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48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夹持块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环,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伸缩弹簧、伸缩杆、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将抗震支座放置在下支墩顶部后,拉伸夹持块,使夹持块位于下支墩的表面,将下支墩夹持住,进而对第一伸缩弹簧进行拉伸,利用第一伸缩弹簧的伸缩性,带动隔板,使伸缩杆向弹簧槽的内腔移动,使抗震支座位于下支墩的中部,不需要人工对齐,更加方便快捷。更加方便快捷。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时对建筑物影响较大,传统的抗震技术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盖得更结实,用更粗的钢筋、更多的混凝土浇注,但这样抗震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大多数建筑物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安装抗震支座,用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但是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抗震支座需要放置在下支墩的中部,在放置抗震支座时需要人工对齐,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夹持块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环,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腔,所述伸缩杆与转动环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且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缠绕至固定杆的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贯穿底板且固定连接有插杆。
[0008]优选的,所述齿轮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块的一侧铰接有固定块。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块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建筑用抗震支座,通过第一伸缩弹簧、伸缩杆、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将抗震支座放置在下支墩顶部后,拉伸夹持块,使夹持块位于下支墩的表面,将下支墩夹持住,进而对第一伸缩弹簧进行拉伸,利用第一伸缩弹簧的伸缩性,带动隔板,使伸缩杆向弹簧槽的内腔
移动,使抗震支座位于下支墩的中部,不需要人工对齐,更加方便快捷。
[0013]2、该建筑用抗震支座,通过双向电机、转动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插杆的配合使用,利用双向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锥形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配合,使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插杆转动,使插杆向下移动,将抗震支座固定在下支墩的顶部,更加的方便,通过固定杆、活动杆、第二伸缩弹簧的配合使用,利用第二伸缩弹簧的伸缩性,增加了抗震支座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固定板俯视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俯视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1中的B处放大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固定杆的剖视图。
[0020]图中:1、固定板;2、弹簧槽;3、第一伸缩弹簧;4、隔板;5、伸缩杆;6、夹持块;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转动环;10、固定杆;11、活动槽;12、活动杆;13、顶板;14、第二伸缩弹簧;15、橡胶块;16、底板;17、齿轮槽;18、双向电机;19、转动杆;20、第一锥形齿轮;21、第二锥形齿轮;22、插杆;2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表面设置有夹持块6,夹持块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7,夹持块6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凹槽7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环9,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2,弹簧槽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3,第一伸缩弹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并延伸至第一凹槽7内腔,伸缩杆5与转动环9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伸缩弹簧3、伸缩杆5、夹持块6的配合使用将抗震支座放置在下支墩顶部后,拉伸夹持块6,使夹持块6位于下支墩的表面,将下支墩夹持住,进而对第一伸缩弹簧3进行拉伸,利用第一伸缩弹簧3的伸缩性,带动隔板4,使伸缩杆5向弹簧槽2的内腔移动,使抗震支座位于下支墩的中部,不需要人工对齐,更加方便快捷,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杆10且固定连接有顶板13,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弹簧14,第二伸缩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板13固定连接,第二伸缩弹簧14缠绕至固定杆10的表面,通过固定杆10、活动杆12、第二伸缩弹簧14的配合使用,利用第二伸缩弹簧14的伸缩性,增加了抗震支座的抗震性能,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16,底板16的内部开设有齿轮槽17,齿轮槽17的内腔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20和第二锥形齿轮21,第一锥形齿轮20与第二锥形齿轮21相啮合,第二锥形齿轮21的一端贯穿底板16且固定连接有插
杆22,齿轮槽17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双向电机18,双向电机1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的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20固定连接,通过双向电机18、转动杆19、第一锥形齿轮20、第二锥形齿轮21、插杆22的配合使用,利用双向电机18的转动带动转动杆19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锥形齿轮20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20与第二锥形齿轮21的配合,使第二锥形齿轮2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插杆22转动,使插杆22向下移动,将抗震支座固定在下支墩的顶部,更加的方便,夹持块6的一侧铰接有固定块23,固定板1与顶板13之间设置有橡胶块15,橡胶块15的上表面与顶板13的下表面相接触,橡胶块15的下表面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相接触。
[0023]综上所述,该建筑用抗震支座,使用时,首先将抗震支座放置在下支墩的顶部,拉动夹持块6,使夹持块6位于下支墩的表面,将下支墩夹持住,进而对第一伸缩弹簧3进行拉伸,利用第一伸缩弹簧3的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设置有夹持块(6),所述夹持块(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夹持块(6)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凹槽(7)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的内腔设置有转动环(9),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2),所述弹簧槽(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3),所述第一伸缩弹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并延伸至第一凹槽(7)内腔,所述伸缩杆(5)与转动环(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杆(10)且固定连接有顶板(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弹簧(14),所述第二伸缩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