定的点与外侧固定接点之间的距离短的规定距离从规定点离开。盖板的孔形成在凹部底面上的规定点的上方。可动接点的外周端部放置在外侧固定接点上,凹面与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相对。操作体具有操作轴部和导电性凸缘部。该多向操作开关是小型、薄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携带式电话、寻呼机等移动体通信设备和遥控器、音响设备、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数码相机等小型化及多功能化的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等,并通过操作轴部的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而被驱动的多向操作开关
技术介绍
用图8~附图说明图12对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440号公报所揭示的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进行说明。图8是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沿10-10线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剖视图。从上面看,大致正方形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1形成朝上方开口的凹部。在壳体1的凹部底面的中央部设有中央固定接点2A,在上述凹部的外缘部,2个外侧固定接点2B设置在相对于中央固定接点2A相互对称的位置上。在上述凹部的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与外侧固定接点2B的中间,从中央固定接点2A以等角度在等间隔的8个方向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内侧固定接点2C。内侧固定接点2C中的4个,从中央固定接点2A朝壳体1的角部对齐的方向被配置,其他4个被配置在它们之间。从外侧固定接点2B中的1个及内侧固定接点2C中的4个分别独立导出的各个端子8B及8C被5个一排配置在壳体1的外侧面1B上,同样,从外侧固定接点2B中的另外1个及内侧固定接点2C中的另外4个分别独立导出的各个端子8B及8C,也5个一排被配置在外侧面1B的相反侧的外侧面1C上。如图9所示,从中央固定接点2A导出的端子8A,从壳体1的凹部中央部通过内侧固定接点2C中的2个之间而被设置在与壳体1外侧面1B、1C不同的外侧面1A上。形成圆形拱顶状的弹性金属薄板制成的可动接点3,外周下端部放置在外侧固定接点2B上并收容在壳体1的凹部内。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上设有比中央固定接点2A外径大的孔3A,孔3A与中央固定接点2A相对。绝缘材料制的操作体4朝上方突出,并一体形成有可动接点3的拱顶形状的突出方向的垂直方向截面是大致四角形的操作轴4A和位于其下方的凸缘部4B。凸缘部4B下部固接有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铆钉5。从上面看,铆钉5的下方平坦部5A形成为以中央固定接点2A为中心点、中央固定接点2A与内侧固定接点2C之间的距离以上的半径圆形。即,中央固定接点2A和内侧固定接点2C位于下方平坦部5A的下方。铆钉5的下方平坦部5A下表面与可动接点3的孔3A的周围部分上表面抵接,固接有铆钉5的操作体4凸缘部4B收容在壳体1的凹部内。铆钉5的下方平坦部5A的端部分别位于内侧固定接点2C的大致上方。具有在中央部分形成大致四角形的轴承部6A的金属板制盖板6,以使操作体4的操作轴4A朝上方突出地由轴承部6A保持操作体4。盖板6的轴承部6A的大致四角形各边与壳体1的外周边平行地固接在壳体1上,并覆盖壳体1的凹部。另外,操作体4的凸缘部4B上表面与盖板6下表面抵接。即,操作体4的带有铆钉5的凸缘部4B被夹在盖板6下表面与可动接点3上表面之间,在操作力没有作用于图10所示的操作轴4A上的通常状态下,操作体4保持与壳体1的凹部底面垂直的中立的位置。操作旋钮7安装在操作体4的操作轴4A上端部。对以上结构的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图12是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操作体4处于中立的位置,在没有操作力作用于操作轴4A时,外侧固定接点2B、内侧固定接点2C、中央固定接点2A之间都是不导通状态的通常状态。另外,内侧固定接点2C之间也是不导通状态。如图11所示,若将安装在操作体4的操作轴4A上端部的操作旋钮7左上表面朝方向D11按压,则操作体4以凸缘部4B的右侧上端部4B1为支点倾斜。这样,固定于凸缘部4B下表面的铆钉5下方平坦部5A的左侧端部5A1,将配设在左侧的内侧固定接点2C上方的可动接点3上表面左侧部分下压。与此同时,可动接点3的该部分发生咔哒感,发生局部挠曲。上述左侧的内侧固定接点2C与外侧固定接点2B之间通过可动接点3导通,与固定接点2C、2B对应的规定端子8C、8B之间导通。此时,因为在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设有范围比中央固定接点2A大的孔3A,故中央固定接点2A不会与可动接点3接触。固接在凸缘部4B下表面的铆钉5与操作体4的凸缘部4B成为一体地倾斜,故不会与中央固定接点2A接触。此后,当解除曾经作用于操作旋钮7的力,则拱顶状可动接点3通过自身的回复力而复原,离开上述左侧的内侧固定接点2C。操作体4被推回原来的中立的位置,如图10所示,成为任何固定接点之间都不导通的状态。在将对安装在操作体4上的操作旋钮7上表面进行按压的位置在与内侧固定接点2C对应的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同样对应的规定的内侧固定接点2C与外侧固定接点2B之间导通。与这些固定接点对应的端子8C和8B之间导通,当解除其按压力,则开关返回图10所示的通常的状态。如图12所示,当从上方朝下方的按压力从操作旋钮7的中央上表面向方向D12作用来压下操作体4时,圆形拱顶状可动接点3的中央部分受到固定于操作体4凸缘部4B上的铆钉5下方平坦部5A的向下推压。由此,可动接点3的拱顶状部发生咔哒感,整体发生反转。与此同时,铆钉5下方平坦部5A的中央下部与从可动接点3的孔3A露出的中央固定接点2A抵接,通过与铆钉5接触的可动接点3,中央固定接点2A与外侧固定接点2B之间导通,与它们对应的端子8A和8B之间导通。