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469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2系统及其智能供药方法,该系统包括:智能药盒装置、配重体5和N个药盒2;智能药盒装置为中空结构,智能药盒装置的外部设置人脸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的上部设置作为药盒入口的入口盖102,下部设置药盒出口,药盒入口和药盒出口之间设置半封闭螺旋式轨道3,半封闭螺旋式轨道3的末端设置药盒检测平台,智能药盒装置的底部为空盒收集区107;入口盖102设置磁开关、用于识别药盒序号和有无药的第一识别模块;药盒检测平台上设置有第二识别模块;半封闭螺旋式轨道3的末端还设置第三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内设置控制器,药盒2上盖板设置有序号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老人服药的非接触供药与服药检测,功能齐全。功能齐全。功能齐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药盒
,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药盒设计所针对的使用者都是头脑清晰会使用互联网的较年轻用户。既要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又要自己亲自动手按键打开药盒。但实际使用药盒的众人群中,更多是常常忘记如何使用手机甚至是不会使用手机的高龄人群。大多数老人的子女都处在工作的年龄段,无法做到每天帮助老人按时吃药。此外,现有的药盒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比如只有存储药的功能,不能对用药对象进行识别,不能对用药情况进行监控,无法结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因此,行业内急需研发一种操作简单、功能齐全适用于老年人群使用的智能药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功能齐全的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包括:智能药盒装置、配重体和N个药盒;N≥1;智能药盒装置为中空结构,智能药盒装置的外部设置人脸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的上部设置作为药盒入口的入口盖,下部设置药盒出口,药盒入口和药盒出口之间设置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末端设置药盒检测平台,智能药盒装置的底部为空盒收集区;入口盖设置磁开关、用于识别药盒序号和有无药的第一识别模块;药盒检测平台上设置有第二识别模块;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末端还设置第三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内设置控制器,磁开关、第一识别模块、第二识别模块、第三识别模块均和控制器连接;药盒上盖板设置有序号码,药盒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中部在同一轴线上设置透明窗口;药盒后面板为与螺旋式轨道的圆弧相匹配的弧型面,后面板设置磁贴。
[0006]优选地,药盒底部为漏斗型底面,漏斗型底面板的最低点的圆孔大于或者等于药品颗粒的直径,药盒的上盖板的中部和漏斗型底面板的中部在同一轴线上设置透明窗口;药盒的正面板设置手柄,药盒的后面板为与螺旋式轨道的圆弧相匹配的弧型面;药盒的后面板设置磁贴卡槽,磁贴设置在磁贴卡槽内;药盒的底面板设置有凸起脚;药盒的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均设置有凹槽。
[0007]优选地,序号码为条形码,配重体的中间为带有凹槽的圆形柱状。
[0008]优选地,第一识别模块包括条形码扫描头、第一光敏电阻,入口盖为方形体,条形码扫描头设置在入口盖顶板,第一光敏电阻设置在入口盖底板,条形码扫描头、第一光敏电阻位于同一竖直轴。
[0009]优选地,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前端与入口盖底板平滑连接,且通过前支架和智能药盒装置的壳体连接,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后端与药盒检测平台一体连接,且通过后支架
和智能药盒装置的壳体连接。
[0010]优选地,药盒检测平台包括限位器支撑板、后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下面板和限位器支撑板上下固定,下面板和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后端的下边一体连接,上面板和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后端的上边一体连接,后面板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铁;限位器支撑板上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限位器,限位器支撑板上设置限位器,限位器的上端连接U型挡板,U型挡板的上部穿过下面板,限位器和控制器连接。
[0011]优选地,第二识别模块包括第一激光头、第二光敏电阻,第一激光头设置在上面板,第二光敏电阻设置在下面板,第一激光头、第二光敏电阻位于同一竖直轴;第三识别模块包括第二激光头、第三光敏电阻,第三激光头设置在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后端的上边,第二光敏电阻设置在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后端的下边,第二激光头、第三光敏电阻位于同一竖直轴。
[0012]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的智能供药方法,包括:将N个药盒按照预先设定的药量装入药,并将装药后的药盒按预设顺序放入智能药盒装置的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当服药时间到,控制器按预设顺序控制药盒到药盒检测平台并语音播报,智能药盒装置对老人进行人脸识别;若识别成功,则控制器控制开启取药窗口,老人取药,之后老人将空药盒放回至药盒检测平台,药盒检测平台识别验证是否是空药盒,验证成功,控制器控制空药盒回到智能药盒装置的底部,并对空药盒进行消毒。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技术提前将预设药量的药依次装入N个药盒,再按照服用的时间顺序将N个药盒依次放入智能药盒装置。当服药时间到,智能药盒装置对老人进行人脸识别,若识别通过,控制器控制控制开启取药窗口,语音提示老人取出药盒,老人取药,之后老人将空药盒放回至药盒检测平台,药盒检测平台识别验证是否是空药盒,验证成功,控制器控制空药盒回到智能药盒装置的底部,并对空药盒进行消毒,因此,本技术实现对老人服药的非接触供药与服药检测,尤其适用于新冠病毒易感染群体或者处于隔离14天的新冠病毒疑似人员,这种非接触供药与服药检测方式,能有效防止由于人工送药,人工现场监督服药易产生病毒交叉传染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药盒装置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药盒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药盒在打开状态时的一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药盒在打开状态时的另一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智能药盒装置上部的结构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结构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药盒在半封闭螺旋式轨道上的结构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药盒检测平台的结构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的药盒检测平台的限位器在释放状态的结构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药盒检测平台的限位器在吸合状态的结构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的配重体的结构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0028]其中,101

壳体,102

药盒入口盖,103

药盒出口盖,104

出药窗,105

出药窗盖,106

底座,107

药盒收集区,108

摄像头,109

LCD显示屏,110

条形码扫描头,111

第一光敏电阻,2

药盒,201

药盒上盖板的红色透明窗口,202

手柄,203

药盒下盖板的红色透明窗口,204

磁贴卡槽,205

侧面板凹槽,206

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药盒装置、配重体和N个药盒;N≥1;智能药盒装置为中空结构,智能药盒装置的外部设置人脸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的上部设置作为药盒入口的入口盖,下部设置药盒出口,药盒入口和药盒出口之间设置半封闭螺旋式轨道,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末端设置药盒检测平台,智能药盒装置的底部为空盒收集区;入口盖设置磁开关、用于识别药盒序号和有无药的第一识别模块;药盒检测平台上设置有第二识别模块;半封闭螺旋式轨道的末端还设置第三识别模块,智能药盒装置内设置控制器,磁开关、第一识别模块、第二识别模块、第三识别模块均和控制器连接;药盒上盖板设置有序号码,药盒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中部在同一轴线上设置透明窗口;药盒后面板为与螺旋式轨道的圆弧相匹配的弧型面,后面板设置磁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其特征在于,药盒底部为漏斗型底面,漏斗型底面板的最低点的圆孔大于或者等于药品颗粒的直径,药盒的上盖板的中部和漏斗型底面板的中部在同一轴线上设置透明窗口;药盒的正面板设置手柄,药盒的后面板为与螺旋式轨道的圆弧相匹配的弧型面;药盒的后面板设置磁贴卡槽,磁贴设置在磁贴卡槽内;药盒的底面板设置有凸起脚;药盒的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均设置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供药药盒系统,其特征在于,序号码为条形码,配重体的中间为带有凹槽的圆形柱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梓茵麦梓淇李浚钦陈文庆宣鸿宇易辉煌胡惠清沈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