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75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漏电、过载、短路三种保护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共用一个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特别是通过一个手柄就可以同时控制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的新型的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漏电、过载、短路三 种保护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技术背景漏电断路器广泛使用在工业、商业、民用住宅等领域,当线路出 现漏电、过载、短路时,漏电断路器能在规定的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 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漏电断 路器是由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机械地拼装在一起构成,断路器和漏电 保护器各有自己独立壳体以及内部的操作机构,这个操作机构包括独 立的手柄和杠杆,通过手柄来牵引控制杠杆,实现其内部触头系统或 其他部件的运动,实现操作功能,这种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安置了有两 套操作机构,对漏电断路器内部空间需求更高,使得整体的漏电断路 器体积过大,并且每套操作机构都有自己的灭弧装置,所以生产成本 比较高,另外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的操作机构独立设置,所以他们的 手柄操作是分别独立操作的,所以操作程序复杂,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特别是由于漏电保护器单元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相对于断路器 单元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采用先通后断方案,所以漏电保护器单元中 不需要灭弧装置的新型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漏电、过载、 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 单元,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共用一个手柄,这样我们 可以通过一个手柄同时控制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操作简 单、方便;使体积减小,节约资源;突破了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的断路器在大额定电流设计的瓶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手柄设置在断路器单元的壳体顶 端,所述的手柄置于壳体内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 连接,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中的小杠杆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联 动配合;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的锁扣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漏电保护器 单元中的拨块,该拨块与漏电保护器单元中的漏电脱扣器上的复位凸 点抵触配合,所述的锁扣上另设置有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的一端 抵触配合的扣头;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设置有双金属片,所述的锁扣 上设置有凸台,该凸台在双金属片弯曲时与双金属片构成抵压配合。 采用大杠杆和小杠杆之间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同步对漏电保护器单 元和断路器单元的控制,该结构设置比较简单可行,操作稳定;所述 的锁扣上设置有与漏电脱扣器上的复位凸点抵触配合的拨块和与大 杠杆的一端抵触配合的扣头,这样可以通过大杠杆控制锁扣,从而实 现对与漏电脱扣器上的复位控制,该方式就不需要在断路器上另外设 置复位机构,简化了操作方式;设置双金属片的目的可以在过载时起 到保护,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的动触头与静触 头在断开时的距离大于漏电保护器单元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在断开时 的距离,这样开启手柄时候,漏电保护器单元中的动静触点的接通要 早于断路器单元中的动静触点的接通;断开手柄的时候,漏电保护器 单元中的动静触点的断开要早于断路器单元中的动静触点的断开,这 样我们漏电保护器单元中不需要设置灭弧装置,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降低了成本;另外采用双触点分断,使线路保护更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大杠杆通过凸柱铰接在断路器 单元的壳体上,大杠杆与锁扣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拨头,大杠杆通过拨 头与锁扣的扣头抵触配合,所述的大杠杆的与凸柱同一轴上设置有截 面为正六边形的转轴,对应的铰接在漏电保护器单元的壳体上的小杠 杆上设置有套接在大杠杆转轴上的轴套,大杠杆和小杠杆通过转轴和 轴套联动配合,这样可以实现大杠杆和小杠杆的同步转动,从而保证了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中同步动作,保证了产品的良好 工作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与断路器单元中 的跳扣一端低压配合的支撑块,这样用锁扣来控制跳扣,简化了结构, 降低了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大杠杆与小杠杆的联动配合结构示意图1;图6是大杠杆与小杠杆的联动配合结构示意图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一种带漏电、过载、 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包括有漏电保护器单元1和断路器单元2,所 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1和断路器单元2共用一个手柄3,这样我们可 以通过一个手柄3同时控制漏电保护器单元1和断路器单元2,操作 简单、方便。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柄3设置在断路器单元2的壳体 21顶端,所述的手柄3置于壳体21内的一端通过连杆23与断路器 单元2中的大杠杆22连接,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我们也可以把 手柄3设置在漏电保护器单元1的壳体11顶端;所述的漏电保护器 单元1中的小杠杆12与断路器单元2中的大杠杆22联动配合;所述 的断路器单元2中的锁扣24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漏电保护器单元1 中的拨块241,该拨块241与漏电保护器单元1中的漏电脱扣器13 上的复位凸点131抵触配合,所述的锁扣24上另设置有与断路器单 元2中的大杠杆22的一端抵触配合的扣头242;所述的锁扣24上设 置有与断路器单元2中的跳扣25 —端低压配合的支撑块243;所述的断路器单元2中设置有双金属片26,所述的锁扣24上设置有凸台 244,该凸台244在双金属片26弯曲时与双金属片26构成抵压配合。 采用大杠杆22和小杠杆12之间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同步对漏电保 护器单元1和断路器单元2的控制,该结构设置比较简单可行,操作 稳定;所述的锁扣24上设置有与漏电脱扣器13上的复位凸点131抵 触配合的拨块241和与大杠杆22的一端抵触配合的扣头242,这样 可以通过大杠杆22控制锁扣24,从而实现对与漏电脱扣器13上的 复位控制,该方式就不需要在断路器上另外设置复位机构,简化了操 作方式;设置双金属片26的目的可以在过载时起到保护,另外通过 这种方式实现,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单元2中的动触头27与静触 头28在断开时的距离大于漏电保护器1单元的动触头17与静触头 18在断开时的距离,这样开启手柄时候,漏电保护器单元2中的动 静触点17、 18的接通要早于断路器单元2中的动静触点27、 28的接 通;断开手柄的时候,漏电保护器单元1中的动静触点17、 18的断 开要早于断路器单元2中的动静触点27、 28的断开,这样我们在漏 电保护器单元1中就不需要设置灭弧装置,简化了产品的结构,降低 了成本。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大杠杆22通过凸柱222铰接在断路 器单元2的壳体21上,大杠杆22与锁扣24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拨头 221,大杠杆22通过拨头221与锁扣24的扣头242抵触配合,所述 的大杠杆22的与凸柱222同一轴上设置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转轴 223,对应的铰接在漏电保护器单元1的壳体11上的小杠杆12上设 置有套接在大杠杆22转轴223上的轴套121,大杠杆22和小杠12 杆通过转轴223和轴套121联动配合,这样可以实现大杠杆22和小 杠杆12的同步转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共用一个手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 括有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单元,所述的漏电保护器单元和断路器 单元共用一个手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设置在断路器单元的壳体顶端,所述的手柄 置于壳体内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连接,所述的漏 电保护器单元中的小杠杆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联动配合。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的锁扣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漏电保 护器单元中的拨块,该拨块与漏电保护器单元中的漏电脱扣器上的复 位凸点抵触配合,所述的锁扣上另设置有与断路器单元中的大杠杆的 一端抵触配合的扣头。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设置有双金属片,所述的锁扣上设 置有凸台,该凸台在双金属片弯曲时与双金属片构成抵压配合。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单元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 在断开时的距离大于漏电保护器单元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在断开时的 距离。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器的断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新蓝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