此后,当解除上述按压力,则操作体4被可动接点3的回复力上推,开关返回图10所示的任何开关接点间都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在上述以往的多向操作开关中,2个外侧固定接点2B和倾倒操作用的8个内侧固定接点2C及按压操作用的中央固定接点2A配设在壳体1的凹部底面上,为了将来自中央固定接点2A的端子8A导出,需要在八个方向均等配置的内侧固定接点2C中的2个之间引出。随着近年来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薄型化的要求而将开关小型化后,接点的间隔变窄,小型化存在局限性。可将从中央固定接点2A导出的端子8A在其他端子与壳体1的绝缘树脂的厚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引出。但是,该场合将端子引出的部分不能在1个平面内形成,故加工变得复杂,而且需要使壳体1加厚,难以使开关薄形化。
技术实现思路
多向操作开关包括形成有具有底面的凹部的绝缘性壳体;设置在底面上的外侧固定接点;设置在底面上的多个内侧固定接点;覆盖壳体的凹部并具有孔的导电性盖板;以具有凹面、该凹面的相反侧的凸面和外周端部的拱顶形状而收容在壳体凹部内的弹性导体板制的可动接点;操作体;与外侧固定接点和多个内侧固定接点分别电气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的多个端子;以及与盖板电气连接、且与外部连接的端子。多个内侧固定接点,设置成以比凹部底面上的规定的点与外侧固定接点之间的距离短的规定距离从规定点离开。盖板的孔形成在凹部底面上的规定点的上方。可动接点的外周端部放置在外侧固定接点上,凹面与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相对。操作体具有插入盖板的孔内、与盖板电气绝缘的操作轴部;与操作轴部结合、且设置在盖板与可动接点的凸面之间的导电性凸缘部。该多向操作开关是小型、薄型。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沿3-3线的实施形态的多向操作开关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的多向操作开关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向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具有底面的凹部、具有外表面的绝缘性的壳体;设置在底面上的外侧固定接点;内侧固定接点,其设置在所述底面上,以比所述底面上的规定点与所述外侧固定接点之间的距离短的规定距离从所述规定 点离开;导电性盖板,其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并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所述规定点上方的孔;弹性导体板制的可动接点,其所述外周端部以具有凹面和所述凹面的相反侧的凸面和外周端部的拱顶形状被放置在所述外侧固定接点上,且以所述凹面与 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相对、所述凹面的最深点位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的所述规定点的上方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内;操作体,其具有插入所述盖板的所述孔内并与所述盖板电气绝缘的操作轴部、以及导电性凸缘部,该导电性凸缘部与所述操作轴部 结合,且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可动接点的所述凸面之间、位于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的上方,在所述操作轴没有被操作的通常状态下,所述盖板与所述可动接点的所述凸面抵接;分别与所述外侧固定接点和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电气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 述外表面上的多个第1端子;以及与所述盖板电气连接、且与多向操作开关的外部连接的第2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4-9 2004-1152851.一种多向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具有底面的凹部、具有外表面的绝缘性的壳体;设置在底面上的外侧固定接点;内侧固定接点,其设置在所述底面上,以比所述底面上的规定点与所述外侧固定接点之间的距离短的规定距离从所述规定点离开;导电性盖板,其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并具有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所述规定点上方的孔;弹性导体板制的可动接点,其所述外周端部以具有凹面和所述凹面的相反侧的凸面和外周端部的拱顶形状被放置在所述外侧固定接点上,且以所述凹面与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相对、所述凹面的最深点位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的所述规定点的上方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内;操作体,其具有插入所述盖板的所述孔内并与所述盖板电气绝缘的操作轴部、以及导电性凸缘部,该导电性凸缘部与所述操作轴部结合,且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可动接点的所述凸面之间、位于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的上方,在所述操作轴没有被操作的通常状态下,所述盖板与所述可动接点的所述凸面抵接;分别与所述外侧固定接点和所述多个内侧固定接点电气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的多个第1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政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