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56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开关,具有螺线管和响应于螺线管的吸引力设定为闭合状态的电气接触部。接触部覆盖有固定于螺线管的接触盖,电气连接于螺线管的端子置于盖中。端子的端部从盖中伸出并与导电部件电气连接。该部件具有连结于端子的部分以及与端子分隔开或可分离的其它部分。在开关维护中,该部件连结于端子的部分从开关去除。在维护之后,部件的其它部分之一连结于端子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其响应于电磁体中产生的磁引力接通以起动发动机的操作。
技术介绍
用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的自动组件技术已经在公开的日本专利首次公开2002-313205中予以提出。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公开在这一公开中的电磁开关中的端子附接于导电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电磁开关中,电气连接于电磁线圈(未示出)的板状端子100从接触盖110伸出。端子100用焊料连结于盖110外部上的导电板120。该板120连接于电机(未示出)的端子130。该电机接地。端子130用盖110遮盖。当点火开关(未示出)接通,设定为小值的电流从电池(未示出)供给至线圈并且通过端子100、板120和端子130传输给接地电机。因此,线圈响应于该电流产生磁场,电气接触部(未示出)响应于该磁场接通。即,开关接通。然后,设定为大值的电流通过电气接触部从电池供给至电机。因此,该电机产生旋转作用力,车辆(未示出)发动机的操作响应于旋转作用力起动。设置盖110用以保护开关的接触部件(未示出)。端子100具有大于线圈端子硬度的硬度从而维持盖110外部上端子100的形状。用这种结构,由于具有这种硬度的端子100用于使线圈电气连接于电机端子130,因此无需将线圈的端子延伸到盖110的外部。因此,包括线圈和盖110的电磁开关组件可实现自动化。在将开关的接触部件更换为新部件以执行开关维护时,连结在一起的端子100和板120的各部分被切断,盖110从开关上取下来,将接触部件暴露在开关外部。在接触部件更换为新部件之后,盖110重新附接于开关,并且试图重新将盖110外部上的端子100和板120连结在一起。然而,由于端子100和板110的连接部已被去除,很难重新将端子100和板120重新连结在盖110的外部上。为了在开关维护中将端子100和板120连结在一起,需要将端子100和板120更换为新部件。因此,开关维护的成本提高。此外,线圈缠绕在绕线筒(未示出)上,并且端子100强行插入在绕线筒中从而固定于绕线筒。因此,很难将端子100从绕线筒分离,从而需要将端子和绕线筒都更换为新部件。此外,更换开关零件的工作步骤数量增加。因此,不但更换零件的成本提高,而且维护工作的成本也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现有电磁开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开关,其中在开关维护期间,连接于电机端子的导电部件很容易连结于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的端子,无需将端子和导电部件更换为新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此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电磁开关来实现,该电磁开关包括具有电磁线圈的螺线管、安装于该螺线管的接触盖、用接触盖遮盖的电气接触部、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并置于接触盖内的端子、和电气连接于从接触盖伸出的端子端部的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具有多个可连结于端子端部的连接部,导电部件的一个连接部连结于端子的端部,并且导电部件的其它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与该端子分隔开或可分离。当该螺线管接收电流时,该电磁线圈充当电磁体,该螺线管产生吸引力。该电气接触部响应于该吸引力而设定为闭合状态,并且电力通过电气接触部传输。在开关维护期间电气接触部更换为新部件时,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导电部件连接部从导电部件去除以使导电部件从端子分离,并且该接触该从螺线管分离,同时端子从该接触盖抽出。在电气接触部更换为新部件之后,接触盖重新安装于螺线管,同时端子插入到接触盖中,导电部件的其它接触部之一连结于该端子的端部。因此,在开关维护中,连接于电机端子的导电部件可容易地连结于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的端子,无需将端子和导电部件更换为新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端子的端部具有可连结于导电部件的多个连接部,该导电部件连结于该端子的连接部之一,并且该导电部件设置为与该端子的其它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分隔开或可分离。在开关维护的情况下,连结于导电部的端子连接部从端子去除以使导电部件从端子分离。当接触盖重新安装到螺线管时,端子的其它连接部之一连结于该导电部件。因此,在开关维护中,连接于电机端子的导电部件可容易地连结于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的该端子,无需将端子和导电部件更换为新部件。