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于新专利>正文

一种休息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04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0
一种休息床,所述休息床由前后相邻布置的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中的、位于前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桌面和位于后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椅子椅座板和靠背板形成,所述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包括桌、椅共用的底脚,底脚前面上设置椅支撑脚,底脚后面上设置桌支撑脚,椅支撑脚用以支撑椅座板,桌支撑脚用以支撑桌板,椅座板后面连接可相对于椅座板调节角度的靠背板,所述椅支撑脚和桌支撑脚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可升降调节;位于前面桌子的桌板及与该桌子相邻位于后面椅子的椅座板经调节高度后连同该椅座板的经调节角度而向后倾斜的靠背板构成所述休息床。节角度而向后倾斜的靠背板构成所述休息床。节角度而向后倾斜的靠背板构成所述休息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休息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课桌椅休息床。

技术介绍

[0002]学生在学校通常需要进行午休,以保证下午有充足的精力学习。传统的方式是直接趴在书桌上午休,趴在书桌上则会影响午休质量。因此有人专利技术了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置折叠式的午休床,其主要包括一个立柜,立柜中设置多块折叠床板,不使用时,各块折叠床板相互对折后收入立柜中,使用时,将各块折叠床板向外拉出展开,呈铺平状态,立柜占用教室内部空间,且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午休需求。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利用课桌椅的结构进行变形,组合成简易的午休床,但已有课桌椅都为分体结构,桌和椅的组合也只是并排放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连接,或者连接可靠性差,学生睡在上面容易倾倒,安全性差,另外由于桌子较高,椅子较矮,即使变形组合,桌和椅也无法达到同一平面(通常是将桌面旋转向下倾斜),学生睡着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椅设置在前,课桌设置在后,前椅与后桌连成一体,经调节椅座板和桌板的高度,以及靠背板的斜度,便于学生午休,安全、可靠,学生睡着舒适,合理利用教室内空间的前椅后桌连体式可变桌椅的一种休息床。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休息床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休息床由前后相邻布置的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中的、位于前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桌面和位于后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椅子的椅座板和靠背板形成,所述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包括桌、椅共用的底脚,底脚的前面上设置有椅支撑脚,底脚的后面上设置有桌支撑脚,椅支撑脚用以支撑椅座板,桌支撑脚用以支撑桌板,椅座板后面连接可相对于椅座板调节角度的靠背板,所述椅支撑脚和桌支撑脚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可升降调节高度;位于前面的桌子的桌板及与该桌子相邻位于后面的椅子的椅座板经调节高度后连同该椅座板的经调节角度而向后倾斜的靠背板构成所述休息床,所述位于前面的桌子的桌板及与该桌子相邻位于后面的椅子的椅座板经调节高度后基本共面,所述基本共面是指桌板与椅座板为同一高度的平面或者桌板略高于椅座板的高度或者椅座板略高于桌板的高度。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休息床,当调节桌板或椅座板至少一个的高度使两者基本共面(指同一个人使用的桌板、椅座板调节到基本共面),连同靠背板倾斜后构成休息床。本桌椅休息床保持原有椅桌制造和使用效果,位于前面的椅与后面的课桌经底脚连成一体,成为一张前椅后桌的课桌椅。当桌椅使用时,将在前放置课桌椅的桌板调节到正常使用高度,后面放置课桌椅的椅座板调节到正常椅子的高度,靠背板调节到竖直或者稍向后倾斜状态;当休息床使用时,所述休息床由前后相邻布置的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是指前后排列在教室中的多张连体式桌椅,各张连体式桌椅由前椅后桌的形式设置,一个人使用时要涉及到
两张连体式桌椅,例如作为休息床时,就要使用位于前面一张连体式桌椅的桌板和位于后面一张连体式桌椅的椅座板和靠背板,把前面(指人体所在的前面)课桌椅的桌板下降,或者把后面(指人所在的后面)课桌椅的椅座板上升,或者同时将前面课桌椅的桌板下降和后面课桌椅的椅座板上升,使两者接近或达到基本共面,所述基本共面是指桌板与椅座板为同一高度的平面或者桌板略高于椅座板的高度或者椅座板略高于桌板的高度,因为当人体仰卧时,臀部和腰背部处于平躺或等高弧面过渡比较舒适,而腿部与臀部可以略高或略低影响不大,所以放腿脚的桌板与放臀部的椅座板之间可以略有高低差,达到基本共面就可以了,再将靠背板向后倾斜或者放平形成休息床,人体的臀部坐在后一张课桌椅的椅座板上,腰背头部靠在倾斜状态的靠背板上,前后可以组合使用,双脚伸在前面一张课桌椅下降后的桌板上,而前一张课桌椅倾斜状态的靠背板与桌板之间有放脚的空间,双脚可伸入该空间中,使双脚在下,前一人的背和头部在上达到立体使用,充分利用了教室的空间,解决了教室场地与午休床的占用矛盾,可以不用移动,或微小前后调整前后两张课桌椅之间的间距,仅通过桌椅高度的调节和靠背板斜度的调节,就能达到椅桌和休息床两用目的。