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64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其中,装配楼板包括预制件主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支座及预应力筋锚具;所述预制件主体包括若干板预制件,所述若干板预制件包括若干中间板预制件和边板预制件;所述中间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之间;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放置所述预应力筋的穿筋通道,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在所述穿筋通道中;所述预应力筋支座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的预应力筋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施工速度更快且可防止拼接缝产生裂缝。生裂缝。生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渐兴起。装配式建筑中,楼板目前主要采用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0003]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可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如果按预制底板分类,根据受力钢筋种类不同可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又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等。
[0004]但是不管混凝土叠合楼板如何分类,其预制底板拼接时只有两种方式:1)预制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这种方式做法为:预制底板拼接位置出筋且相互间拉开一定间距,先连接预制底板钢筋再后浇混凝土。2)预制底板间“密拼”。即预制底板间没有后浇带,相互咬合或紧贴“密拼”。
[0005]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缺点:
[0006]1)预制底板间做后浇混凝土带。这种方式需要连接预制底板钢筋且需要安装后浇带的模板,施工工艺复杂,无法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便、安装效率高的优势。
[0007]2)预制底板间“密拼”。这种方式施工方便、安装效率高,但是建成后在拼缝位置容易产生裂缝。这种裂缝虽然不影响结构安全,但是用户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影响市场推广应用。
[0008]此外,不管叠合楼板采用何种形式,由于需要现场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实际施工时,需要等待楼板叠合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向上装配施工,这严重妨碍了装配施工速度,也因此削弱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0009]国内外装配式楼板的研究及应用中,也有人尝试使用全预制板装配技术,但是全预制板装配而成的楼板存在拼缝容易开裂渗漏、整体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目前装配式楼板常用的依然是叠合楼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叠合楼板及全预制板楼板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楼板,旨在提供一种施工速度更快、能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装配楼板。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楼板,包括预制件主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支座及预应力筋锚具;
[0013]所述预制件主体包括若干板预制件,所述若干板预制件包括若干中间板预制件和
边板预制件;所述中间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之间;
[0014]本技术并不限定两块边板预制件之间必须放置中间板预制件。
[0015]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放置所述预应力筋的穿筋通道,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在所述穿筋通道中;
[0016]所述预应力筋支座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的预应力筋支座上。
[0017]本技术预应力筋优选高强钢筋;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在固定端优选帮条锚具或螺丝端杆模具,在张拉端优选螺丝端杆锚具;
[0018]进一步的,所述穿筋通道为穿筋凹槽或穿筋孔洞。
[0019]进一步的,所述穿筋通道的方向与所述板预制件相互拼接时的拼接缝相交的夹角为60
°
~120
°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板上部钢筋及混凝土叠合层现浇件;所述混凝土叠合层现浇件设置在所述板预制件主体上;所述板上部钢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板预制件主体固定在结构梁和/或剪力墙上的连接部。
[0022]进一步的,所述板预制件与结构梁和/或剪力墙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板底筋和板上部钢筋;所述板底筋及板上部钢筋,各自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板预制件主体内,各自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梁和/或剪力墙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及所述边板预制件的最大厚度均与楼板的厚度相同。
[0024]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预制件的两侧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一侧均设置有“L”形的槽口;相面对设置的所述槽口形成凹型槽口,所述凹型槽口内设有第一混凝土现浇件。
[0025]所述“L”形槽口内,出于增加板预制件与第一混凝土现浇件之间粘结的目的,可设置局部肋条或粗糙面;或者出于提高施加预应力时板预制件局部稳定的目的,设置局部肋条等。本技术并不限定在所述槽口内的这些局部做法。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连接加强件;所述连接加强件一端设置在所述板预制件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混凝土现浇件内。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结构梁或剪力墙的叠合层内,所述支撑件长度与结构梁或剪力墙的宽度相等,用于预应力筋跨越结构梁或剪力墙时顶紧结构梁或剪力墙两侧的所述板预制件。本技术不限定所述支撑件的材料及截面形状。
[00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包括结构梁和/或剪力墙及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装配楼板;所述结构梁和/或剪力墙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板预制件主体与所述结构梁和/或剪力墙的第二混凝土现浇件。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在板预制件主体拼接缝的相交方向设置了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可对板预制件主体持续施加挤压应力,可防止楼板建成后沿拼缝位置产生裂缝;
[0031]2)本技术提供了全预制板楼板装配技术,全预制板楼板后浇混凝土的区域很小,因此不需要等待后浇混凝土达到强度即可连续快速进行装配施工。因此每一层楼板装配施工完成后,可立即向上施工,明显加快了装配施工速度,充分发挥了装配式建筑的优
势。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3]图1为实施例1中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主视图;
[0034]图2为实施例1中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俯视图;
[0035]图3为实施例1中,边板预制件与结构梁的连接示意图;
[0036]图4为实施例1中,边板预制件沿拼接缝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实施例1中,中间板预制件沿拼接缝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实施例1中,边板预制件或中间板预制件沿拼接缝平行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实施例2中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主视图;
[0040]图8为实施例2中,边板预制件与结构梁的连接示意图;
[0041]图9为实施例3中预应力筋穿越结构梁时,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俯视图;
[0042]图10为实施例4中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43]图11为实施例5中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44]标记说明:1、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件主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支座及预应力筋锚具;所述预制件主体包括若干板预制件,所述若干板预制件包括若干中间板预制件和边板预制件;所述中间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之间;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放置所述预应力筋的穿筋通道,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在所述穿筋通道中;所述预应力筋支座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的预应力筋支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筋通道为穿筋凹槽或穿筋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筋通道的方向与所述板预制件相互拼接时的拼接缝相交的夹角为60
°
~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上部钢筋及混凝土叠合层现浇件;所述混凝土叠合层现浇件设置在所述板预制件主体上层;所述板上部钢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板预制件主体固定在结构梁和/或剪力墙上的连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预制件与结构梁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强李伟幸马庭欣黄晓楚冼晓咏邱俊彬袁彩霞杨少鑫陈燕欧阳效燃黄思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