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乐贤勇专利>正文

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610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倒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包括窗框、第二固定槽、滑槽、固定组件、滑动组件以及玻璃,所述窗框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窗框的一侧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滑槽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滑动组件,所述窗框的中央安装有所述玻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通过创新设计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结构之间的配合使整个漂移内倒窗更加的牢固,组装过程通俗易懂,使每一个用户可以自行安装,且后续的维修与维护也更加的方便,在滑动漂移方面也比原先的结构更加顺畅,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原来的更长一些。使用寿命较原来的更长一些。使用寿命较原来的更长一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倒窗
,具体是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漂移窗的占地空间非常小、密封性非常好,且配件不容易损坏,漂移窗改善了和平开窗坠扇、占用空间大等缺点。
[0003]当下,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漂移内倒窗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漂移内倒窗固定不够牢固,结构过于复杂,且滑动不够方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包括窗框、第二固定槽、滑槽、固定组件、滑动组件以及玻璃,所述窗框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窗框的一侧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滑槽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滑动组件,所述窗框的中央安装有所述玻璃。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槽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块一端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片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通过螺丝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底部焊接有卡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一端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五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三固定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四固定片,所述第四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槽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槽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五固定片,所述第四固定片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柱,所述第四固定片和所述第五固定片的表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孔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第六固定块,所述第六固定块的一侧设有第四固定槽,所述第四固定槽的内部通过螺丝连接有滑轮,所述第六固定块的两端焊接有第七固定块,所述第六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六固定块的底部一侧设有第四固定槽。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固定块的表面设有防滑纹,防止固定后发生滑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和所述第三固定槽为配合构件,保证
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固定片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使结构更加牢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新设计的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配合使整个漂移内倒窗更加的牢固,组装过程通俗易懂,使每一个用户可以自行安装,且后续的维修与维护也更加的方便,在滑动漂移方面也比原先的结构更加顺畅,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原来的相比要更长一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中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中滑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窗框;2、第一固定槽;3、滑槽;4、固定组件;41、第一固定块;42、第一固定片;43、第二固定片;44、第三固定片;45、第二固定块;46、第三固定块;47、第二固定槽;48、第四固定块;49、卡块;410、第五固定块;411、第三固定槽;5、滑动组件;51、第四固定片;52、第五固定片;53、固定柱;54、固定孔;55、连接块;56、第六固定块;57、第四固定槽;58、滑轮;59、第七固定块;510、开口;511、第五固定槽;6、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包括窗框1、第一固定槽2、滑槽3、固定组件4、滑动组件5以及玻璃6,窗框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2,窗框1的一侧设有滑槽3,第一固定槽2内通过螺丝连接有固定组件4,滑槽3通过螺丝连接有滑动组件5,窗框1的中央安装有玻璃6。
[0020]在图2中: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块41,第一固定块41和第一固定槽2通过螺丝连接,第一固定块41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固定片42,第一固定片42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片43,第二固定片43的顶部和第一固定块41一端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片44,第三固定片44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块45,第二固定块45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块46,第三固定块46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槽47,第二固定槽47内通过螺丝连接有第四固定块48,第四固定块48的表面设有防滑纹,防止固定后滑动,第三固定块46的底部焊接有卡块49,第三固定块46一端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五固定块410,第五固定块410的顶部设有第三固定槽411,卡块49和第三固定槽411为配合构件,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0021]在图3和图4中:滑动组件5包括第四固定片51,第四固定片51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使结构更加牢固,第四固定片51与第一固定槽2通过螺丝连接,第一固定槽2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五固定片52,第四固定片51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柱53,第四固定片51和第五固定片52的表面设有固定孔54,固定柱53的一端和固定孔54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55,连接块55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第六固定块56,第六固定块56的一侧设有第四固定槽57,第四固定槽57的
内部通过螺丝连接有滑轮58,第六固定块56的两端焊接有第七固定块59,第六固定块56的一侧设有开口510,第六固定块56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五固定槽511。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第一固定块41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固定槽47中,接着让第一固定片42固定在第一固定块41上,并使第三固定片44与第一固定块41连接,第二固定片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片42和第三固定片44连接,然后在第三固定片44上固定第三固定块46,接着使卡块49与第三固定槽411固定,此时只要拉动窗框1,通过第三固定片44与第一固定块41的配合就可以使窗框1打开,且第二固定片43可以防止窗框1打开角度过大,此时连接块55也会在第四固定片51上转动,使开窗更加顺利,而向两边推动窗框1时,滑轮58可以在滑槽3内滑动,且第五固定槽511可以防止滑轮58脱离滑槽3,该结构解决了常规漂移内倒窗固定不够牢固、结构过于复杂以及滑动不够方便的问题。
[00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包括窗框(1)、第一固定槽(2)、滑槽(3)、固定组件(4)、滑动组件(5)以及玻璃(6),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固定槽(2),所述窗框(1)的一侧设有所述滑槽(3),所述第一固定槽(2)内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固定组件(4),所述滑槽(3)通过螺丝连接有所述滑动组件(5),所述窗框(1)的中央安装有所述玻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移内倒窗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块(41),所述第一固定块(41)和所述第一固定槽(2)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固定片(42),所述第一固定片(42)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片(43),所述第二固定片(43)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块(41)一端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片(44),所述第三固定片(44)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块(45),所述第二固定块(45)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三固定块(46),所述第三固定块(46)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槽(47),所述第二固定槽(47)内通过螺丝连接有第四固定块(48),所述第三固定块(46)的底部焊接有卡块(49),所述第三固定块(46)一端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五固定块(410),所述第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贤勇
申请(专利权)人:乐贤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