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10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布线基板及使用了该布线基板的光透射性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布线基板,具备:多个电极部(22B)~(25B),其被设在布线基板(20)的一主面的一端侧(20R)布线图案(22)~(25),其与电极部(22B)~(25B)连接;连接部配设区域(20LA),其被设在布线基板(20)的另一端侧(20L)。在该连接部配设区域(20LA)设有连接部(22A)~(25A)在连接部配设区域(20LA)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凹部(32C);在连接部(22A)~(25A)的附近设有弯折部(P-P)。另外,切口部(31)被配设在多个连接部之间或其附近。因此能够提供廉价的布线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布线基板及使用了该布线基板的光透射性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或多样化的发展,在LCD等显示元件的前面侧安装光透射性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并进行通过这些光透射性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显示在显示元件上的文字或符号、图案等的目视选择,进行电子设备的各个功能的切换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多。对于所述的以往的输入装置,将光透射性触摸面板(以后,简称为触摸面板)作为一例参照图7~图9进行说明。图7是以往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触摸面板700,具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薄膜等光透射性的上基板81。上基板81例如形成为矩形状,在其一主面的大致整个面上例如通过真空溅射等形成有由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构成的光透射性的上导电层82。由银或碳等导电膏印刷形成的一对上电极83、84例如沿着上基板81的短边81S及长边81L的外周而被配设。上电极83、84是通过蚀刻或激光切割而去除上导电层82的一部分,再在其去除了的部位利用银或碳来形成的。上电极83、84的一端从上基板81的长边81L和短边81S的边界部81LS延伸配设到长边81L的中央部81LC,其另一端,分别与上导出部83A、84A连接。在上导出部83A、84A的附近配设有伪导出部83B、84B。另外,由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的光透射性的下基板85,与上基板81对置而被配设,在下基板85的一主面的大致整个面上与上导电层82相同地形成有光透射性的下导电层86。一对下电极87、88,是通过蚀刻或激光切割而去除上导电层82的一部分,并在其去除了的部位利用银或碳而形成的。下电极87、88的端部延伸配设到下基板85的长边86L的大致中央部86LC,并分别与下导出部87A、88A连接。在下导出部87A、88A的附近配设有伪导出部87B、88B。另外,在下导出部86的一主面由环氧树脂或硅树脂等绝缘树脂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用于与上导电层82保持规定间隙的多个点状隔垫(未图示)。另外,在上基板81及下基板85的一主面设有在上下面涂敷了粘接剂的镜框状的隔垫89。通过隔垫89相互粘贴它们的外周部使上导电层82与下导电层86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对置。另外,在上基板81和下基板85之间插入夹持有在基板的两面形成了后述的多个布线图案、多个电极部及多个连接部的挠性布线基板10。图8是图7所示的布线基板10的放大图。在布线基板10的一主面的一端10R侧以大致相同的间隔配设有多个电极部12B~15B。电极部12B~15B分别与布线图案12~15连接。连接部12A~15A与布线图案12~15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的构成,电极部12B~15B和连接部12A~15A相互被配置在布线基板10上的离得最远的位置上。从电极部12B、14B延伸的布线图案12、14,沿着布线部件10的一主面上延伸并分别与连接部12A、14A连接。另一方面,从电极部13B、15B延伸的布线图案13、15,经由在从布线基板10的一主面向另一主面配设的贯通孔内填充了导电剂的通孔13C、15C而与配设在另一主面上的下面的布线图案13D、15D连接,其后,延伸而与设在另一主面上的连接部13A、15A连接。图9是图7所示的以往的触摸面板700的剖面图。在上基板81的一主面上的、上电极的各个导出部和布线基板10的各个连接部之间涂敷各相异性粘接剂11,上基板81的上导出部83A、84A分别与上面的连接部12A、14A连接,另外,下基板85的下导出部87A、88A分别与下面的连接部13A、15A连接,构成触摸面板700。此外,在上基板81和下基板85上配设有伪导出部83B、84B、87B及88B。在上基板81和下基板85之间插入夹持布线基板10并通过加热/加压处理连接规定的导出部和连接部的作业时,为了使上基板81和下基板85的厚度作成相同的厚度而配设所述的伪导出部。由此,能够均匀地加压两基板。触摸基板700,被安装在LCD等显示元件的前面。设在布线基板10的一端10R上的电极部12B~15B通过连接用连接器(未图示)等与电子设备的检测电路连接。若由手指或笔等对触摸面板700的成为操作面的上基板81进行按压操作,则上基板81被按压弯折后的部位的上导电层82与下导电层86接触。从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分别经由连接部12A、14A向上电极83和84之间及经由连接部13A、15A向下电极87和88之间施加电压。通过施加后的电压和电流,求出各个上下电极之间的电阻成分。通过这些电阻成分的比检测被按压后的位置并进行电子设备的各个功能的切换。由连接部12A、14A检测上电极侧的电阻成分Rx,由连接部13A、15A检测下电极侧的电阻成分Ry。由配设在布线基板10的一端部10R中的电极部12B、14B将电阻成分Rx的大小发送给检测电路,由电极部13B、15B将电阻成分Ry的大小发送给检测电路。此外,作为有关该申请的专利技术的以往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日本专利公开的特开2003-108302号公报。