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支被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55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灸支被架,包括外层架体、内层架体、排风扇和烤灯,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均为圆弧形拱门结构,外层架体套在内层架体上,且内层架体的底部可往返滑动的连接在外层架体的底部;排风扇固定在外层架体的外侧面上,烤灯沿所述外层架体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悬挂在外层架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能够有效的解决了针灸后不能覆盖被褥的问题,烤灯可跟随内层架体滑动,有效地提高针灸时暴露部位的皮肤温度,设置的排风扇解决了针灸后艾灸在支被架内的烟雾排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舒适度。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支被架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支被架。

技术介绍

[0002]中医针灸治疗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手段,其方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具,刺人人体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采取针灸治疗一般采取卧位,要求体位舒适,身体放松,施针后需保留针20

30分钟,天气寒冷时候,暴露的躯体难以覆盖被褥或者覆盖被褥后容易导致病人施针部位疼痛,或者由于寒冷引发肌肉紧张容易导致出现针和弯针的现象,影响针灸后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灸支被架。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架体、内层架体、排风扇和烤灯,所述外层架体和所述内层架体均为圆弧形拱门结构,所述外层架体套在所述内层架体上,且所述内层架体的底部可往返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外层架体的底部;
[0005]所述排风扇固定在所述外层架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烤灯沿所述外层架体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悬挂在所述外层架体上。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能够有效的解决了针灸后不能覆盖被褥的问题,烤灯可滑动,有效地提高针灸时暴露部位的皮肤温度,设置的排风扇解决了针灸后艾灸在支被架内的烟雾排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外层架体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底座和多个第一圆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为矩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互相平行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杆均横跨在两个第一支撑底座之间并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外侧边缘处;
[0009]所述内层架体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底座和多个第二圆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为矩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互相平行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杆均横跨在两个第二支撑底座之间并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外侧边缘处。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均形成拱形形状,使人体的腿部依次穿过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能够很好的支撑起被褥,提高保暖性。
[0011]进一步,所述外层架体还包括两条第一轨道,两条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别铺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处;所述内层架体还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两个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下表面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内层架体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轨道上往返滑动。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之间滑动连接,能够改变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的整体长度,实用性较高。
[0013]进一步,所述针灸支被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横跨在各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杆靠近端部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横跨在各个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杆靠近端部的位置。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能够加强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的支撑力。
[0015]进一步,所述针灸支被架还包括第二轨道、第二滑块和用于连接所述烤灯的钩子,所述第二轨道沿外层架体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外层架体内侧的顶部,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钩子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烤灯的顶端设有环扣,所述环扣与所述钩子连接将所述烤灯悬挂在所述外层架体的下方。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烤灯可拆卸的与外层架体连接,便于收纳和转移针灸支被架。
[0017]进一步,所述针灸支被架还包括第一遮罩布和第二遮罩布,所述第一遮罩布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外层架体上,所述第二遮罩布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内层架体上。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不需要被褥的时候,第一遮罩布和第二遮罩布可以起到保暖防护和避免暴露隐私的效果。
[0019]进一步,所述第一遮罩布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排风扇的镂空区域。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遮罩布上开设有观察窗口和用于密封所述观察窗口的布盖;
[0021]所述观察窗口为矩形镂空区域,所述观察窗口位于所述外层架体的顶端,所述布盖的一侧缝合在所述第一遮罩布上的所述观察窗口边缘位置处。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观察窗口便于观察针灸支被架内的患者的治疗情况。
[0023]进一步,所述针灸支被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遮罩布的底部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层架体上的第一固定夹和用于将所述第二遮罩布的底部边缘固定在所述内层架体上的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设置在所述外层架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夹设置在所述外层架体的底部。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夹能够将第一遮罩布的底部边缘和将第二遮罩布的底部边缘固定在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上,实现可拆卸连接。
[0025]进一步,所述外层架体和所述内层架体均由塑料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制成。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针灸支被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外层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遮罩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内层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各标记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
[0032]1、外层架体,2、内层架体,3、排风扇,4、烤灯,5、第一固定杆,6、第一遮罩布,101、
第一支撑底座,102、第一圆弧形支撑杆,103、第一轨道,104、第二轨道,201、第二支撑底座,202、第二圆弧形支撑杆,601、镂空区域,602、观察窗口,603、布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4]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一种针灸支被架,包括外层架体1、内层架体2、排风扇3和烤灯4,所述外层架体1和所述内层架体2均为圆弧形拱门结构,所述外层架体1套在所述内层架体2上,且所述内层架体2的底部可往返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外层架体1的底部;
[0035]所述排风扇3固定在所述外层架体1的外侧面上,所述烤灯4沿所述外层架体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悬挂在所述外层架体1上。
[0036]上述实施例中,外层架体和内层架体能够有效的解决了针灸后不能覆盖被褥的问题,烤灯可滑动,有效地提高针灸时暴露部位的皮肤温度,设置的排风扇解决了针灸后艾灸在支被架内的烟雾排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00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所述外层架体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01和多个第一圆弧形支撑杆102,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架体(1)、内层架体(2)、排风扇(3)和烤灯(4),所述外层架体(1)和所述内层架体(2)均为圆弧形拱门结构,所述外层架体(1)套在所述内层架体(2)上,且所述内层架体(2)的底部可往返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外层架体(1)的底部;所述排风扇(3)固定在所述外层架体(1)的外侧面上,所述烤灯(4)沿所述外层架体(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悬挂在所述外层架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架体(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01)和多个第一圆弧形支撑杆(102),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1)为矩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1)互相平行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杆(102)均横跨在两个第一支撑底座(101)之间并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1)的外侧边缘处;所述内层架体(2)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底座(201)和多个第二圆弧形支撑杆(202),所述第二支撑底座(201)为矩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201)互相平行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杆(202)均横跨在两个第二支撑底座(201)之间并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201)的外侧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架体(1)还包括两条第一轨道(103),两条所述第一轨道(103)沿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1)的长度方向分别铺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01)的上表面处;所述内层架体(2)还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底座(201)的下表面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轨道(103)上,所述内层架体(2)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轨道(103)上往返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支被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杆(5)和两个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5)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宫媛周凤玉蒋秋兰马海英王玲玲李锦秀陈玉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