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8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包括端头钢模单元及中间钢模单元;均包括门型的内模及门型的外模,外模套设于内模外部,并通过若干伸缩杆件铰接;在外模及内模之间的中下部、中上部及顶部还设有小型电动推杆,所述外模的顶部横杆及左右两侧竖直杆上还设有活动的套杆段;在暗涵地面上还设有若干竖直打入地面的地锚杆,施工台车通过外模内侧底部的铰接支座及伸缩杆件分别连接内模外侧底部的铰接支座及地锚杆;通过预制构件之间的组装,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支撑系统安拆的施工时间,提高暗涵修复的施工功效,降低施工人员的投入,保障暗涵修复的施工进度,节约施工及管理成本。理成本。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
[0003]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冀墙等,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一般孔径较小,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桥与涵洞技术上是以跨径为划分标准的。一般5米(不含)以上称桥,以下就称涵洞。但圆管涵和箱涵不论孔径、跨径多少都称涵洞。但实际上,涵洞与桥梁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一般涵洞上有填土,而桥上就直接铺轨道。从侧面看,涵洞就象在路基上挖的孔,而路基在桥梁处就断开了。
[0004]针对涵洞来说一般分为明涵及暗涵,明涵一般指在洞顶做路面面层的涵洞,暗涵是指洞顶至路面最低处的高度大于路面结构层总厚度的涵洞,即涵洞顶部上方具有一个完整的路面结构层。一般明涵洞顶的填土高度小于0.5m,暗涵洞顶的填土高度大于0.5m。
[0005]我公司现根据各设计单位对某市市政暗涵修复出具的图纸内容,涉及垫衬法修复的市政暗涵共计1685m,箱涵尺寸在3000mm*4500mm左右。而该地处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上具有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来势凶猛的特点,为保障暗涵修复工程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保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暗涵修复,关键点在于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期浪费。
[0006]在涵洞修复施工中,一般采用满堂支架+木模的施工方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搭设,并且能够满足一次搭设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施工台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针对现有的涵洞修复施工中满堂支架加木质模板的搭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员投入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包括首尾两端的端头钢模单元及位于端头钢模之间的若干相互连接的中间钢模单元;所述端头钢模单元及中间钢模单元均包括门型的内模及门型的外模,所述外模套设于内模外部,并通过若干伸缩杆件铰接;在外模及内模之间的中下部、中上部及顶部还设有小型电动推杆,所述小型电动推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铰接于内模外侧及外模内侧的铰接支座上,所述外模的顶部横杆及左右两侧竖直杆上还设有活动的套杆段;在暗涵地面上还设有若干竖直打入地面的地锚杆,所述施工台车通过外模内侧底部的铰接支座及伸缩杆件分别
连接内模外侧底部的铰接支座及地锚杆;在所述中间钢模单元的外模及内模的外侧还分别设有沿暗涵长度方向伸出前后两端的U形连接杆体,在所述端头钢模单元的外模及内模的外侧还分别设有沿暗涵长度方向伸出同一端的U形连接杆体,所述U形连接杆体的末端通过封板封口,在封板上还设有连接孔,相邻的中间钢模单元之间、中间钢模单元与端头钢模单元之间均通过螺栓及封板连接。
[0009]特别的,所述端头钢模单元的外模底端设有H形滚轮,并通过移动电机及暗涵地面的工字轨道带动施工台车移动。
[0010]特别的,相邻中间钢模单元之间及中部钢模单元与端头钢模单元之间还设有剪刀状加强筋。
[0011]特别的,所述套杆段为外杆套内杆结构。
