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383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包括底壳,底壳一侧的边角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的一侧设置有状态显示屏,状态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按钮,调节按钮的一侧设置有接口,接口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收纳盒的一侧开设有出音区域,底壳的顶部密封有隔板,隔板顶部设置有舒适层,底壳的内部位于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口字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可分离式舒适层和底部控制区两层的设计结构,从而能够作为睡眠时所用的枕头去使用;使用振动和热灸的物理方式来唤醒使用此装置的使用者,区别于现有使用尖叫声音的唤醒方式,唤醒过程比较的缓和,唤醒效果好,不会出现突然惊醒的现象,而且也提供声音唤醒的方式。而且也提供声音唤醒的方式。而且也提供声音唤醒的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睡眠唤醒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的睡眠是由数个睡眠周期组成,每个睡眠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清醒阶段、浅睡眠、深度睡眠。由清醒阶段到深度睡眠阶段,大脑会越来越陷入睡眠状态,因此如果闹钟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响起,是很难被叫醒的。
[0003]目前为了使人们在进入睡眠后能够在早上或某个时间段舒适醒来,并且不耽误整天的工作,这就需要借助唤醒装置将其唤醒,而现有的唤醒装置或方法大多通过手机制定闹钟或钟表上的闹钟功能来实现唤醒工作,这种无不例外都是利用刺耳的声音将人唤醒,比较的单一,且使用舒适度较低。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一侧的边角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的一侧设置有状态显示屏,所述状态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的一侧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一侧开设有出音区域,所述底壳的顶部密封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设置有舒适层,所述底壳的内部位于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口字型板,所述口字型板的顶部安装有主板一,所述主板一分别集成有两个震动唤醒模块和热灸模块,所述口字型板的底部设置有主板二,所述主板二分别集成有蓄电装置、控制芯片、蓝牙模块、存储模块和蜂鸣器和定时模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按钮和调节按钮分别与主板一、主板二和状态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状态显示屏分别与调节按钮和定时模块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口分别主板二和存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口为USB接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中部开设有U形槽,所述连板一侧位于U形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捏块。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板的另一侧也位于U形槽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通过磁铁制成的吸附层,所述收纳盒内部一侧也设置有吸附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盒的一侧安装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侧与蓄电装置连接并与其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插头,所述插头
为三线插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装置分别也与主板一和主板二电性连接,所述蓄电装置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最大储电量不少于一安。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蜂鸣器的集成安装在主板二一侧的边角且靠近出音区域的一侧,所述出音区域由多个针孔圆形阵列组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舒适层通过填充柔软性能材料制成,所述舒适层底部的两侧和隔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魔术贴层,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舒适层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与两个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板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一、该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采用可分离式舒适层和底部控制区两层的设计结构,从而能够作为睡眠时所用的枕头去使用;
[0018]二、使用振动和热灸的物理方式来唤醒使用此装置的使用者,区别与现有使用尖叫声音的唤醒方式,唤醒过程比较的缓和,唤醒效果好,不会出现突然惊醒的现象,而且也提供声音唤醒的方式,另外在入睡前可以播放出使人快速睡眠的声音;
[0019]三、此种装置不仅能够作为枕头使用,也可在休息时进行颈椎部位的按摩使用,而且唤醒的方式多种多样,供每个人选择,受众较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的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的图4

A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壳;2、开关按钮;3、状态显示屏;4、调节按钮;5、接口;6、收纳盒;7、出音区域;8、舒适层;9、口字型板;10、主板一;11、震动唤醒模块;12、热灸模块;13、主板二;14、蓄电装置;15、控制芯片;16、蓝牙模块;17、存储模块;18、蜂鸣器;19、连板;20、U形槽;21、捏块;22、电源线;23、插头;24、定时模块;25、隔板;26、魔术贴层;27、限位槽;28、限位板;29、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包括底壳1,底壳1一侧的边角设置有开关按钮2,开关按钮2的一侧设置有状态显示屏3,状态显示屏3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按钮4,调节按钮4的一侧设置有接口5,收纳盒6的一侧开设有出音区域7。
[0029]开关按钮2和调节按钮4分别与主板一10、主板二13和状态显示屏3电性连接,状态显示屏3分别与调节按钮4和定时模块24电性连接,按动开关按钮2使得整个装置的处于待
机状态,通过调节按钮4在状态显示屏3上显示出此装置的功能模式。
[0030]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底壳1的顶部密封有隔板25,隔板25顶部设置有舒适层8。
[0031]舒适层8通过填充柔软性能材料制成,舒适层8底部的两侧和隔板25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魔术贴层26,隔板25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27,舒适层8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与两个限位槽27相适配的限位板28,舒适层8的设置在于使用者在供此装置睡眠时,可以将头部置于舒适层8的顶部,起到枕头的作用,当需要对舒适层8换洗时,在魔术贴层26的作用下,将舒适层8从隔板25的撕下,限位槽27和限位板28的作用在于,在将舒适层8安装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其避免与底壳1产生错位现象。
[0032]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底壳1的内部位于隔板25的底部设置有口字型板9,口字型板9的顶部安装有主板一10,主板一10分别集成有两个震动唤醒模块11和热灸模块12,口字型板9的底部设置有主板二13,主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一侧的边角设置有开关按钮(2),所述开关按钮(2)的一侧设置有状态显示屏(3),所述状态显示屏(3)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按钮(4),所述调节按钮(4)的一侧设置有接口(5),所述接口(5)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6),所述收纳盒(6)的一侧开设有出音区域(7),所述底壳(1)的顶部密封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顶部设置有舒适层(8),所述底壳(1)的内部位于隔板(25)的底部设置有口字型板(9),所述口字型板(9)的顶部安装有主板一(10),所述主板一(10)分别集成有两个震动唤醒模块(11)和热灸模块(12),所述口字型板(9)的底部设置有主板二(13),所述主板二(13)分别集成有蓄电装置(14)、控制芯片(15)、蓝牙模块(16)、存储模块(17)和蜂鸣器(18)和定时模块(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2)和调节按钮(4)分别与主板一(10)、主板二(13)和状态显示屏(3)电性连接,所述状态显示屏(3)分别与调节按钮(4)和定时模块(24)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5)分别主板二(13)和存储模块(17)电性连接,所述接口(5)为USB接口(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睡眠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板(19),所述连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亚钱程张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久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