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27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包括:支撑机构,设置在吸循环酸槽顶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护栏;输酸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顶面,输酸机构包括一级耐酸碱泵、输酸管和进酸管;抽真空机构,设置在输酸机构右侧,抽真空机构包括透明PU管和真空泵;排酸机构,设置在地下槽顶面,排酸机构包括二级耐酸碱泵、抽酸管和排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处理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酸厂的吸循环酸槽因排污阀被瓷环碎片堵塞,内部残留0.85m高的浓硫酸无法排空,常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拆底部球阀清堵,另一种为安装一台液下泵和软管进行抽酸作业,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此两种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以解决常规处理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包括:
[0005]支撑机构,设置在吸循环酸槽顶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护栏;
[0006]输酸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顶面,输酸机构包括一级耐酸碱泵、输酸管和进酸管;
[0007]抽真空机构,设置在输酸机构右侧,抽真空机构包括透明PU管和真空泵;
[0008]排酸机构,设置在地下槽顶面,排酸机构包括二级耐酸碱泵、抽酸管和排酸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循环酸槽呈圆筒形结构,吸循环酸槽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机构的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吸循环酸槽顶面,护栏呈L形结构,护栏设置在支撑板顶面四角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输酸机构的一级耐酸碱泵安装在支撑板顶面中央左侧位置,一级耐酸碱泵底部的输酸管伸入吸循环酸槽内,一级耐酸碱泵后侧设置有输酸管,输酸管与硫酸运输罐车连通,方便将硫酸转移至吸循环酸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循环酸槽顶面中央位置设置有自流管道,自流管道的头部伸入至吸循环酸槽内部的底端中央位置,自流管道的尾端伸入地下槽内侧底端,自流管道与地下槽连接处的设置有球阀,地下槽呈圆筒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抽真空机构的真空泵设置在自流管道位于支撑板顶部的位置处,透明PU管的一端与自流管道连通,透明PU管另一端与真空泵左侧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酸机构的二级耐酸碱泵安装在地下槽顶面中央位置,二级耐酸碱泵底部的抽酸管伸入地下槽内部底端,二级耐酸碱泵的后侧设置有排酸管,排酸管与硫酸处理装置连通,方便将地下槽内的浓硫酸排放至硫酸处理装置内进行处理。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无动力抽酸装置利用真空泵把自流管道抽真空,由P=ρgh计算可得浓硫酸在自流管道内最大可提高至5.6米,实际只需浓硫酸往上自流3.6米,5

10分钟后,关闭真空泵,打开自流管道后方球阀,便可无动力自流抽酸至地下槽,操作简单、可靠,有效的处理无法排空吸循环酸槽内的浓硫酸,同时极大的保证了人员、设备安全,解决了常规处理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1、支撑座;2、吸循环酸槽;3、支撑机构;31、支撑板;32、护栏;4、输酸机构;41、一级耐酸碱泵;42、输酸管;43、进酸管;5、抽真空机构;51、透明PU管;52、真空泵;6、自流管道;7、球阀;8、排酸机构;81、二级耐酸碱泵;82、抽酸管;83、排酸管;9、地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包括:支撑机构3、输酸机构4、抽真空机构5和排酸机构8。
[0021]具体的,支撑机构3,设置在吸循环酸槽2顶部,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1和护栏32;
[0022]输酸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3顶面,输酸机构4包括一级耐酸碱泵41、输酸管42和进酸管43;
[0023]抽真空机构5,设置在输酸机构4右侧,抽真空机构5包括透明PU管51和真空泵52;
[0024]排酸机构8,设置在地下槽9顶面,排酸机构8包括二级耐酸碱泵81、抽酸管82和排酸管83。
[0025]制酸厂的吸循环酸槽2因排污阀被瓷环碎片堵塞,内部残留0.85m高的浓硫酸无法排空,常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拆底部球阀7清堵,另一种为安装一台液下泵和软管进行抽酸作业,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此两种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因此,本技术的无动力抽酸装置利用抽真空机构5的真空泵52把自流管道6抽真空,由P=ρgh计算可得浓硫酸在自流管道6内最大可提高至5.6米,实际只需浓硫酸往上自流3.6米,5

10分钟后,关闭真空泵52,打开自流管道6后方球阀7,便可无动力自流抽酸至地下槽9,操作简单、可靠,有效的处理无法排空吸循环酸槽2内的浓硫酸,同时极大的保证了人员、设备安全,解决了常规处理方法对人员和设备带来极大安全风险的问题。
[002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3设置在吸循环酸槽2顶部,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1和护栏32,输酸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3顶面,输酸机构4包括一级耐酸碱泵41、输酸管42和进酸管43。
[00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吸循环酸槽2呈圆筒形结构,吸循环酸槽2底部设置有支撑座1,支撑机构3的支撑板31固定安装在吸循环酸槽2顶面,护栏32呈L形结构,护栏32设置在支撑板31顶面四角位置,输酸机构4的一级耐酸碱泵41安装在支撑板31顶面中央左侧位置,一级耐酸碱泵41底部的输酸管42伸入吸循环酸槽2内,一级耐酸碱泵41后侧设置有进酸管43,进酸管43与硫酸运输罐车连通,方便将硫酸转移至吸循环酸槽2内。
[0028]在本实施例中,抽真空机构5,设置在输酸机构4右侧,抽真空机构5包括透明PU管51和真空泵52。
[002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吸循环酸槽2顶面中央位置设置有自流管道6,自流管道6的头部伸入至吸循环酸槽2内部的底端中央位置,自流管道6的尾端伸入地下槽9内侧底端,自流管道6与地下槽9连接处的设置有球阀7,地下槽9呈圆筒形结构,抽真空机构5的真空泵52设置在自流管道6位于支撑板31顶部的位置处,透明PU管51的一端与自流管道6连通,透明PU管51另一端与真空泵52左侧连通,利用真空泵52把自流管道6抽真空,由P=ρgh计算可得浓硫酸在自流管道6内最大可提高至5.6米,实际只需浓硫酸往上自流3.6米,5

10分钟后,关闭真空泵52,打开自流管道6后方球阀7,便可无动力自流抽酸至地下槽9,操作简单、可靠,有效的处理无法排空吸循环酸槽2内的浓硫酸,同时极大的保证了人员、设备安全。
[0030]在本实施例中,排酸机构8,设置在地下槽9顶面,排酸机构8包括二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抽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3),设置在吸循环酸槽(2)顶部,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1)和护栏(32);输酸机构(4),设置在支撑机构(3)顶面,输酸机构(4)包括一级耐酸碱泵(41)、输酸管(42)和进酸管(43);抽真空机构(5),设置在输酸机构(4)右侧,抽真空机构(5)包括透明PU管(51)和真空泵(52);排酸机构(8),设置在地下槽(9)顶面,排酸机构(8)包括二级耐酸碱泵(81)、抽酸管(82)和排酸管(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抽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循环酸槽(2)呈圆筒形结构,吸循环酸槽(2)底部设置有支撑座(1),支撑机构(3)的支撑板(31)固定安装在吸循环酸槽(2)顶面,护栏(32)呈L形结构,护栏(32)设置在支撑板(31)顶面四角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抽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酸机构(4)的一级耐酸碱泵(41)安装在支撑板(31)顶面中央左侧位置,一级耐酸碱泵(41)底部的输酸管(42)伸入吸循环酸槽(2)内,一级耐酸碱泵(41)后侧设置有进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水生刘淦沅林锦富吴鸿俞园
申请(专利权)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