但是,在所述以往例的布线基板及使用了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中,上下各个电极的电阻成分中的上面的上电极侧的电阻成分Rx,由上面的连接部12A、14A检测出,并经由延伸的布线图案12、14利用电极部12B、14B直接发送给检测电路。另一方面,下面的下电极侧的电阻成分Ry,由下面的连接部13A、15A检测出,从下面的布线图案13D、15D、通过通孔13C、15C、经由在上面改变了位置的布线图案13、15、利用电极部13B、15B发送给检测电路。以往的布线基板及触摸面板,需要连接与相互对置的上下电极之间对应的布线基板10的连接部。因此,在布线基板10的一主面及另一主面上必须形成两面的布线图案及通孔。因此,产生制造工序增加,输入装置昂贵等不良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布线基板,具备第1及第2电极部,其被设在布线基板的一主面上;第1及第2连接图案,其一端分别与第1及第2电极部连接;第1及第2连接部,其与第1及第2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配设区域,其配设有第1及第2连接部;凹部,其被设在连接部配设区域,并且该凹部处不存在布线基板的部件;弯折部,其被配设在连接部配设区域和第1及第2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之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布线基板,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之间配设有切口部。另外,切口部与弯折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另外,弯折部与布线基板的长边方向平行或正交配设。另外,凹部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的大致中央部、或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1个、和另一连接部的至少1个之间。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凹部,而将多个连接部中的至少1个从连接部布线区域的大致中央部向外方向弯折了时,在其弯折后的连接部呈现出凹部。另外,在由弯折部弯折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中的某一个时,能够将弯折后的连接部收纳在所述凹部中。另外,弯折部的一部分与被设在布线基板的一部分中的凹陷连通。另外,在由弯折部弯折第1或第2连接部时,连结第1及第2连接部的线段被设置在与布线基板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同一个线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具备所述布线基板,还具备上基板,在上基板的一主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形成有上导电层及与所述上导电层连接的上电极;下基板,在下基板的一主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线基板,其中,具备:第1及第2电极部,其被设在所述布线基板的一主面;第1及第2连接图案,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1及第2电极部连接;第1及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第1及第2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配设区域,其 配设有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 凹部,其被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该凹部处不存在所述布线基板的部件;弯折部,其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和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3-31 2005-1021731.一种布线基板,其中,具备第1及第2电极部,其被设在所述布线基板的一主面;第1及第2连接图案,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1及第2电极部连接;第1及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第1及第2布线图案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配设区域,其配设有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凹部,其被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该凹部处不存在所述布线基板的部件;弯折部,其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和所述第1及第2连接部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在所述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之间配设有切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切口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所述弯折部与布线基板的长边方向平行或正交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所述凹部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配设区域的大致中央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所述凹部被配设在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1个、和另一连接部中的至少1个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在所述弯折部弯折了所述第1连接部及第2连接部中某一个时,所述弯折的连接部被收纳在所述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其中,所述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彰二田边功二近久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