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脑瘫等无法自主移动的病人,在做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将病人从原有的病床上转移下来,然后转移到核磁共振室,最后再通过抬抱的方式让病人躺倒核磁共振检查专用的床上去,整个过程花费时间较长,为了节省单个病人的转移时间,搬移速度要求快,在搬移的过程中难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03]由于核磁共振专用床要求不能具有磁性,所以普通的带有电机的转移床不能直接进入核磁共振室,电机遇到磁场会失效,所以现有的病床或者转移床都无法直接适应核磁共振仪适用,最终还是必须让病人躺在与核磁共振配套的专用床上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病人转移速度慢,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且现有的病人转移床在核磁共振室内无法工作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直接配合核磁共振仪使用、不需要人工移动病人的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部的床架(3)、设置于所述车架(1)和所述床架(3)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床架(3)高度的床架升降机构、用于对四个万向轮(2)同时刹车的刹车机构以及面板移动机构,所述面板移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床架(3)上的链轮轴(27)、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链轮轴(27)两端的两主动链轮(28)、分别与两所述主动链轮(28)通过第一链条(61)传动连接的两从动链轮(29)、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61)上的链条定位安装块(30)、与所述链条定位安装块(30)固定连接的卷筒架(31)以及固定在所述卷筒架(31)上的面板(32);所述床架(3)的前后两端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滑道板(33),所述面板(32)滑动连接在滑道板(33)内,所述滑道板(33)内并列安装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滑动辊(34),所述面板(32)的前后两端固定有面板支撑条(35),所述面板支撑条(35)内并列设置有多个横向设置的第二滑动辊(36);所述第一滑动辊(34)与所述面板支撑条(35)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二滑动辊(36)与所述滑道板(33)的上下侧面接触;所述面板(32)的宽度大于所述床架(3)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面的万向轮(2)安装在同一个前转轴(20)上,两个后面的万向轮(2)安装在同一个后转轴(21)上,所述前转轴(20)和所述后转轴(21)均为方轴,刹车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1)上刹车转轴(22)、固定连接在所述刹车转轴(22)中部的中控轮摆杆(23)、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控轮摆杆(23)一端的前刹车连杆(24)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控轮摆杆(23)另一端的后刹车连杆(25);所述前刹车连杆(24)的前端与所述前转轴(20)转动连接,所述后刹车连杆(25)的后端与所述后转轴(21)转动连接;所述刹车转轴(22)的一端从所述车架(1)的侧板穿出后安装有刹车踏板(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的下固定杆(4)、与所述车架(1)滑动安装的下滑动杆(5)、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架(3)上的上固定杆(6)以及与所述床架(3)滑动安装的上滑动杆(7),其中所述下固定杆(4)、所述下滑动杆(5)、所述上固定杆(6)以及所述上滑动杆(7)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下固定杆(4)与所述上滑动杆(7)之间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8)连接,所述上固定杆(6)与所述下滑动杆(5)之间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连杆(9)连接,所述固定杆(4)、所述下滑动杆(5)、所述上固定杆(6)和所述上滑动杆(7)均与所述第一连杆(8)或者所述第二连杆(9)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下导管(13),所述下滑动杆(5)的两端与滑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下导管(13)上;所述床架(3)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上导管(14),所述上滑动杆(7)的两端滑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上导管(1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病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升降机构还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床架(3)上的伞齿轮驱动杆(15)、安装在所述伞齿轮驱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凌峰,王浩吉,李正刚,杨永帅,陈罡,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