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09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其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多个绝缘沟槽,第一基板具有第一导电层、和从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第一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具有第二导电层、和从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第二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二电极;绝缘沟槽设置在第一电极引出部与第二电极引出部任意一个之间的、至少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任意一方上。根据该构成,可以得到能实现第一电极引出部的间隔或第二电极引出部的间隔的窄间距化,并且实现了稳定的电绝缘与连接的触摸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的触摸屏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与汽车导航系统(car navigation system)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了光透过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正在增加。这种电子设备的利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辨识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一边用手指或笔等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进行电子设备的各功能的切换。因此,要求视觉辨识性好、操作与电连接可靠的触摸屏。利用图7~图9,对现有的触摸屏进行说明。图7是现有的触摸屏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8-8线的正面剖视图。图7、图8中,在薄膜状且具有光透过性的上基板101的下方配置有具有光透过性的下基板102。上基板101的下表面形成有利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等材料做成的具有光透过性的上导电层103。并且,在下基板102的上表面上同样形成有利用氧化铟锡等材料做成的具有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104。而且,在上导电层103的两端形成有一对上电极(未图示)。并且,在下导电层104的两端形成有一对下电极105,这一对下电极105形成在与上电极正交的方向上。进而,上电极与下电极105延伸到上导电层103和下导电层104的外周,在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的端部设置有例如引出部105a、105b等多个引出部。即,引出部105a和引出部105b是下电极105的引出部。另外,上电极与下电极105利用银等导电性材料而做成。而且,在下电极105的内侧,通过激光切割或蚀刻加工等形成有除掉下导电层104的狭缝106。并且,在上电极之间同样通过激光切割或蚀刻加工等形成有除掉了上导电层103的狭缝(未成图示)。此外,例如在引出部105a与引出部105b之间设置有与狭缝106连接的绝缘沟槽106a。由此,可以防止多个引出部105a和引出部105b之间的短路,能够确保绝缘。并且,在下导电层104的上表面,隔着规定间隔,由绝缘树脂形成有多个点隔离物(dot spacer)(未图示)。上基板101下表面的外周、或者下基板102上表面的外周形成有大致画框状的隔离物107。隔离物107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涂敷形成有粘接层(未图示)。由此,可以粘合上基板101的外周与下基板102的外周,使上导电层103与下导电层104隔着规定间隙而相对配置。这样,构成了触摸屏100。这样构成的触摸屏100配置于液晶显示元件(未图示)等的前面,安装在电子设备中。并且,经由上下面形成了多个布线图案的布线基板(未图示)等,将设于上电极的端部和下电极105的端部的引出部105a、105b等多个引出部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连接。在以上的构成中,一边辨识设于触摸屏100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一边用手指或笔等按压上基板101的上表面来进行操作。从而,上基板101变形,被按压的地方的上导电层103与下导电层104接触。而且,经由布线基板从电子电路分别向上电极和下电极105依次施加电压。所施加的电压依次施加在上导电层103的两端以及与其正交的方向的下导电层104的两端。根据上电极的电压比和下电极105的电压比,电子电路检测出被按压的地方。从而,可以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另外,在这种现有的触摸屏100中,伴随着使用触摸屏100的设备的小型化与高性能化,要求引出部105a和105b等的、与布线基板连接的多个引出部的间隔的狭小化。即,要求窄间距化。然而,一般触摸屏100通过激光切割或蚀刻加工等除去上导电层103和下导电层104,形成狭缝106与绝缘沟槽106a等狭缝与绝缘沟槽。然后,利用印刷技术等在上导电层103的外周和下导电层104的外周形成上电极、下电极105和引出部105a、105b等。也就是说,通常以不同的步骤进行绝缘沟槽106a的形成、和上电极与下电极105等电极的形成。因此,由于绝缘沟槽106a的形成和电极的形成之间的工卡模具的安装或者加工装置的位置偏差等,会导致多个引出部105a、105b、和在引出部105a与引出部105b中间形成的绝缘沟槽106a之间产生位置偏差。因此,如图9所示,多个引出部105a、105b与绝缘沟槽106a之间的位置偏差变大。结果,例如绝缘沟槽106a比左方的引出部105a还向左方偏离,在左边的引出部105a与右边的引出部105b之间的下导电层104上,不会形成绝缘沟槽106a。结果,引出部105a与引出部105b之间因为下导电层104而被短路。为了避免引出部105a与引出部105b之间发生短路,难以实现多个引出部105a、105b的窄间距化。因此,通常在引出部105a、105b之间设置1.2mm左右的间隙,在引出部105a、105b之间的中央附近形成绝缘沟槽106a。由此,在形成引出部105a、105b或绝缘沟槽106a时,即使产生些许的位置偏差,也可以抑制引出部105a、105b之间的短路,确保绝缘。另外,这种现有的触摸屏100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3-58319号公报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得到稳定的电绝缘和连接、并且能够进行多个电极引出部的窄间距化的触摸屏。本专利技术的触摸屏具有光透过性的第一基板、光透过性的第二基板和多个绝缘沟槽,第一基板具有第一导电层、和从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第一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具有第二导电层、和从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第二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二电极;绝缘沟槽设置在第一电极引出部与第二电极引出部任意一个之间的、至少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任意一方上。根据该构成,可得到能够实现第一电极引出部的间隔或第二电极引出部的间隔的窄间距化,并且实现了稳定的电绝缘与连接的触摸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2-2线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上基板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下基板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5-5线的正面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触摸屏的正面剖视图。图7是现有的触摸屏的俯视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8-8线的正面剖视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触摸屏的其他形态的正面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2-2线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上基板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下基板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5-5线的正面剖视图。在图1~图5中,作为上基板的第一基板21为薄膜状,具有光透过性,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 resin)等光学各向同性的材料而形成。作为下基板的第二基板22用玻璃或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聚碳酸酯树脂等光学各向同性的材料而形成,具有光透过性。在作为第一基板21的下表面的第一面21a上,形成有具有光透过性并作为上导电层的第一导电层23。而且,在作为第二基板22的上表面的第二面22a上,形成有具有光透过性并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包括:光透过性的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一电极;光透过性的第二基板,其具有:第二面、形成于所 述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隔着间隙相对的第二导电层、以及形成为从与形成了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述两端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所述第二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二电极;和多个绝缘沟槽,其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引出 部之间和所述第二电极引出部之间的任意一方的、至少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方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5-16 2006-1360571.一种触摸屏,包括光透过性的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端延伸而出并具有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的多个第一电极;光透过性的第二基板,其具有第二面、形成于所述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隔着间隙相对的第二导电层、以及形成为从与形成了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述两端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导电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上修凡藤井树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