[0012]特别的,在内模内部还设有横向的U形加强件,所述U形加强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内模的左右两侧的竖直杆。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预制构件之间的组装,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支撑系统安拆的施工时间,提高暗涵修复的施工功效,降低施工人员的投入,保障暗涵修复的施工进度,节约施工及管理成本。同时本技术的宽度及高度可调,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尺寸的涵洞修复工作,避免了多个涵洞施工过程中每次都要重新安拆满堂支架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地锚杆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端头钢模单元—1;中间钢模单元—2;内模—3;外模—4;套杆段—41;伸缩杆件—5;小型电动推杆—6;铰接支座—61;地锚杆—7;U形连接杆体—8;封板—81;连接孔—82;U形加强件—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包括首尾两端的端头钢模单元1及位于端头钢模单元1之间的若干相互连接的中间钢模单元2;所述端头钢模单元1及中间钢模单元2均包括门型的内模3及门型的外模4,所述外模4套设于内模3外部,并通过若干伸缩杆件5铰接;在外模4及内模3之间的中下部、中上部及顶部还设有小型电动推杆6,所述小型电动推杆6的首尾两端分别铰接于内模3外侧及外模4内侧的铰接支座61上,所述外模4的顶部横杆及左右两侧竖直杆上还设有活动的套杆段41;在暗涵地面上还设有若干竖直打入地面的地锚杆7,所述施工台车通过外模4内侧底部的铰接支座61通过伸缩杆件5分别连接内模3外侧底部的铰接支座61及地锚杆7;在所述中间钢模单元2的外模3及内模4的外侧还分别设有沿暗涵长度方向伸出前后两端的U形连接杆体8,在所述端头钢模单元1的外模4及内模3的外侧还分别设有朝同一方向水平伸出的U形连接杆体8,所述U形连接杆
体8的末端通过封板81封口,在封板81上还设有连接孔82,相邻的中间钢模单元2之间、中间钢模单元2与端头钢模单元1之间均通过螺栓及封板81连接。
[002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头钢模单元1的外模4底端设有H形滚轮,并通过移动电机及暗涵地面的工字轨道带动施工台车移动。
[0022]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相邻中间钢模单元2之间及中间钢模单元2与端头钢模单元1之间还设有剪刀状加强筋;通过剪刀状加强筋对相邻的结构单元进行加固,防止出现垮塌变形错位等问题。
[002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套杆段41为外杆套内杆结构;所述套杆段41的作用在于在小型电动推杆6在伸长及缩短过程中为外模4提供额外的长度,便于改变施工台车的外部尺寸,以适应不同的暗涵。
[002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内模3内部还设有横向的U形加强件9,所述U形加强件9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内模3的左右两侧的竖直杆上;通过开口向下的U形加强件9对内模3进行加固,防止在伸长小型电动推杆6的过程中由于小型电动推杆6的作用导致内模变形。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于采用速格垫修复的技术方案,为保障本技术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暗涵,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市政暗涵垫衬法修复的施工台车,包括首尾两端的端头钢模单元(1)及位于端头钢模单元(1)之间的若干相互连接的中间钢模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钢模单元(1)及中间钢模单元(2)均包括门型的内模(3)及门型的外模(4),所述外模(4)套设于内模(3)外部,并通过若干伸缩杆件(5)铰接;在外模(4)及内模(3)之间的中下部、中上部及顶部还设有小型电动推杆(6),所述小型电动推杆(6)的首尾两端分别铰接于内模(3)外侧及外模(4)内侧的铰接支座(61)上,所述外模(4)的顶部横杆及左右两侧竖直杆上还设有活动的套杆段(41);在暗涵地面上还设有若干竖直打入地面的地锚杆(7),所述施工台车通过外模(4)内侧底部的铰接支座(61)及伸缩杆件(5)分别连接内模(3)外侧底部的铰接支座(61)及地锚杆(7);在所述中间钢模单元(2)的外模(3)及内模(4)的外侧还分别设有沿暗涵长度方向伸出前后两端的U形连接杆体(8),在所述端头钢模单元(1)的外模(4)及内模(3)的外侧上中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戍李鹏杨洪马勤江许银欧阳祺王俊王文斌贾龙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