当人体上身躺在靠背板上时,有向下的作用力(重力),该向下的作用力是一种后倾力,会使整个桌椅产生后倾直止倾倒,本技术方案向后移动了底脚,靠背板在倾斜时与底脚的位置呈上、下对称状态,使底脚增加了桌椅后倾的支撑力,该支撑力与后倾力互相对抗,得到平衡,使桌椅的使用平稳、安全,同时又适宜桌子设置在椅的后头,合理地利用了后移的底脚,不使桌椅的前后长度太大,有利于在教室中的摆放。本前椅后桌的组合一体设置,彻底解决了学生椅桌不便午休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学生椅桌组合转换成休息床存在的使用安全问题,是在校学生学习、休息设施的组合创新,打破了传统课桌椅的设计思路,改变了现有课桌椅的结构,使课桌椅产生了新的功能和作用效果,也解决了目前教育部门急需解决教室配置学生午休床的难题,为学校提供了一件合理、实用的课桌椅相结合的午休床。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休息床,所述的靠背板上连接头靠。
[0007]所述的靠背板为上下两块,上下两块靠背板之间折叠或伸缩连接。
[0008]所述的折叠连接为合页,上一块靠背板经合页与下一块靠背板折叠连接。
[0009]所述的伸缩连接包括在上一块靠背板下连接插管,在下一块靠背板后侧连接管套,插管与管套插接连接,在管套侧壁制有销孔,插管的侧壁制有调节孔,销子穿过销孔与调节孔相配合。
[0010]可升降调节高度的椅支撑脚以及可升降调节高度的桌支撑脚分别由上杆和下杆组成,可升降调节高度的桌支撑脚和可升降调节高度的椅支撑脚的上杆和下杆中设置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齿轮箱,齿轮箱与下杆或上杆相固定,齿轮箱中设置横向伞齿和竖向伞齿,横向伞齿与竖向伞齿相啮合,横向伞齿连接丝杆,丝杆上设置螺母,螺母与上杆或下杆相固定,竖向伞齿中设置摇杆,摇杆的一头连接摇柄或者电机。
[0011]所述的椅座板后面连接可相对于椅座板调节角度的靠背板,椅座板与靠背板之间设置倾斜连接机构,所述的倾斜连接机构包括椅座板下设置支架,支架中设置倾斜气弹簧,倾斜气弹簧的一头经第一转轴与支架旋转连接,倾斜气弹簧的另一头连接第二转轴,在支架的前后两侧开有摆动限位槽,第二转轴与摆动限位槽相配合,在靠背板下连接倾斜摆动座,倾斜摆动座上部经第三转轴与支架旋转连接,倾斜摆动座下部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0012]所述的椅座板后面连接可相对于椅座板调节角度的靠背板,椅座板与靠背板之间
设置倾斜连接机构,所述的倾斜连接机构包括椅座板上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上制有卡销,在靠背板上连接扶手,扶手经销子与靠背板旋转连接,在扶手下面制有调节槽,调节槽与卡销相配合。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休息床的学生学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休息床的学生午休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休息床的倾斜连接机构为倾斜气弹簧和升降机构为升降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休息床的上下两块靠背板经合页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靠背板的倾斜连接机构为扶手、支撑杆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靠背板经扶手、支撑杆倾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靠背板经扶手、支撑杆放平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床由前后相邻布置的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中的、位于前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桌面和位于后面的连体式桌椅的椅子的椅座板和靠背板形成,所述前椅后桌连体式桌椅包括桌、椅共用的底脚(1),底脚的前面上设置有椅支撑脚(2),底脚的后面上设置有桌支撑脚(3),椅支撑脚用以支撑椅座板(4),桌支撑脚用以支撑桌板(5),椅座板(4)后面连接可相对于椅座板调节角度的靠背板(41),所述椅支撑脚(2)和桌支撑脚(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可升降调节高度;位于前面的桌子的桌板(5)及与该桌子相邻位于后面的椅子的椅座板(4)经调节高度后连同该椅座板(4)的经调节角度而向后倾斜的靠背板构成所述休息床,所述位于前面的桌子的桌板(5)及与该桌子相邻位于后面的椅子的椅座板(4)经调节高度后基本共面,所述基本共面是指桌板(5)与椅座板(4)为同一高度的平面或者桌板(5)略高于椅座板(4)的高度或者椅座板(4)略高于桌板(5)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板(41)上连接头靠(4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板(41)与课桌之间设置限位件(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板(41)为上下两块,上下两块靠背板之间折叠或伸缩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连接为合页(50),上一块靠背板(41)经合页与下一块靠背板折叠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休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连接包括在上一块靠背板(41)下连接插管(43),在下一块靠背板后侧连接管套(44),插管与管套插接连接,在管套侧壁制有销孔(45),插管的侧壁制有调节孔(46),销子(47)穿过销孔与调节孔相配合。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于新
申请(专利权)人:杨于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