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端子和导电板的组件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的剖视图;图3是缠绕绕线筒的电磁线圈的剖视图;图4是连结在一起的端子和导电板的侧视图;图5是大致沿图4中直线V-V所取的剖视图;图6是未连结于端子的导电板的侧面透视图;图7A是当导电板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图6所示导电板的第一侧视图;图7B是当导电板沿第二方向观察时图6所示导电板的第二侧视图;图7C是当导电板沿第三方向观察时图6所示导电板的第三侧视图;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连结在一起的端子和导电板的侧视图;图9是大致沿图8中直线IX-IX所取的剖视图;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例连结在一起的端子和导电板的侧视图;和图11是大致沿图10中直线XI-XI所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然而,这些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实施例的结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与基于现有技术的那些结构相结合。实施例1图2是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的剖视图。电磁开关设置在用于起动车辆发动机操作的起动机(未示出)中,开关的主接触部将起动电机的导线连接于车载电池的端子或使二者断开。如图2所示,电磁开关1具有接收电流以充当电磁体并用电磁体产生吸引力的螺线管2、安装于螺线管2的接触盖3、通过端子(之后将详细描述)电气连接于螺线管2的导电部件17、以及具有端子4和5以及触点6和7的电气接触部。盖3由树脂制成,电气接触部由盖3围绕。该部响应于吸引力设定在闭合状态。电气接触部具有两个固定触点6和一个可动触点7。触点6分别连接于外部端子4和外部端子5。触点7将一个固定触点6连接于另一固定触点6或使二者断开。端子4电气连接于车载电池(未示出)的电池电缆,并且端子5电气连接于起动电机(未示出)的导线。当触点7与触点6形成接触,电池的电力通过端子4和5以及触点6和7供应到电机,并且电机开始产生旋转作用力。当触点7从触点6分离,电机停止产生旋转作用力。端子4和5的外螺纹部分拧入盖3中并且分别连接于触点6,并且触点6设置在由盖3围绕的接触腔22中。螺线管2具有形成为杯形的开关轭8、缠绕绕线筒9并设置在该轭8的开口空间中的电磁线圈10、通过绕线筒9设置在线圈10前侧(即,图2中的右侧)上从而和轭8一起围绕线圈10的固定芯11、沿柱塞13的轴线穿过套筒12插入绕线筒9的中心开口空间内的柱塞13、以及附接于柱塞13前端的轴14。绕线筒9由树脂制成。轭8充当螺线管2的支架。线圈10包括分两层缠绕绕线筒9的吸引线圈10a和保持线圈10b。该线圈10响应于由电池电流的电流产生磁场从而磁化该芯11和轭8。即,固定磁路绕线圈10形成。线圈10a产生磁吸引力以向着芯11拉动柱塞13。线圈10b产生磁力以使柱塞13保持与芯11接触。芯11具有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外芯11a和设置在芯11a的中心开口空间中的内芯11b。芯11a设置在轭8的前侧面上。芯11b形成为圆筒形状,且轴14插入芯11b的中心开口空间。柱塞13设置为面对芯11b。回复弹簧18设置在柱塞13与芯11b之间从而沿轴向强制性将柱塞13推向开关的后侧(即,图2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开关,包括:具有电磁线圈的螺线管,其接收电流以使电磁线圈充当电磁体并通过使用该电磁体产生吸引力;电气接触部,此电气接触部响应于吸引力设定为闭合状态以通过此电气接触部传输电力;安装于螺线管的接触盖,电气接触部用此接触盖遮盖;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并被置于接触盖内的端子,端子的端部从接触盖中伸出;以及电气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导电部件,其中导电部件具有可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多个连接部,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之一连结于端子的端部,导电部件的其它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从该端子分隔开或可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1-9 2005-3247201.一种电磁开关,包括具有电磁线圈的螺线管,其接收电流以使电磁线圈充当电磁体并通过使用该电磁体产生吸引力;电气接触部,此电气接触部响应于吸引力设定为闭合状态以通过此电气接触部传输电力;安装于螺线管的接触盖,电气接触部用此接触盖遮盖;与电磁线圈电气连接并被置于接触盖内的端子,端子的端部从接触盖中伸出;以及电气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导电部件,其中导电部件具有可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多个连接部,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之一连结于端子的端部,导电部件的其它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从该端子分隔开或可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连结于端子端部的导电部件的连接部设置为在导电部件的其它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从该端子分隔开或可分离的同时可从导电部件去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导电部件的其它连接部的位置比导电部件连结于端子端部的连接部的位置更接近接触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西友也长谷川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