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99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造铁氧体器件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改性铁氧体粉体;S2、制备铁氧体打印浆料;S3、打印铁氧体器件坯料;S4、坯料脱脂烧结;S6、尺寸检测:对样品进行尺寸检测,检测件要求公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铁氧体是指铁族元素和其它一种或者多种适当的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按照其磁特性,可以分为软磁铁氧体和硬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是指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的一种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的典型代表是锰锌铁氧体。软磁铁氧体是目前用途广、品种多、数量大和产值高的一种铁氧体材料。它主要用作各种电感元件,如滤波器磁芯、变压器磁芯、无线电磁芯、磁带录音和录像磁头等,也是磁记录元件的关键材料。硬磁铁氧体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的一种铁氧体,因此硬磁铁氧体也称为永磁铁氧体。硬磁铁氧体的典型代表是锶铁氧体和钡铁氧体,主要用于电信器件中的录音器、扬声器和各种仪表的磁芯等。铁氧体(软磁铁氧体和硬磁铁氧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制粉、压制和烧结三个环节,其中制粉和烧结是两个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0003]铁氧体磁性制件通常采用模具压制成形、注射成形、挤压成形等传统粉末冶金成形制备方法。对于这些传统的成形,需要昂贵的模具,并且复杂的模具设计困难,对于体积小形状复杂的磁性制件,传统工艺经常出现坯体裂纹、尺寸误差大等问题,对于烧结后的制件,机加工十分困难。
[0004]3D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需要材料科学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密切配合的前沿技术,涉及CAD建模、机械、激光和材料等多个学科,借助于三维模型数据,通过自下而上层层堆积的方式打印而成。
[0005]由于铁氧体的金属氧化物属性,受3D打印的条件所限,使用常规的铁氧体材料进行铁氧体器件的打印,其打印和烧结时难以成型,尺寸也达不到精度要求,因此该工艺成为一直以来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制造铁氧体器件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制备改性铁氧体粉体:将铁氧体经过有机硅树脂表面覆膜处理,配制出树脂含量为22%

28%的改性铁氧体粉体;
[0011]S2、制备铁氧体打印浆料:取活性稀释剂与预聚物,在黄光环境、30

50℃水浴环境下磁力搅拌0.5

1h,加入光引发剂遮光搅拌1.5

2H至溶液澄清,得到光敏聚合物组元预混液;将覆膜改性铁氧体与增塑剂、消泡剂、分散剂加入到光敏聚合物组元预混液中,置于真空搅拌脱泡机中混合10

15min,所述增塑剂为膨润土流变剂;浆料经过真空抽滤后得到质
量均匀的铁氧体浆料;所述增塑剂为膨润土流变剂;
[0012]S3、打印铁氧体器件坯料;
[0013]S4、坯料脱脂烧结;
[0014]S6、尺寸检测:对样品进行尺寸检测,检测件要求公差≤
±
0.2mm;
[0015]S7、性能测试: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要求满足铁氧体器件的性能标准。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活性稀释剂包括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丙烯酰基吗啉材料,所述预聚物为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材料,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

乙基己)酯。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打印铁氧体器件坯料的方法如下:
[0018]激光设定功率为700mw,打印层厚25μm

50μm,轮廓扫描间距为0.08

0.1mm,轮廓扫描轨迹选择contour模式,填充扫描轨迹选择cross模式,填充扫描间距为0.02

0.04mm,扫描次数2

4次,扫描速度2900

3300mm/s,若打印出的坯料物理性能不符合要求,则返回步骤S1调整材料配比。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坯料脱脂烧结的方法如下:
[0020]将脱脂试样放置于坩埚中,放入气氛炉中,使用真空泵对炉内抽真空,再对炉中充入氮气,使内部达到常压,开启气氛炉的升温、降温,待温度升至800℃后,依次减小氮气流量,在30分钟内,每隔15分钟,分2次,将流量减小至0ml/min,待降至室温后取出样品,若样品尺寸不达标、不成型,则返回步骤S3调整打印参数。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坯料脱脂烧结的温度与时间控制如下:
[0022]温度20

250℃,升温速率0.3℃/min,时长767min;
[0023]温度250

400℃,升温速率0.15℃/min,时长1000min;
[0024]温度400℃,保温时长60min;
[0025]温度400

550℃,升温速率0.6℃/min,时长250min;
[0026]温度550

900℃,升温速率1℃/min,时长400min;
[0027]温度900℃,保温时长60min;
[0028]温度900

20℃,随炉降温,时长480min。
[00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浆料中树脂的含量,以及对铁氧体粉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得混合出的打印浆料既能满足固化过程的粘接和流动性,又能保证浆料中铁氧体粉体的含量,同时通过有机硅表面覆膜,降低了铁氧体的吸波性,避免了在打印过程中样品吸收激光能量发热导致打印质量下降,显著改善了打印铁氧体器件的成型状况和尺寸精度,克服了铁氧体打印存在的各种技术难题。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脱脂烧结过程中精确控制升温速率和时间,在不破坏坯体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固态有机物去除,并使有机物分解、气化和扩散的速率一致,避免了分解的气体在坯体内产生孔、裂纹等缺陷,保证了烧结后的产品可以达到尺寸成型的精度要求,避免了出现粘接失效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如下:
[0035]经过对用于3D陶瓷浆料制备的铁氧体粉体紫外吸光性检测可得,铁氧体在355nm处的吸收强度很高,单纯的使用树脂+铁氧体来制备3D打印陶瓷浆料不可行,必须对铁氧体进行表面改性来降低铁氧体在355nm波段的紫外线吸光性。
[0036]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铁氧体粉体材料平均粒径可以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改性铁氧体粉体:将铁氧体经过有机硅树脂表面覆膜处理,配制出树脂含量为22%

28%的改性铁氧体粉体;S2、制备铁氧体打印浆料:取活性稀释剂与预聚物,在黄光环境、30

50℃水浴环境下磁力搅拌0.5

1h,加入光引发剂遮光搅拌1.5

2H至溶液澄清,得到光敏聚合物组元预混液;将覆膜改性铁氧体与增塑剂、消泡剂、分散剂加入到光敏聚合物组元预混液中,置于真空搅拌脱泡机中混合10

15min,所述增塑剂为膨润土流变剂;浆料经过真空抽滤后得到质量均匀的铁氧体浆料;所述增塑剂为膨润土流变剂;S3、打印铁氧体器件坯料;S4、坯料脱脂烧结;S6、尺寸检测:对样品进行尺寸检测,检测件要求公差≤
±
0.2mm;S7、性能测试: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要求满足铁氧体器件的性能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活性稀释剂包括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丙烯酰基吗啉材料,所述预聚物为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材料,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

乙基己)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铁氧体器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打印铁氧体器件坯料的方法如下:激光设定功率为700mw,打印层厚25μm

50μm,轮廓扫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戈扬张硕鲁小刚徐向阳刘江博闻陈彬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