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汽车多为电动可调的,称为电动座椅,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评价更多来自对座椅的感受效果,较为舒适的座椅其价格在整体汽车的价格中占比大,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中,应注重对人体身高、重量以及形态姿势等因素进行考虑,以制造出舒适度较佳,久坐不乏的汽车座椅。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多通过机械式的蜗轮蜗杆传动、螺杆传动进行升降,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运行启动时,升降存在顿挫感,稳定性表现不佳,影响舒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通过缆绳配合刚性滑轮组进行传动靠背骨架,传动时稳定性好,升降体验感佳。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靠枕、靠背、坐垫、底座以及扶手架,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减振器与滑动基座,所述滑动基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靠枕(3)、靠背(4)、坐垫(5)、底座(2)以及扶手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端设有减振器(6)与滑动基座(1),所述滑动基座(1)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的上端,所述减振器(6)设置在所述滑动基座(1)与所述底座(2)之间,所述靠背(4)包括靠背骨架(7)、填充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靠背(4)侧边位置的保持框架,所述靠背骨架(7)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基座(1),所述靠背骨架(7)包括主梁(71)、底梁(72)、第一横梁(73)、第二横梁(74)、第一竖梁(75)以及第二竖梁(76),所述第一横梁(73)与所述第二横梁(74)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主梁(71)、第一竖梁(75)以及第二竖梁(76),所述底座(2)内设有双驱动电机(8),所述双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有转动盘(9),所述转动盘(9)内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两条转杆(10),所述转杆(10)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条缆绳(11),所述缆绳(11)通过设置的连接扣(12)以及移动块(18)连接所述第一横梁(73)与所述第二横梁(74),所述缆绳(11)贯穿所述坐垫(5)以及所述主梁(71),所述靠背骨架(7)上安装有与所述缆绳(11)接触滚动的刚性滑轮组(14),所述刚性滑轮组(14)包括第一导向轮(15)、第二导向轮(16)以及两个校正轮(17),所述缆绳(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轮(15)、第二导向轮(16)以及校正轮(17),所述缆绳(11)设置在两个所述校正轮(17)之间,所述缆绳(11)上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上设有压力感应器(19),所述扶手架(20)上安装有手控模块(21),所述手控模块(21)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双驱动电机(8)以及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月,孙铁波,得却加,刘天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